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六单元《牲畜林》课件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六单元《牲畜林》课件3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6 23: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学过的关于战争的课文有哪些呢?
《最后一课》、《桥边的老人》、《在桥边》等。这些课文一般都是描写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语言犀利讽刺。而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描写战争却是别具一格,幽默风趣,就让我们走进《牲畜林》。
牲畜林
意大利 卡尔维诺
学习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
2.体会平实又隐含幽默的语言
3.认识与理解小说层层递进的结构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小说结构的“延迟法”特点。
难点:作者是如何减少小说主题的沉重性的
作者简介:
伊泰洛·卡尔维诺: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祖籍意大利。父亲是园艺师,母亲是植物学家,自幼就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5年卡尔维诺全家移居到父亲的故乡圣莱莫(意大利)。
代表作:《祖先三部曲》《宇宙奇趣》《看不见的城市》等
1947年发表的处女作《蛛巢小径》
三部曲:《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和《分成两半的子爵》
1.他熟知奇花异草以及各种动物习性,还经常随父亲去打猎垂钓。使他的作品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而别具一格。
2.“二战”期间,在德国人占领的20个月的漫长时间里,卡尔维诺与弟弟积极参加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抵抗运动,卡尔维诺的父母亲曾因此被德国人羁押做人质。1947年的处女作《蛛巢小径》
3.1985年他在应邀赴美国演讲之前猝然去世(遗稿《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称《美国讲稿》,成为20世纪小说理论的经典著作,不然,198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很可能就是他。
有人说“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他的小说,往往故事性与寓言皆备。
人生经历:
一流的小说家、经典作家;
“最有魅力的后现代主义大师” 的美誉;
“世界上最好的寓言作家之一”;
他与阿根廷的博尔赫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并提,甚至称他是“作家们的作家”
他人评价:
膘( ) 大腹便便( )
骡子( ) 圈( )养
毡( ) 厩( )
哞( ) 蹩( )
鹪( )鹩( ) 咩( )
豚( ) 腼( )腆( )
字词积累
biāo
pián
luó
juàn
zhān
jiù
mōu
bié
jiāo
liáo
miē
tún
miǎn
tiǎn
理清脉络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18)德军扫荡,乡亲避难,母牛“花大姐”被抢
(19—36)朱阿屡次举枪,屡次犹豫
(37—40)朱阿开枪射击,德国兵与野猫一同滚下山崖
(41)朱阿成为“英雄”,吉鲁米娜得到补偿
请将文章按照小说的发展脉络,划分层次
同学们,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在新闻报道里、电影电视上、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感受过战争,面对战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沉重、愤怒、悲伤、无奈……
那么,在读了卡尔维诺的《牲畜林》之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轻松、幽默、搞笑、诧异 ……
“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
-----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小说背景是意大利人民反抗德国入侵,属于战争小说如此沉重的主题,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学的手段使之轻松化的?
一、轻松的人物形象:朱阿
集中描写:
“朱阿·德伊·菲奇是个矮胖子,圆圆的脸膛黑里透红。他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身着一件带黄色大圆点的衬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
分散描写:
(1)为花母牛冒险回村
(2)由于喝酒过多,早就有手颤的毛病
(3)最蹩脚的猎手、劣等射手
形象:
朱阿是一个爱喝酒、枪法奇差、惜财、胆小的典型的小农。
印象中,德国军服带有浓重的欧洲古典风格,再加上德国人高大的身材,应该是很威武的。
“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膊、长脖子,他的腿也很长,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的破枪。他边走边用鼻子嗅着。扁平的军帽下,一张猪样的黄脸东张西望。”
形象:
丑陋、贪婪的德国鬼子
一、轻松的人物形象:德国兵
这是英雄吗?
横槊赋诗的曹操、刺秦未遂的荆轲、自刎乌江的项羽都以凛然之姿立于历史长河之中。(英雄)
这显然是一个马戏团的小丑,高大的英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
朱阿和德国兵都成了小丑(或者说英雄和敌人都成了小丑),树林成了热闹的市集——拍着翅膀的成群的鸭子、不给让路的山羊、性情温顺而固执的“花大姐”、漂亮的粉红色小猪、又老又瘦的母鸡……战争的严肃与残酷全都消解在嬉笑之中,消解在作者对文学形象的刻画中。
形象的颠覆形成了幽默,产生了轻松。
(第29段)
这时,一位年轻的、戴红头巾的胖姑娘来到他身边。“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听了这话,年纪已经不轻、但还没结婚的、腼腆的朱阿羞得满面通红,手中的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
二、轻松的语言
(第30段)
德国兵继续向上爬,树枝越来越细,脚下的树枝突然折断,他掉了下来,差点砸在朱阿身上。这次朱阿不糊涂了,拔腿就跑,伪装的树枝掉了一地。德国兵摔在松软的树枝上,没有受伤。
(第38段)
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难道这只鸡有魔法,会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又是一枪,母鸡的毛全部剥光,除了还在不停地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心惊胆颤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但再也找不到路了,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上长着棵角豆树,上面趴着一只大猫。
语言的轻松幽默减少了生活中战争的残酷。
三、轻松的结构
朱阿每次举起枪准备射击时,总有人跳出来阻拦,浏览全文,数数总共有几次?分别是谁?原因是什么?
阻止人
阻止原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朱阿
两个小孩
白胡子牧羊人
年轻的戴红头巾的胖姑娘
梳辫子满脸雀斑的小姑娘
最穷的老太婆吉鲁米娜
怕遇害的是“花大姐”
猪死了,什么都没了
千万别打死我的羊
打死了……我就割断你的脖子
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那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财产……那我就更伤心了
情节的“摇摆”使得文章张弛有度,产生了轻松。
1.农民朱阿
花大姐
小猪(两个小孩)
小羊(牧羊人)
火鸡(胖姑娘)
家兔(小女孩)
母鸡(吉鲁米娜)
野猫
猫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
德国兵
线 性 结 构 : 层 层 推 进
陈子良原创
层层推进的线性结构:延迟法
为了保持小说的线性结构,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这种手法,在情节上称为“摇摆”,在结构上称为“延迟”。
情节的摇摆、结构的延迟产生了轻松
延迟法反复使用的作用
1.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使得各种牲畜(只有最后的野猫不是家畜)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夸大地描写了牲畜林欢乐的景象。
2.暗示主旨,战争的严酷性也仍然从中显露出来。
3.控制小说的节奏,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登台表演,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延迟是民间故事和影视剧作品中经常采用的手法,比如去寻宝或者救人的英雄,前面几个(或者几次)总是不能成功。(如不采用延迟这种手法,仅一次就成功,那便会使作品显得过于简单容易了。)
“猴子掰包谷(玉米)”
猴子在地里掰包谷,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的,就把到手的又扔掉,去掰那个“更好的”。这样一路走一路掰,不知不觉走到了地的尽头,这时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家了。回去一看,恰恰是个烂包谷。
延 迟 法
文艺评论家和部长
︻波兰︼ 格罗津斯卡
“你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
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
部长摇了摇头。
“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评论家赶忙更正。
部长摇头。
“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
部长摇头。
“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别力的人。刚才我没表达清楚。”
部长摇头。
“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
部长又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
部长摇摇头说:

“这衣领真别扭!”


这篇小说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线性结构,为了保持这种线性结构,作者往往故意延迟小说的发展(总评)。部长的频频摇头是作者给小说设置的障碍,在评论家一次次对这一个动作的误读中延迟了小说的进展,而非常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这一次次的延迟使评论家得以有机会表演,从而揭示人物见风使舵、摇摆不定的性格,也揭示了官僚主义对人性的戕害这一主题。(分析)
  轻,是对生活中无法躲避的沉重表现出来的一种苦涩的认可。
探讨主题
为什么最后朱阿射死的是一只最老最瘦的母鸡,而打败德国兵的却是一只野猫?
小说的高潮出现在朱阿终于开枪射击之后。但是他的子弹一颗也没有打到德国兵身上 , 而是全部交给了那只衰老的母鸡。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 它不是牲畜, 反而算得上是牲畜的敌人(专门捕食飞禽, 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 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
  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 善良的人连手都不要弄脏。正是这种充满自然和谐,充满自然生命力的氛围、基调的要求,致使小说在高潮处理上具有轻松幽默,具有喜剧色彩。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小说题旨
《牲畜林》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题材,面对战争,小说没有把它写成为一个悲剧,而是选择了牲畜林这一意象来结构全篇。
面对战争,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没有对战争的恐惧。
以平实但又调侃幽默的语言描写了意大利农民同入侵的德国纳粹士兵抗争的心态,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话题:结构
阅读P69-71,回答以下问题
1.结构是什么?
2.好的结构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3.结构是怎样构成的?
4.常见的结构有哪些类型?
1.结构是什么?
是组成整体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地位、顺序相互连结与影响的一种形式,是生活长河之水的一个“容器”。
2.好结构的特点:
①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
②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3.结构的构成:
(1)依靠情节的力量——在情节上设置危机
(2)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
4.结构类型
(1)线性结构——层层推进的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延迟”小说的进展,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环环相扣,实现结构的张力。
(2)截取生活的横断面
《桥边的老人》桥边这个老人就是一个合适的容器,战争的创伤、人性的坚强,都在老人个人经历的小小范围之内体现出来。
(3)以心理为中心的结构(意识流)
《墙上的斑点》“墙上的斑点”这个容器使漫阔的遐思,都不至于散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