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课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课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7 14:06:30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学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课 题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叶圣陶的有关常识、识记文中字词。 2、通过略读,理清文章思路。 3、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预习导学】 (一)了解作者和叶圣陶的有关常识 1、作者: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合作编著《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佛教与中国文学》等。他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叶圣陶(1894-1988),名 ,字圣陶, 苏州人,著名 家 家、 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著有童话集 。1949 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3. 写作背景。作者和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二)识记文中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牵涉( )丁卯( )繁碎( )拖延( ) 简明 ( ) 扼要( )规矩( )鞠躬( )搀合( ) 执笔( ) 冗长( )惟德是辅( )半儒半释( ) (2)解释词语: 诲人不倦: 颠沛流离: 不即不离: 晦涩: 著作等身: 高文典册: (三)通过略读,理清文章思路。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略读侧重观其大略,推而广之,去读许多同类的文章。 这里,老师简单说说略读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可借助猜想题目、段首中心句、段末总结句,过渡句、首尾呼应等进行。 本文约2000字,略读的话,5分钟内可以完成 在完成略读后,我们可以很轻松的理清课文思路 第一部分(1): 。 第二部分(2): 。 第三部分(3-5): 。 第四部分(6-8): 。 第五部分(9): 。 (四)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2、叶圣陶先生 给 你 留 下 了 怎样的印象? 3、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事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待人厚 (1) (2) (3) 律己严 (1) (2) (3) (五)布置作业。 (一)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积累下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小组中进行交流。老师给出几个示例。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二)再读课文,为下一课时做好预习。 (一)绍钧 江苏 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倪焕之》 《稻草人》 (二) (1)给加点字注音:shè mǎo suì yán jiǎn è jǔ jū hé zhí rǒng fǔ rú (2)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 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不流畅,不易懂。 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三) 第一部分(1): 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 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 第四部分(6-8): 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 1、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写文章来纪念他,希望自己和其他拿笔写作的人,能够像叶圣陶先生一样以身立德并践行他的语文主张。 2、他具有高尚的品德。 他待人厚: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待他人都谦虚恳切、 彬彬有礼、尊重有加; 他律己严: 在文字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3、 待人厚 (1)叶先生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 (2)在客人的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 (3)写信给“我”,表达后悔和悲伤之情。 律己严 (1)主张文风要平易自然。 (2)特别强调重视语言的“简洁”。 (3)以身作则,零碎方面同样认真。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学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文中词句,体悟本文语言特点。 2、领会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 3、理解叶圣陶提出的语文主张。 【预习 导学】 (一)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二):品析“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一句中“偏偏”一词的表达效果 (三) 品析“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段话的表达效果 (四)文章描写的事件都是叶圣陶先生工作或生活中的 一些小事,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些事来写? (五)本文叙议结合,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的小事,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议论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六)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七)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八)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刚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老师给出你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标点符号方面; 2.书面语和口语的运用方面; 3.用语的简洁准确方面; 4.是否顺口、悦耳、平易、恳切; 5.用字、用词是否准确。 (一)仅供参考 理解一: 先生在这样 一个合家团聚、喜庆欢乐的除夕夜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因此倍增悲哀。 理解二: 大处说,中国的文学界和教育界,失去了一位坚守语文主张的著名语文学家;小处说,“我”失去了一位相交多年、感情深厚的老师及朋友。表达了张中行对叶老的尊敬与爱戴。 (二):“偏偏”一词,放在“却”这个表转折的关联词后,用在动词“做到”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的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理相反,按常理讲孔老夫子都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别人一定更难以做到。而事实与常理相反,突出了先生“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 (三) 这段话写先生送客人出门的场景,全段直白如话,甚至没有一个形容词,只是把先生送行时的一系列行动直白地描画出来,“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能让读者看到一个谦恭有礼的先生。 (四)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作者从自己所熟知关于的叶圣陶先生的事情中进行选择,最终 选择了这些生活或工作琐事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动人,更能引起普通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五)示例: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叶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写话风格的严格,对文风简洁的要求,对写作的监督执行,以及对这种主张贯彻坚持的苦心,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六)“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 悦耳, 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七)示例一:“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作者写拜访叶圣陶先生,如话家常,平易自然,简洁流畅,毫无拖沓累赘之感。 示例二:“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换,简洁有力,深显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