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孟子见梁惠王》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孟子见梁惠王》课件32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6 22:4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孟子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
,字
,又字子车、子居。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
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
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
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人之安宅也

人之正路也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人之安宅也

人之正路也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人之安宅也

人之正路也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人之安宅也

人之正路也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人之安宅也

人之正路也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孟子“仁义”观
重点字词
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上下交征利
③弑其君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⑤然则乡之所谓知者
⑥不夺不餍
重点字词
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上下交征利
③弑其君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⑤然则乡之所谓知者
⑥不夺不餍
(亦:句首助词,无义)
重点字词
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上下交征利
③弑其君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⑤然则乡之所谓知者
⑥不夺不餍
(亦:句首助词,无义)
(互相求取利益)
重点字词
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上下交征利
③弑其君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⑤然则乡之所谓知者
⑥不夺不餍
(亦:句首助词,无义)
(互相求取利益)
(子杀父,臣杀君,曰弑)
重点字词
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上下交征利
③弑其君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⑤然则乡之所谓知者
⑥不夺不餍
(亦:句首助词,无义)
(互相求取利益)
(子杀父,臣杀君,曰弑)
(后、先:以……为后;
以……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
重点字词
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上下交征利
③弑其君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⑤然则乡之所谓知者
⑥不夺不餍
(亦:句首助词,无义)
(互相求取利益)
(子杀父,臣杀君,曰弑)
(后、先:以……为后;
以……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重点字词
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上下交征利
③弑其君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⑤然则乡之所谓知者
⑥不夺不餍
(亦:句首助词,无义)
(互相求取利益)
(子杀父,臣杀君,曰弑)
(后、先:以……为后;
以……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餍:满足)
孟子“仁义”观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君子爱利,取之有道;君子爱色,纳之以礼。
——孟子
孟子的观点:
利VS仁义
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过不唯利是图而已。孟子之所以说的那麽坚决,是因为当时的人惟利是图不知世上有“仁义”二字,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朱熹《孟子集注》




A.
观点鲜明,
论证严谨
B.
正反结合,先破后立: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破对方的观点,得出自己的观点
C.
善于铺排,增强气势




(一)性格特点
既然梁惠王只知言利,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义”思想,联系文本和时代背景,说说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明确:
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二)现代意义
(三)思想概括
(三)思想概括
1.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思想概括
1.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
性善说:人性本善,成为“仁政说”的基础。
(三)思想概括
1.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
性善说:人性本善,成为“仁政说”的基础。
3.
道德伦理: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仁、义、礼、智。




(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
生者也。
(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5)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孟子语录
(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7)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8)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简介
仁义观点
思想性格
孟子语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