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课件2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课件2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6 22:4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乡土中国
费孝通
1.知人论世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人类学的奠基之作。
①是学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②小册子
③(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
④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
⑤乡村社会学
⑥十四篇文章
2.意义何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亮点:
规定了18个“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放在首位
《乡土中国》又放在教材的首位
占 位:一个单元(第五单元)
整本书类型:学术著作
为什么要让学生阅读《乡土中国》?
1. 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关系。
文本涉及了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方面,同时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
2. 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乡土社会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不要忘记我们的“根”在哪里。
3. 让学生树立关注乡村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4. 从书中作者发现问题、提炼概念、解决问题中,学会思考,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论述的方式)
5. 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特殊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言的修养。
6. 以作者的学术精神去启迪学生,影响学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注入“学术因子”。
7. 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学会阅读一类书。
北京2018年高考名著题
 23.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②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③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 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早年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齐尔格特·鲍曼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几乎被陌生人所充斥,而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遍的陌生世界。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费孝通的“人熟是一宝”体现了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们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而齐尔格特·鲍曼的“陌生世界”体现了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导致人们之间相互陌生、人性冷漠、自我封闭的现状。两种“社会”各有利弊。“熟人社会”强调人治,重视人情,但它也是一个“关系社会”,办事大多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关系越亲密就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员用来实现其实利目标,在这里责、权、利的界线较为模糊,他人的权利容易被侵犯,在公共事务中则容易发生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徇私舞弊等。“陌生人社会”缺点是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亲缘和地缘纽带被斩断,人与人缺乏交流沟通,表现为冷漠、封闭的特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信任靠制度或契约来维系。因此可参考以下立意:
①熟人是把双刃剑,帮你也会害了你或害了陌生人。
②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是一种进步。
③从“人治”到“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④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需重构社会信任。
⑤在规则与人性交融中抒写公平/用人情看守心灵,用规则看守公平。
⑥陌生的熟人和亲近的陌生人/远近、亲疏、陌生和熟悉,剪不断,理还乱。
3.阅读什么?
理脉络
01
02
辨概念
03
明方法
04
共探讨
读什么?
1.理脉络:学术类著作,每个章节,都有一个分论点,一个章节读完,需要对这个章节进行“小结”。梳理章节逻辑框架,这是把厚书读薄的一个关键。因此,厘清思路,梳理脉络,整理要点,是阅读学术类著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2.辨概念:依据高中“新课标”所定必修部分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和教科书编写建议,《乡土中国》的语言目标之一,是要抓住核心学术概念,通过联系语境、查阅工具书等方式,理解作者书中的重要概念与学术观点。
3.明方法:学术性文章 重在以客观、求实的论证来探求科学的真理,与非学术性文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相对而言,学术性文章在论证方面更讲求严谨,每一个立论都要建立在充分的论证之上。《乡土中国》案例材料丰富,梳理文章论证思路,有利于更好把握学术论著的特点。
4.共探讨:文本涉及了乡土社会的社会格局和道德观念,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阅读时应树立关注乡村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观察和思考现实社会的能力。
4.如何阅读?
1.思维导图:表达发散性思维的
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理脉络”工具)
《乡土中国》原著目录
乡土本色
文字下乡
再论文字下乡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礼治秩序
无讼
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缘
名实的分离
从欲望到需要
请试着给篇目进行归类。
“鱼骨头”形思维导图《乡土本色》优秀思维导图2.感知批读
(“辨概念”
“明方法”工具)
何为批读?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文章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
——《现代汉语词典》
雁过留痕、潜心涵咏文字的过程
为何批读?
不批读,你会睡着的!
阅读门径



1.作者是如何围绕概念论证分析的?
(举例、比喻、分类)
2.概念的内涵(特点)是什么?(分析并寻找)
3.作者为何要提出这个概念?(分析并寻找)
批读概念—私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概念本身、议论语句的中心词、段落的论点的关键词(一般为名词)
辽宁省建昌县高级中学
信号词
关键词
批读概念丨私
私:没有公德心
信号词:代词、重要的修饰(限定性)词语、关联词语
私:只为自己打算,
只图个人利益。
3.论证方法(“明方法”)
先驳后立,边驳边立:如《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
事实论证: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名句,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