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1课《白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叶赛宁的抒情诗《白桦》于1914年发表。《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分四节,每节四行。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白桦挺拔、高洁的气质与品质正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因此,这首诗也蕴含着对白桦一样品格的人的赞美。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
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的节奏韵律美。
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
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辉;晶亮的雪花;姗姗来迟的朝霞;
白雪皑皑的树枝;银色的光华;
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品读悟情
1、课件出示第1小节
师指导:诗的开篇,就让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窗前的白桦上,我们仿佛看见诗人每日与白桦对视,与白桦低语。窗前的白桦,是诗人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朋友!
银霜”和“雪花”写出了白桦的洁白;“涂”准确描绘出白桦树干上的一层洁白的表皮;“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字里行间藏着对一身洁白的、高洁的白桦的爱。
2、课件出示第2小节
师范读后引导:你的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白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白桦在雪中傲然挺立;白桦树的枝头沾满了雪,似乎是给树枝绣上了白色花边;一串串的树枝交错着,那未全脱落的叶子上落满了松软的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白桦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如流苏一样好看。
3、课件出示第3小节
师范读后引导: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出了白桦的含蓄和高洁,“玉立”写出了它的挺拔,写出了它的高贵气质,写出了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晖”,衬托出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使之前静静挺立的白桦展现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4、课件出示第4小节
师述: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四)总结
叶赛宁的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诗人对白桦的礼赞中,包含着对自然的爱,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感!(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语言文字中,真正感受到优美的语言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五、教学反思
诗中的白桦,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高洁、挺拔,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体现出作者对拥有白桦品质的人的尊敬。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悟理解其深层含义。除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外,还要去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