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评分细则

文档属性

名称 广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评分细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7 06:3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评分细则
2021年广州市二模(语文)试题评分补充细则
4.请根据材料二中受访者的回答,在横线处分别填上采访者提出的一个问题。(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中国神话哪些精神与“中国梦相通?②中国神话对当代文化有哪些影响?[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1.第①点,“中国神话与‘中国梦’的精神”,对象1分;“哪些相通”,内容1分。?“中国梦”可表述为“中国当代精神”“当代品质”等。
“相通”可以表述为“一致”“共同点”“相似之处”“相符”等,不可以表述为“关联”“联系”。
若该点答案与材料二中第一处提问的意思雷同,不得分,如表述为“如何看待中国神话内涵与现代精神的关系”等。
2.第②点,“中国神话对当代文化”,1分;“有哪些影响”,1分。“当代文化”,强调中国古典神话的当下意义,可表述为“当代精神”“当今中国”“实现中国梦”“建设当下中国”“当今生活”等,可得1分。
3.“影响”,可表述为“意义”“价值”“作用”“启发”“功能”“好处”等。3.在一处横线处提出两个问题的,不得分。
4.如答案非疑问句,不得分。
5.在当下,怎样对炎帝神话进行创生重构,才能更有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要突出炎帝神话中与“中国梦”相通的内容,如勇尝百草与“中国梦”中救世拯民的情怀和自我牺牲精神;②要突出炎帝神话与西方神话的不同之处,如教种五谷体现农耕文明顺天而行、和谐有序的思想。?[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一)第①点,要突出炎帝神话中与“中国梦”相通的内容(1分),如勇尝百草(1分)与“中国梦”中救世拯民的情怀和自我牺牲精神(1分);
1.“要突出炎帝神话中与‘中国梦’相通的内容”,方法点,1分。“中国梦”,可表述为“当下的追求”“当代的精神”“新时代的梦想”等体现炎帝神话与时代精神的相融、发展、继承的词语。?如果答“从炎帝神话中汲取精神力量”不得分。
2.“如勇尝百草”,事例点,1分。?所举例子应该是“炎帝”的,如“神农尝百草”等。如果所举的是其他神或人的例子,如例举屠呦呦、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的神话等,不得分。
“‘中国梦’中救世拯民的情怀和自我牺牲精神”,精神点,1分。?回答“牺牲”“奉献”“拯世救民”“自我牺牲”等精神的其中一种,即给1分。
(二)第②点,要突出炎帝神话与西方神话的不同之处(1分),如教种五谷(1分)体现农耕文明顺天而行、和谐有序的思想(1?分)。
1.“突出炎帝神话与西方神话的不同之处”,方法点,1
分。如回答“区别炎帝和西方神话中神的不同特质”等,得
1
分;回答“明确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区别”,因扩大了“炎帝神话”的范围,不得分。
2.“教种五谷”,事例点,1
分。如回答“炎帝教人类怎样播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料”等材料一中关于炎帝的事迹且与现实意义相匹配,可得1分。
3.“体现农耕文明顺天而行、和谐有序的思想”,精神点,1
分。如回答“严以律己、坚忍不拔的毅力、拯世拯民的情怀和克己奉公的自我牺牲精神”“给人带来福祉并能促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道德力量”,可得
1
分。若第①点同样如回答了“牺牲和奉献精神”,则不重复给分;回答“带出浓厚的神秘色彩”,不得分。
4.回答时,忽略陈述对象“炎帝神话”,没有结合材料内容,以
“疫情”“屠呦呦”等现代事例陈述体现奉献、牺牲精神,不得分。
5.回答时,只答了第③点精神思想点,未答第①点方法点,也未答第②点事例点,可得分。只答其中?1?点,按点得分。
8.红发乞丐能接受别人的施舍,为什么把“我”给他的纸币搓成一团弹到空中?(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①他不愿意接受“我”的怜悯与同情;②他傲慢自负性格一直没有改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1.第①点,答出“我”和红发乞丐的关系,以及“我”给他纸币背后的情感,2?分;第②点,答出红发乞丐拒绝纸币行为背后从未改变的性格,2

2.第①点,他不愿意接受“我”的怜悯与同情,2
分。答出“我的”1分,“我的”可以表述为“我认识他”“认识的人”“熟人”“知道他过去的人”等。答出“怜悯与同情”,1
分。“怜悯”与“同情”答出其一,可得
1
分;回答为“(认为)伤害自尊”“(认为)伤害面子”等,也得1
分。
3.第②点,他傲慢自负性格一直没有改变,2
分。答出“傲慢自负性格”,1分;“傲慢”与“自负”答出其一,可得
1
分;“傲慢自负性格”也可以表述为“清高”“(极度)自尊”等。答出“一直没有改变”,1分;“一直没变”也可以表述为“保持”“和20年前一样”等。
9.毛姆说:“讲故事的人只需从自己的视角讲他确定的事。”请据此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叙述红发乞丐故事的,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叙述视角独特,借助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的所见所闻来讲述,给读者以真实感;
②叙述顺序巧妙,文中插叙了红发乞丐二十年前的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小说情节紧凑;
③结尾别具匠心,以“我再也没有见到他”收束全篇,留下空白,含蓄蕴藉又耐人寻味;
④?叙述节奏张弛有度,叙述时在局部空间和时间上放慢或加快,传递出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隐藏其中的哲思。[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可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补充细则】?本题需回答“如何叙述”及其“好处”两个方面,每方面各?1分。两方面可以不一一匹配,?但分析时必须紧扣“自己的视角”。
1.??第①点,“叙述视角独特,借助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的所见所闻来讲述,给读者以真实感”,2
分。其中,关于“叙述视角”方面的表述1
分,分析好处
1
分。关于“叙述视角”:“叙述视角”这一术语作答中不作要求,“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写到任意一个即可,也可以表述为“自己的视角”“我的视角”等,此项计1
分。但不能表述为“第一视角”。关于“真实感”,此项计
1
分。可以表述为“身临其境”“使人相信”等,但不能表述为“增强代入感”之类。
2.第②点,“叙述顺序巧妙,文中插叙了红发乞丐二十年前的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小说情节紧凑”,2分。关于“叙述视角”:
“叙述顺序”这一术语是否写出不作要求,只要点出“插叙”
的意思即可,如表述为“回忆”“插入过去的故事”等,此项计
1
分。但不能表述为“顺叙”“补叙”“按时间叙述”。关于“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好处,写到任意一方面,即可计
1
分。“丰富人物形象”可表述为“进一步刻画了人物形象”,至于何种形象可以不用具体分析。“使情节紧凑”,可表述为“丰富情节”“丰富内容”“丰富故事”“使情节更合理”“推动情节发展”,具体情节可以不用分析。但不能表述为,“使情节更完整”。
3.第③点,“结尾别具匠心,以‘我再也没有见到他’收束全篇,留下空白,含蓄蕴藉又耐人寻味。”,2分。关于“留白”,1
分,可以不强调“结尾”。“留白”也可表为“以不确定的情节”。“含蓄蕴藉又耐人寻味”,1
分。“含蓄蕴藉又耐人寻味”,写出“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任何一点即可。也可以表述为“留下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回味无穷”,但不能表述为“增强可读性”“激发阅读兴趣”之类。
4.第④点,“叙述节奏张弛有度,叙述时在局部空间和时间上放慢或加快,传递出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隐藏其中的哲思”,2分。“叙述节奏张弛有度”,1分。“叙述节奏”这一术语是否写出不作要求,只要能写出“张弛有度”即可,但不能只写“叙述节奏”。这一项也可表述为“详略得当”。
“传递出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隐藏其中的哲思”,1分。“认识”“态度”“哲思”写到任何一点即可,表述为“主题”也可,但必须强调是“作者的”“我的”。此项可以不作具体分析。如果没有明确写出主旨、态度、哲思之类的词语,但从这些角度出发进行了具体分析,只要合理,也可得?1?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
????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快马赶到居庸关,想要亲自出关迎请(皇帝回都);皇帝命令谷大用扼守关门,(他们不得已)才回去了。[4
分。大意
2
分,“身”“扼”各
1
分。]
(2)廷和颇以镇静持重,为中外所推服,凡请回銮者数十疏,皆不复省。
杨廷和主持朝政,相当镇静沉稳,得到朝廷内外的推重和诚服;前后请求皇帝回京的奏章共数十份,(皇帝)都不予以理睬。[4分。大意2分,“中外”“回銮”各1分。]
14.彭泽出师前,杨廷和对他有何告诫?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①告诫彭泽不要早班师。②因为杨廷和预料到彭泽会早班师,③班师后贼寇会死灰复燃。[答对?1?点给?1?分。大意正确即可。]
【补充细则】
1.第①点,为告诫内容,得?1?分。答出“不要早班师”之意即可。适当引用原文,如“告诫他不要‘班师早’”亦可。
2.第②③点,为告诫原因,任意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最高?2分。其中,第②点
如笼统地答“有先见之明”“有识人之明”,得1分;第③点答出“会有余党作乱”之类意思
即可得?2?分。原因概括部分,如果对文章大意理解有误,例如“杨廷和认为彭泽的才能不足
以平乱”,扣1分。
3.完全照抄原文,答“所戒者班师早”“余党复猬起不可制”,最多得1分。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躲避战乱、漂泊异乡的凄苦之情;②挚友见用、家国有望的喜悦之情;③早见诸公、一诉衷肠的期盼之情。[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答案只需概括,不必结合诗句分析。每点均由思想情感和产生原因组成,“思想情感”?“产生原因”各1?分,符合诗歌大意即可。其中,若“产生原因”概括准确,但“思想情感”
错误,不得分;若“产生原因”概括不准确,“思想情感”概括正确,得1分。
17.(1)








(2)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3)示例: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每小题
2
分。多、错、漏
1
字,该小题不得分。]
【补充细则】
???
1.易错字:酾、槊、赋;狐、裘、衾;月夜、取、倾。
2.第(3)题,如写白居易含有“花朝”的其他诗句,符合题意也可得分,如“岸帻静言明月夜,匡床闲卧落花朝”(白居易《喜杨六侍御同宿》)。
20.【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示例一:借景(1分),??不但使园林增添了许多美景,还使(1分)天地万物与园林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美感(1?分)。
示例二:通过借景,园林(1?分)不但增添了许多美景,还(1?分)与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美感(1?分)。
[每处
1
分。]
【补充细则】①删去“通过”或删去“使”,让“借景”或“园林”成为主语,可以得1分。②将关联词语“不但”移到“使园林”前面,将“还”移到“天地万物”前面,增加“使”让“园林”和“天地万物”分别成为两分句的主语,可以给?1?分;若出现将“还使”换成“还把”“还让”“还将”,亦可得1分。或将关联词语“不但”移到“园林”后面,让“园林”成为两个分句的统一主语,可以得?1分。③将“组成”改为“形成”,可与“美感”搭配,可以得1分。若表述为“展现、体现、带来、生成、产生、造就……美感”,也可得1分。若表述为“构成、营造、变成、组成、造成……美感”,或者“组成……美感的画面”,均为搭配不当,不得分。?④如出现分点修改的,应明确表达。若表述不明确,如“在‘天地万物’前加‘还’”,仍是病句,不得?1分。改变句意也不得分。
20.【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6
分)
(1)减盐的重要性?(2)这其实很片面?(3)除此之外?[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1.???????第(1)句必须首先承接上文,再做出判断。要先确定内容是围绕“减盐”来说的,?判断“减盐”的重要性,可以得?2?分;能围绕“减盐”这个主要话题,但是表述上缩小话题
如“科学减盐”“少盐”,但能判断“减盐”的重要性,得1分;内容没有围绕“减盐”这个话题,即使指出了它的重要性,也完全不得分。
2.???????第(2)句必须首先承接上文,再做出判断。承接上一句
“有人觉得减盐很简单”的这个话题,可得1分;判断为“没那么简单”“片面”“不够科学”皆可得1分,若判断为“不科学”“是错误的”这种绝对化的说法,不得分。
3.???????第(3)句必须要首先明确这个层次的话题应该要围绕“排盐”来展开,承接上文,?补充说明“如何进一步排盐”。写出“除此之外”“此外”“另外”,可得2分;写“除……之
外”,在逻辑上承接了上文,就可得1分;写“更重要的是”“最后”“因此”不得分;能在
内容上承接上句,写“均衡饮食可以排盐”“增加蔬菜、水果可以排盐”等可得1分;写“多喝水”“多摄入水分”“多运动”,没有承接上文,不得分。
4.表达不得体、不连贯、逻辑不严密、有语病、有错别字,每一处横线可扣?1?分。
5.超字数,每处扣?1?分。
【参考答案】(5分)?示例:①厨房用盐应科学②高盐食品慎食用③多余盐分巧排出[内容?3?分,句式?2分。]
【补充细则】
1.内容?3?分。分三个要点分别判断,每个要点得?1?分。三个要点分别为:
(1)限盐、控盐、控制吃盐量……(任一均可得分)
(2)注意隐性盐、显性盐、注意调味品中的盐分……(任一均可得分)
(3)排盐、排出多余的盐、排出纳元素(离子)……(任一均可得分)
2.句式?2?分。三个句子句式整齐即可,如可构成排比句或对偶句等。句式得分判断分以下情况:?(1)三个句子,句式整齐,得?2?分;(2)三个句子,任意两个句子句式整齐,得1?分;(3)三个句子,任意两个句子句式不整齐,得?0?分。3.内容与句式两者之间,依以下原则综合评分:?
23.作文
广州2021届高三二模作文评分标准与标杆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敬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和心态。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名师解析】
这是一道“主旋律”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话题的背景叙述。材料以递进式逻辑,告诉我们人与人相处、国与国之间以及文化与文化之间存在的“俯视”与“被俯视”现象。“俯视”是一种站位,一种姿态,也关乎对自身定位与心态。这直接引出材料中的重要提问: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考生在行文时不能忽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第二部分,是任务背景和任务要求。任务语境是“世界青年交流论坛”,要求考生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既然是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那么考生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群体、国家。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担负的是国家的希望、扛起的是民族的未来。可以说,青年怎么样,未来中国便怎么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这个问题的答案会交由新时代青年来回答,未来的宏伟蓝图也由我们擘画。这要求考生要强调身份和青年使命,话语要有高度,思考要有深度。
【深入探讨】
这篇作文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起调很大”。无论是材料给出的问题——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还是“世界青年交流论坛”这一任务语境,都让人有一种“主旋律”满满的既视感。“拒绝俯视”在我看来意思有两层,一是拒绝被别人俯视,这是对外的“主权”宣告,一个人、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即使实力再小,也不容被居高临下地指责和侵犯;另外一层是拒绝俯视别人这种姿态,这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像一种庄严承诺。让人想起在1974
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候,邓小平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
无论是哪一层理解,呼唤的是都是和平和正义,呼唤的是平等对话与互相尊重。为什么要“拒绝俯视”?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未来发展的“呐喊”。考生在行文时要处理好“拒绝俯视”和“共创未来”的关系,不可失之偏颇。
前一段时间,有一张“两个辛丑年”对比的图片在网络上爆火。这两个“辛丑”分别指的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和?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议现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当地时间?3
月?18?日,中方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这番表态字字铿锵、掷地有声,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拒绝俯视”的姿态。考生要能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新闻,在行文中充分利用,不能让作文成为“假大空”式的发言。
【范文一】?
走出历史,平等共创
亲爱的各国青年朋友: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够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这次交流会。我今天发言的主是“拒绝俯视,共创未来”。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当我们再次吟诵起这样的诗句,不免会回想起曾经旧中国的图景,回想起曾经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那时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而那时的我们,却只能带着这炽热的心,用那苍白无力的笔,悲叹:
“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是的,我们曾被人俯视,是的,我们曾身居人下,但那一切都已过去!时至今日,请放下历史偏见。
?
?习近平总书记说:“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力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我们不是当年的青年,我们不是当年的中国。“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中方的表态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也许,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时的中国还身居人下,但如今,我们早已有了站起的底气。因此,我们呼唤在平等的前提下,共创未来。
你也许会问,我们为何有这种底气?中国的底气来源于制度,中国的底气来源于人民。“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是的,也许我们不会成为英雄,但是我们可以做挺身而出的凡人。长辈们说:“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也正是因为这群换了衣服的孩子,才让我们走出疫情,走出困境。作为中国的青年,我为这批参加抗疫的“90?后”、“00?后”医务人员感到骄傲,他们那句“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我想,作为青少年,我们首先要学会拒绝俯视,才能学会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我们“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我们懂得“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懂得用平等共创未来!
不同的视角,也许能看到中国不同的侧面,但中国正在给世界呈现最好的那一面。我今天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范文二】?
目与目平视,手与手相携
亲爱的各国青年朋友: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本次“世界青年交流论坛”中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发言。时至今日,相信每一位地球村村民都有同感——我们虽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但难以避免因不了解而产生的对其他国家的误解和质疑。比起居高临下,我们更应平等相待,美美与共,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携手前行。
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尊重与理解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与发展选择。同时,也非常希望各国朋友们能够对我的国家更新旧眼光,告别俯视,而我们中国也定让世界眼前一亮。
俯视已是过去式,一百年后,东方巨龙早已腾飞。2021
年是中国农历纪年中的辛丑牛年,“辛丑年”想必是每个中国青年熟知的年份。120年前,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彻底沦为半殖半封社会。那时,我们受尽了白眼与俯视。但两个甲子过去了,中国早已不是原来那个中国了,在这
120
年里,我们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有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实现了飞上太空的神舟梦想,完成了探索海洋的蛟龙使命,走过了脱贫摘帽的小康征途,开启了信息时代的鸿蒙篇章。《史记》中有神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中国实现了神鸟的传说,俯视已是过去,中国已经腾飞。
更何况,俯视更是短视,任何无知的轻蔑只能暴露无知。在不久前,知名跨国服装企业?H&M?大发公告,以中国新疆滥用劳工为由,拒绝使用新疆棉花。且不论用工问题,新疆长绒棉的品质世界闻名,抛开外销出口,中国内部市场也是供不应求。再者,新疆棉业早已实现大范围自动化生产。一些服装企业因傲慢无知、不了解情况而产生了偏见,不仅失去了优质的原材料,更是让世人看尽了笑话。这次,H&M?遭到全中国百姓自发的抵制,这便是无知的代价。
所以说,告别俯视,相互尊重,我们这个大家庭才会走得更快更好。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共同的敌人——新冠病毒仍在肆意妄为。两年来,中国的物资、医疗援助给世界多国带来生的希望。近期,中国研制的疫苗,也被奥组委宣布,将在东京奥运会上使用。中国的成就,愿意与各国分享,毕竟,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你我共住地球村,只有相互信任和尊重,全人类才能以最快速度战胜疫情,而战胜的,又何止是疫情呢?
各位青年朋友,你我都代表着各自国家的明天,我们眼神中的光芒就是照亮世界明天的太阳。若我们放下俯视的姿态,将收获更多的情谊与成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中国青年也将秉持世代传承的热情与友善,与同样友善的您目目相视,手手相携,心心相连,共创明天!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