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①接舆:楚国佯狂避世的隐士。孔子适楚,接舆游其门而歌。这里指裴迪。
请从意象和意境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景物描写。
答:诗歌选取了“寒山”“秋水”“茅舍”“暮蝉”“落日”“炊烟”一系列意象,构筑了一幅恬淡闲适的秋日黄昏山林幽居图。
寒山随着季节变得郁郁苍苍,秋水每天舒缓的流向远方,诗人拄着拐杖伫立在茅舍门口,迎风细听着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就要落山,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的飘起来。自然风景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令人陶醉。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学习目标
1、鉴赏文章语言的诗意美
2、鉴赏景物描写的画面美
3、鉴赏文章折射的情感美
王维(701—761)字 ,世称 , 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又叫 。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山居秋暝》、《辋川集》、《过香积寺》等。 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 的代表人物。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作品有《王右丞集》。
作家回顾
摩诘
“诗佛”
王右丞
山水田园诗派
写作背景
王维于天宝三载(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他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王维的辋川别业地处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山之口,辋谷水出峣山口北流入灞水。辋川别业傍山临水,风景非常优美。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解题
点明地点:蓝田山辋川庄
【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
【文学常识】唐代对未中进士者统称“秀才”。明清两代,则是指对生员的统称。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寄……书”等,例如《报任安书》(司马迁)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微之书》(白居易)等
初读感知,读准字音
第一段:
猥不敢相烦 憩感配寺
饭讫
第二段:
辋水沦涟 华子冈
村墟夜舂 多思曩昔 步仄径
第三段:
轻鯈出水 青皋
朝雊 黄檗人
wěi
qì
qì
wǎnɡ
chōnɡ
nǎnɡ
tiáo
gāo
gòu
zè
bò
huà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根据段意,完成下面的填空题,概括各段的内容:
第一段:故山殊可过,而今 。
第二段:故山冬夜 (特点),
静默独坐,多思 。
第三段:故山春景 (特点) ,
只想 。
我独过
清丽淡远,宁静祥和
曩昔与君同游,携手赋诗
斑斓夺目,生机勃勃
邀你同游
第一段: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
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
与山僧饭讫而去。
第一段:记独游的索然无味。
(因你不能同游)
接近
末,下旬
气候
温和舒畅
很/值得/过访
敬辞,对对方的敬称。
正在
鄙(我)
打扰你
就
休息
状语后置
名词作动词
终止,完毕
承接
离开
第一段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农历每个月的别称:
1、一月:正月、柳月、端月、孟春
2、二月:杏月、仲春
3、三月:桃月、阳春、暮春
4、四月:槐月、梅月、孟夏
5、五月:榴月、蒲月、仲夏
6、六月:荷月、伏月、季夏
7、七月:兰月、巧月、孟秋
8、八月:桂月、仲秋
9、九月:菊月、季秋、晚秋
10、十月:阳月、孟冬
11、十一月:冬月、葭月
12、十二月:腊月、冰月
第二段: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wǎnɡ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朗读
第二段: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
辋wǎnɡ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
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
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
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等到
渡
外城
细小的波纹
名词作状语
介词,跟
舂米声
稀疏的钟声
夹杂
入睡
过去
狭窄的小路
清澈流水的情景
第二段译文:
等我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手牵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王维:长江积雪图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王维笔下的冬景图。
把第二段中写景的文字找出来。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
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 ,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深巷寒犬,
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
复与疏钟相间
以声衬无声
时间:
地点:
景色:
冬夜 [冬夜图]
辋川别居
清月,辋水,寒山,远火,树林
声音:
犬吠,舂米声,钟声
描写手法:
以动衬静,
动词修饰静景:映,沦涟,把景写动。
以声写静
实写
山
中
冬
夜
之
景
波光月影的荡漾
寒山远火的明灭
深巷寒犬的吠叫
夜舂疏钟的相间
近
远
视
觉
听
觉
色
声
幽寂 清寥 隽永
故 山 殊 可 过
山
水
第三段: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
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
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等到。
浮出
举
形容词作动词,打湿
青草地
雉鸟在清晨呜叫
取独
倘或
天性
高洁出尘
用
这等闲事
邀请你
这当中
旨趣
不要;忽:不注意,轻视
凭借
驮运
不一一详述了
陈述,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
第三段译文: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高洁出尘的话,难道我能把这等闲事来邀请你吗?然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借着驮运黄檗出山的人,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王维笔下的春日图。
春日图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轻鲦出水
白鸥矫翼
露湿青皋
麦陇朝雊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以动衬静
春日图
山
村
春
色
图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
轻鲦出水
白鸥矫翼
露湿青皋
麦陇朝雊
生机勃勃
清新明丽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第三段:故山春日美景图。
只想邀你同游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虚实相生之美
艺术手法
色彩美
构图美
虚实相生之美
然是中有深趣矣!
动静结合之妙
以声衬无声
以动衬静
诗中有画
既然“实景” 已经能够表现“深趣”了,为什么还要写“虚景”(春景)呢?
——这是作者心中的一种向往、想象,一实一虚,虚实相生,形成对比,亦相互映衬,这样讲究虚实相生之美,才能“化景物为情思“。总之,这篇文章以淡泊之景来写淡泊之情,两幅画图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闲居生活中那种清高恬淡的情趣无不涤荡于其中,真正做到了景与情的水乳交融,这种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含蓄、隽永。
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目的是邀好友裴迪同游故山。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是中有深趣”
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 此情此景;“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写出了他归隐后乡居生活悠然自得的心境,从景物中领悟到返璞归真的真意。那王维在景物中何尝不是寄予了自己的一种人生理想呢?
清高淡泊
思考与探究
请问:如何理解“是中有深趣”?
?
深趣
冬夜图
春日图
寂寥、清幽
生机勃勃
深趣:幽深而高远
如果你是裴迪,看到这封信,你能感觉到你的朋友好知己传递给你的“深趣”是什么吗?
1.享受山中有大自然赐予的美景和闲适恬静的生活情趣。
2.两人共同爱好,志趣相投: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
3. 从发现、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景,进而达到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达到闲适山水中、追求田园生活的淡泊的人生志趣。
深趣
对于山水田园的热爱
?
深趣
禅趣
热爱山水田园
3、找出文章中写景的句子,并尝试从描写对象、描写手法及给人的感受三方面比较他们的不同之处。
描写对象:
描写手法:
感受:
2、春日图
1、冬夜图
1、以动衬静,以声写静
2、动静结合,色彩明快
1、寂静而清幽
2、轻快、生机勃勃
实写
虚写
4、 作为一封书信,王维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①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同时又能让如此美景和真情与朋友分享;
②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
③描写特别富有生活情趣的景色,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练一练一:一词多义
1、与 ①、与裴秀才迪书 ( )
②、与山僧饭讫而去 ( )
③、与月上下 ( )
2、过 ①、故山殊可过 ( )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3、 因 ① 、因驮黄檗人往 ( )
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殊 ①、故山殊可过 ( )
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
形容词,差别
随着
动词,游览
名词,过错
副词,过于
介词,凭借
介词,跟
介词,跟
副词,很
动词,给
A“景气” 古:景色,气候;今: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泛指兴旺。
B“足下” 古今意义相同,均是对别人的敬称,现不常用
C“静默” 古:指入睡;今:指不作声。
D“天机” 古:天性;今:一般指重要而不可泄露的秘密。
练一练三:句中加红色词语的含义,
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足下方温经, 猥不敢相烦
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B
练一练一:一词多义
1、与 ①、与裴秀才迪书 ( )
②、与山僧饭讫而去 ( )
③、与月上下 ( )
2、过 ①、故山殊可过 ( )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3、 因 ① 、因驮黄檗人往 ( )
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殊 ①、故山殊可过 ( )
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
形容词,差别
随着
动词,游览
名词,过错
副词,过于
介词,凭借
介词,跟
介词,跟
副词,很
动词,给
(1)足下方温经
(2)与山僧饭讫而去
(3)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4)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5)山中人王维白
正,正在
罢,结束
以往,从前
这当中/不注意,忘记
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
练一练二:解释下列红体词的意思
A“景气” 古:景色,气候;今: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泛指兴旺。
B“足下” 古今意义相同,均是对别人的敬称,现不常用。
C“静默” 古:指入睡;今:指不作声。
D“天机” 古:天性;今:一般指重要而不可
泄露的秘密。
练一练三:句中加红色词语的含义,
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足下方温经,
猥不敢相烦
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D.非子天机清妙
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B
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2017年: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016年: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014年: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2013年: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三、高考链接
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
什么样的画面?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①接舆:楚国佯狂避世的隐士。孔子适楚,
接舆游其门而歌。这里指裴迪。
答:诗歌选取了“寒山”“秋水”“柴门”“暮蝉”“落日”“炊烟”一系列意象,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寒山随着季节变得郁郁苍苍,秋水每天舒缓的流向远方,诗人拄着拐杖伫立在茅舍门口,迎风细听着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就要落山,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的飘起来。/抒发了作者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和二人真切的情谊。
第一步:描述画面
第三步:作者感情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
1、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该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
3、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步骤:a、答出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等)+画面)
提问方式
b、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c、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等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等
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等
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等
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等
注意参考专业术语
刘勰《文心雕龙》有云:“书者,舒也。舒布其言,陈之简牍。”就是说,把想要说的话写简册上,于是语言变成了文字。中国的古人对书信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书”、“简”、“札”、“启”、“笺”、“帖”(“贴”)“表”、“疏”、“函”、“上书”、“奏议”、“尺牍”、“尺素”等等。
书信
书信包括祝贺信、短信、感谢信、慰问信、表扬信、建议书、邀请函、介绍信、证明信、倡议书、请柬、申请书、决心书等。
书信 一般书信包括五个部分:
(1)称呼。信纸第一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2)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起,转行顶格。可有若干段落。
(3)结尾。正文写完,如果正文最后一行空格比较多,可以接着写“此致”、“祝”等词语,否则,另起一行空两格或四格写“此致”、“祝”等词语。然后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进步”等祝颂语。
(4)署名。一般写在祝颂词下行的后半行。
(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靠右边写上写作的年月日。
书信格式
ⅹⅹⅹ老师:
您好!
—————————————————————————————————————————————。
祝
工作顺利!
学生:ⅹⅹⅹ
ⅹ年ⅹ月ⅹ日
2009广东省高考题
23.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了一批图书和电脑,南粤中学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捐赠仪式。下面是学生代表的致谢词,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要求正文写出对捐赠方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内容:
:
最后
2009答案:
尊敬的华南大学的各位代表 :
你们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粤中学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华南大学为我校无私捐赠了一批图书和电脑.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鼓勋、一种鞭策。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再次向华南大学表达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
【答案解析】致谢词属于应用文体,答案要符合这一文体特点。并实现题干所要求的交待事由,表达欢迎、感谢之意。从题目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答案中有一些关键词是一定要出现的。具体如下:
①得体的称谓。如“华南大学的来宾”“华南大学的领导”……
②敬辞。如“尊敬的”“敬爱的”……
③表欢迎的内容。如“代表南粤中学的学生欢迎……”“热烈欢迎……”……
④表感谢的内容。如“代表南粤中学的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华南大学”……
⑤表事由的内容。如“华南大学捐赠我校的图书和电脑”“赠送”“惠赠”……
⑥表达连贯、得体。
2012广东省高考题
22.一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 “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这儿招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2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答案】
本公司为广州的一家中日韩合资企业,拟招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本科毕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有驾照、会英语粤语。电话168168,8月31日海心大厦908面试。
[6分。内容完备,给3分。层次清晰,给2分:第一层是公司介绍;第二层是招聘条件(学历、技能、语言);第三层是联系方式、面试日期与地点。表达得体,给1分。]
1、概念 应用文——在工作公务及生活中,应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有规格性的文体。
2、外延 高考常用应用文——书信、启事、通知、请柬、条据、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等。
(另外,近年开放性的作文中,不少考生选择新闻、书信、启事等应用文体式构思行文,以其鲜活的创新形式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一、应用文的概念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