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文档属性

名称 谈读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12 19:1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名言
谈 读 书
培 根
学习目标 之 一:
走近 培根
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随笔》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首创。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学习目标 之 二:
认读生字词,流畅朗读课文
正确朗读下列加粗汉字:
矫 狡黠 诘难
咀嚼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阐证
jiǎo xiá jié
jué jiáo
cī chǎn
怡情:
文采藻饰:
诘难: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滞碍:
吹毛求疵:
要诀:
使心情愉快。
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问,为难。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不通畅。
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重要的诀窍。
整 体 感 知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分为三层,概括层意。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读书的益处
句段内涵点评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正确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
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几句话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可只读摘要。
这几句话论述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 世判事之际。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观点:读书要有正确目的。用排比从正面说。
观点:读书要克服三种偏向。用排比从反面说。
对比论证法
学习论证方法。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可考虑修辞)。
3、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4、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了排比、举例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举例论证法。(从正面说)
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举例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从反面说)
对比论证法
5、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6、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
观点:读书与经验是相辅相成的。用比喻证明观点。
观点: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用比喻的方法证明.
(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
名人读书的趣事:
结束语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有关“读书”
的名言警句作为观点,试着找几个
论据,写一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