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以表彰她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
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从文本出发,感知科学精神的伟大。
阅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清思路,划分层次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加点字
读 音
加点字
读 音
青蒿
hāo
疟疾
nüè
精髓
suǐ
肆虐
sì nüè
相悖
bèi
胶囊
náng
羟基
qiǎng
衍生物
yǎn
砒霜
pī
碱甲
jiǎn
芍药苷
gān
化瘀
yū
福祉
zhǐ
肘
zhǒu
小标题的作用
①每个小标题能够体现不同的内容,让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②每个小标题能简要概括具体语段的核心内容,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
概括小标题下的内容。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简要概述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推广运用的过程。
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简要概述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推广运用的过程。
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疟效果。
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改变提取方式,青蒿提取物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
1971年,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1972年,进行分离提纯得到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
1973年,在海南临床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
1986年,青蒿素经过审批成为新药。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时间顺序
总结文章结构特点
体会人物精神
我们知道青蒿素的发现是重大的一步,
为何作者说“一小步”。
此处用词准确而严谨。
就人类征服疾病的整体而言,这确是一小步,因为这只是解决了众多的疾病之一。
“一小步”也可见屠呦呦并没有这个重大发现而骄傲自满,体现作者的谦逊胸怀。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主席习近平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