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专练:文学文化常识
1.
下列关于名著或名著阅读方法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善用讽刺手法,无情地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虚伪,讽刺了热衷功名富贵而极端虚伪、极端恶劣的社会风气。我们要从体会批判精神、欣赏讽刺笔法、联系社会现实这三方面来品读。
B.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则选自《呐喊》。
C.《红星照耀中国》里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冬妮娅都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他们坚忍不拔,面对重重困难永不言弃。
D.简·爱继承了叔父的遗产,执意和圣·约翰表兄妹平分了,圣·约翰渐渐爱上了简·爱,并向她求婚,就在简·爱要作出决定时,她仿佛听到了罗切斯特在遥远的地方呼唤她的名字,于是决定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京剧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群英会》《空城计》《窦娥冤》《打渔杀家》等;昆曲代表剧目有《单刀会》《长生殿》《牡丹亭》《琵琶记》《浣纱记》等;越剧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追鱼》等,黄梅戏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祥林嫂》等。
B.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尊称对方为足下、在下,“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谦称自己为小可、敝人。
C.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的传记。陈涉不属王侯,但司马迁破格将其列入“世家”,表明了司马迁对陈涉历史地位及起义作用的肯定。
D.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湖心亭看雪》中“崇祯五年”、《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核舟记》中“壬戌秋日”等都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诗集》为北宋郭茂倩所编,《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黄河颂》为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
C.邓稼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4.
选出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
B.“双喜”这一人物形象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社戏》。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D.成语“窈窕淑女”“老骥伏枥”分别出自《诗经》中的《关雎》和曹操的《龟虽寿》。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其作品分为“赋”“比”“兴”三部分,常用风、雅、颂手法。
C.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形容村中人和平恬静的生活,这里“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D.《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表现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回忆。
6.
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如非常、勤奋。
B.“把书(送去)、拿回来(书)、比前几天(热)”中画横线的词语都是介词。
C.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风貌。
D.“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一个记叙和描写的句子。
7.
下列选项明显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花十九年时间主编而成,它与《史记》合称中国的“史学双璧”。
B.《黄河颂》一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骇浪”“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
D.光未然在《黄河颂》中直抒胸臆,以奔放的热情,高声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
8.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有十天干十二地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循环相配,每六十年一轮回,为一“甲子”。若农历2020年是庚子年,农历2024年应是甲辰年。
B.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如果小明的弟弟是亥年肖猪,小明比弟弟大五岁,小明为午年肖马。
C.《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为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战国策》又称《国策》《国事》,为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所作,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D.“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十五从军征》就是属于乐府民歌。
9.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最苦与最乐》作者是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阴”指山北水南。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D.钟南山院士在给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回信中写道:“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其中“杏林”指“中医学界”。
10.
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春节又称“过大年”,其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B.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C.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D.《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11.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C.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这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这里说的“二十四史”指的是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D.“豹子头”林冲经历了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沂岭杀四虎后,最后被逼上梁山。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B.《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C.冼星海的《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这首诗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D.“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1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
?
)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的主人公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D.古代对人的称谓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如“孤常读书”中的“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中的“卿”就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14.
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A.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B.今日我能有这么一个机缘来到贵校,真是莫大的荣幸啊!
C.九年同窗,朝夕相处,以后你生活上若有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D.您的文章写的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定能忝列其中。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阿发”是鲁迅作品集《朝花夕拾》中《社戏》里的人物。
B.《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
C.《灯笼》中提到的《司马懿探山》中的人物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D.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来,有强调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
16.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稼先》中引用《吊古战场文》,是为了烘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
B.《孙权劝学》一文通过鲁肃与吕蒙“论议”后,鲁肃发出的惊叹和行为,侧面表现了吕蒙学识的进步。
C.《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中以“做民主战士”和“做学者”的先后次序,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17.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当过清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他处处阻拦祥子和虎妞的婚事。
B.《说和做》的作者臧克家先生,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农民诗人”之称。闻一多先生的诗集有《红烛》《死水》,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D.《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呼兰河传》。
18.
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
D.《河中石兽》选自宋代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
19.
下列关于本单元的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萧红,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生死场》。
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0.
下面依次对《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悟空嫌自己的大刀又长又笨,就去向东海龙王讨要兵器。龙王带他到海藏中,悟空讨得自己喜欢的如意金箍棒,当场就耍弄一番,打转水晶宫,吓坏龙宫里的龙鱼虾龟。
B.李逵长相黝黑粗鲁,一生憨直,擅使两把大刀。回家见母亲,母亲因思念儿子常年流泪,已经双目失明。李逵骗母亲说做了官,要接母亲去享福。路上去取水时,回来发现母亲被老虎吃了。他悲愤交加,手拿大刀连杀子母四虎。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8篇。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21.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在古代是一种文体,指书信。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B.新闻特写兼有文学性和新闻性的特点,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虚构性。
C.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
D.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二联为颔联。
22.
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就这样做了”一句中“这样”是代词。
B.《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C.“令尊”“令堂”“贵庚”等词属于敬辞类,“家父”“愚兄”“拙见”等词属于谦辞类。
D.“这对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一句中“见异思迁”在这里指不安心工作,总想搬家,是一个贬义词。
23.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史上人们常常把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李杜”。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明末清初的小说家、戏曲家。
C.我国古代有很多称谓是有特指意义的,如“骚人”泛指文人,“更”是夜间的计时单位,“桑梓”是指家乡。
D.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欧阳修、苏轼都在此列。
24.
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B.中国古典园林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全盛于明清,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
C.“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北岸,由此可见,“益阳”原指益水南岸。
D.《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
参考答案
1.
【答案】
A
【解答】
B项,《社戏》选自《呐喊》,《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C项,“冬妮娅都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错误,冬妮娅开朗活泼,不厌恶贫穷,性格也很温和,但她具有小资产阶级情调。
D项,“圣·约翰渐渐爱上了简·爱”错误,小说中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爱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而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
故选A。
2.
【答案】
C
【解答】
A项,《祥林嫂》是越剧;
B项,“在下”是谦辞;
D项,“壬戌秋日”是天干纪年。
故选C。
3.
【答案】
D
【解答】
D项,“纪传体”错误。《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
4.
【答案】
C
【解答】
C项,“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错误。《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5.
【答案】
B
【解答】
B项,“其作品分为‘赋’‘比’‘兴’三部分,常用风、雅、颂手法”说法错误,《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6.
【答案】
C
【解答】
A项,“勤奋”是形容词,不是副词。
B项,“拿回来(书)”中的“拿”是动词。
D项,“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一个议论、抒情的句子。
故选C。
7.
【答案】
C
【解答】
C项,“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错误,《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8.
【答案】
C
【解答】
C项,《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
9.
【答案】
C
【解答】
C项,“纪传体通史”错误,应是编年体通史。
10.
【答案】
D
【解答】
D项,“舍生取义”不是出自于《论语》,而是出自于《孟子》。
11.
【答案】
D
【解答】
D项,“沂岭杀四虎”的是李逵。
12.
【答案】
C
【解答】
C项,“冼星海”错误,《黄河颂》的作者是光未然。
13.
【答案】
C
【解答】
C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不是纪传体通史。
14.
【答案】
B
【解答】
A项,顺序应为:《出师表》《捕蛇者说》《陋室铭》《醉翁亭记》。
C项,“鼎力相助”是敬辞,指大力支持帮助,用于请别人帮自己。此处使用错误。
D项,“忝列其中”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不能用于别人,此处使用错误。
故选B。
15.
【答案】
A
【解答】
A项,“是鲁迅作品集《朝花夕拾》中《社戏》里的人物”错误,《社戏》选自《呐喊》。
16.
【答案】
C
【解答】
C项,“以‘做民主战士’和‘做学者’的先后次序”说法有误,应为“以‘做学者’和‘做民主战士’的先后次序”,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7.
【答案】
D
【解答】
D项,“短篇小说《呼兰河传》”说法错误,《呼兰河传》是长篇小说。
18.
【答案】
D
【解答】
D项,“宋代学者”错误,应该是清代学者。
19.
【答案】
D
【解答】
D项,“纪传体通史”错误,《资治通鉴》为编年体通史。
20.
【答案】
A
【解答】
B项,“两把大刀”错误,应为“两把大斧”。
C项,“共8篇”错误,应为“共10篇”。
D项,“第二次世界大战”错误,应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选A。
21.
【答案】
B
【解答】
B项,新闻特写强调“真实性”,而非“虚构性”。
22.
【答案】
D
【解答】
D项,“不安心工作,总想搬家”错误。“见异思迁”意为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23.
【答案】
B
【解答】
B项,“明末清初”错误,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24.
【答案】
C
【解答】
C项,“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是指汉水南岸,由此可知,“益阳”原指益水北岸。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