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6 22: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引经典 悟内涵
大禹治水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堪。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人,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历经13年的奋战,终于消除了水患。
引经典 悟内涵
以邻为壑
到了战国初,有个叫白圭的水利专家,也非常出名。什么地方河堤有了裂缝、漏洞、渗出水来,他一到就能修好。后来,他被魏国请去当相国,魏国的国君对他很信任。有一次,孟子来到了魏国,白圭在会见他的时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领,甚至自我吹嘘说:“我的治水本领已经超过大禹了!如果让我治水,我只需把河道疏通,把水引到别的国家去就行了。”
思考
你觉得哪个人的治水方法更好?
为什么?
自私 只考虑自己
想一想
为何会有如此多自私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如何解决?
走进孔子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发表了宣言,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有的放矢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
2.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
3.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检查预习 字音

yōnɡ
Fán
Gāo yáo
yǐn

千古流芳诵名句
重点知识巧预习
课文对译直通车
文本研讨透视窗
栏目链接
齐读课文
注意:
读音
断句
语调
思考
文中孔子及其弟子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分组讨论: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子贡、樊迟、仲弓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同。请同学们结合选文1---5分组讨论什么“仁”?怎样实施“仁”?施仁又会怎样?
自读课文 疏通文意
第一组:颜渊 选文1
第二组:仲弓 选文2
第三组:樊迟 选文3
读四组:子贡 选文4、5
人物
什么是“仁”或怎样实施“仁”
结果
颜渊
仲弓
樊迟
子贡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天下归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
爱人
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
不仁者远矣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思考: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子贡、樊迟、仲弓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同。那么孔子是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仁”的?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法的规定。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怎样实施仁?
实现“仁”的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天下归仁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能使枉者直
不仁者远矣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施仁后会如何?
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有何异同?
异:
同: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道路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8、【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性命。”
 9、【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即如果实行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就实行)。”
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包括“仁”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当今社会有许多人的行为并不符合“仁”的内涵,但活的却比一般人都要好,因此孔子思想中的“仁”在当今社会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了。你怎么看?(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规范:
①表明观点
②阐述理由(结合文本、联系实际)
?总结观点
拓展:孙叔敖埋蛇的故事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 ?”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你认为孙叔敖被国人信任的原因是什么?
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说说身边的“仁”。
全民义务教育、廉租房、最低生活保障、
公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国策中的“人本”思想:
现实生活中的“仁”:
08年抗击暴风雪、 “5·12”抗震救灾、“人文”奥运精神等事件,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魂——仁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颁奖词〗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获奖者
——“微尘”
主旨归纳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但基本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己的自觉,二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仁”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