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7 14:1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你看过吗?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1
2
元朝政治腐败,官吏贪污,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农民起义爆发并迅速发展,出现多支反元队伍,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明朝建立的背景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应天
(南京)

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庭困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当和尚。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无庙可归的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从农民到皇帝的华丽转身
想一想,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小组合作探究: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皇权?
1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表现
目的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
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表现
目的
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巩固皇室
1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责,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
将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利统归兵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目的
进一步集中权力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目的
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行中书省(行省)












皇帝
中书省:丞相
中央:
地方:












皇帝
设三司
中央:
地方:
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 (军务)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胡惟庸案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胡惟庸案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作为一名皇帝,除了要加强皇权外,他还想及时了解臣民的动态,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统治,那明太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1
明太祖设立
锦衣卫


2
明成祖成立
东厂
“厂卫”
锦衣卫组成
锦衣卫职责
锦衣卫权限
——皇帝侍卫亲军
——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朱元璋改革措施的影响(或作用)
皇权高度集中
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朕要微服私访,去看看本朝最高级的考试——科举,学子们是否都按照朕的旨意学习、备考的。如果你是明朝当时的考生,你如何备考?
1
2
命题范围:
答题限制:
明朝科举考试细则
3
答卷格式:
“四书”“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八股文
“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八股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起讲后入手之处
束股
后股
中股
起股
入手
起讲
破题
承题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
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
明朝科举简表
科别/项目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主考人
各省学政
中央政府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参加者
童生
(儒生)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
中者名称
生员
(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
消极:1. 禁锢思想,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2.对我国的思想、科技、文化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明朝八股取士的影响有哪些?





小组合作探究
明朝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明代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原产于南美洲
手工业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棉纺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明代青花扁壶
苏绣
商业
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北京
南京
商业
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晋商范永斗
徽商胡雪岩
课堂
小结
明朝的统治
朱元璋建立明朝
科举考试:
八股取士
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
经济发展
在地方
在中央
设锦衣卫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随堂练习
1.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C
随堂练习
2.明代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必须复习的内容(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D
随堂练习
3.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B
随堂练习
材料题: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请回答:
②作者认为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①材料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所坑者”是什么朝代发生的什么事情?
秦朝
焚书坑儒
考试形式刻板,不利教育的发展,也禁锢思想,扼杀人才,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社会的发展。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厂卫制度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那么我们现在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