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tōng
xiāo
biān
pào
cǎi
huì
tián
nì
wàn
bù
dé
yǐ
(
)
(
)
(
)
(
)
(
)
jiǎo
zi
cāi
xiǎng
jiě
shì
zhǒng
zhàng
là
bā
zhōu
(
)
(
)
(
)
(
)
(
)
二、用“
”画出每组中不同类的一个词语。(3分)
风筝
口琴
年糕
空竹
陀螺
汉族
维吾尔族
傣族
民族
回族
重阳节
端午节
春节
儿童节
元宵节
三、找出每组选项中的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在括号里。(3分)
1.张灯结彩
万像更新
零七八碎
美不胜收
(
)
2.赞叹不己
别无所求
随心所欲
安然无恙
(
)
3.和睦相处
喜气羊羊
肃然起敬
遮天盖地
(
)
四、请用“然”组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的括号里。(4分)
1.小红性格外向,小丽性格活泼,两人的性格(
)不同。
2.两三百人聚集在一楼,秩序(
),毫不混乱。
3.客家土楼虽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是(
)非常牢固。
4.他(
)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并没有灰心。
五、补充词语,并选择合适的填空。(8分)
万(
)更(
)
(
)灯(
)彩
肃然(
)(
)
安(
)无(
)
随(
)所(
)
丰富(
)(
)
1.社会进步了,老百姓过上了好生活,而且还有空闲举办(
)的文艺活动了。
2.春天到了,绿草如茵,芳香四溢,大地呈现一片(
)的景象。
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
(
)
《北京的春节》只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节日的风俗。
(
)
“熬白菜、熬腊八粥、煎熬”三个词语中的“熬”字读音相同。
(
)
《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
(
)
七、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6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
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缩句)
八、将诗句表述的节气写在相应的括号内。(2分)
A.七夕
B.
元宵节
C.
清明节
D.
重阳节
1.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
)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入昼。
(
)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九、日积月累。(11分)
“百川东到海,
?
,
!”选自汉乐府《
》。(4分)
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把对联补充完整。(4分)
(1)辞
——迎新年
(2)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高
(3)画饼充饥——望
止
(4)
去山明水秀——春来
3.
“纤纤
,札札
。”这首诗借用了《
》的神话传说。
十、阅读理解。(19分)
课内阅读(8分)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②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③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④男人们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⑤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
选段按
顺序来写,向读者介绍了热闹的除夕和
的正月初一。(2分)
2.
从选段②画“
”的句子中,我们体会到
。(2分)
3.
根据选段④描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单介绍北京正月初一的庙会。(不超过50字)(3分)
4.
选段①和选段⑤采用了(
)的写法。(1分)
A.对比衬托
B.前后照应
C.写景抒情
D.叙事抒情
课外阅读(11分)
正月十五棒棒会
正月十五棒棒会,是家乡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据说棒棒会是交流竹木农具的盛会,热闹非凡,地方特色很浓。
今天的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妈妈去逛街。只见街头巷尾满是人,满是棒,满是花。我一头扎进人群里,好奇地东张西望。人们穿着传统的节日盛装,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在各种摊前细细地欣赏着、寻找着自己所爱之物。
来到新街一带,好个棍棒的世界啊!长棍、短棒,粗中带细,细中有粗,扁的方的,长的短的,应有尽有;摊内有摊,摊外有摊,热闹极了。听妈妈说,正月十五是春节的结束,也是春播的开始,家中炊具、农具,哪一样也离不开棍棒。这不,满街的人有谁不在看棒,摸摸这根,看看滑不滑;压压那根,试试硬不硬;瞄瞄它,瞧瞧直不直;掂掂它,估估中不中。少的拿着两三根,多的扛着一大捆。笑着,走着,继续朝前张望……
家乡古老的棒棒会,在党的民族自治政策的春风沐浴下,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逛”字音序是
,音节是
,部首是
。除了文中的“逛街”,我还可以用“逛”字组成另外的词语:
。(2分)
2.
文中我最喜欢的四字词语是:
、
、
、
。(2分)
3.
请用“
”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写出喜欢的原因。(2分)
4.
人们是怎样仔细挑选棒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1分)
5.
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2分)
6.
你的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写一写和大家一起分享吧。(2分)
十一、习作(30分)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有着许多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在这些节日中一定曾留下你亲人、朋友、同学之间的许多美好回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节日,把你们过节的情景有条理地写下来。(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通宵
鞭炮
彩绘
甜腻
万不得已
饺子
猜想
解释
肿胀
腊八粥
二、1.
年糕
2.
民族
3.
儿童节
三、1.像——象
2.己——已
3.羊羊——洋洋
四、1.
迥然(或:截然)
2.
井然
3.
依然
4.
虽然
五、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肃然起敬
安然无恙
随心所欲
丰富多彩
1.
丰富多彩
2.
万象更新
六、1.√
2.×
3.×
4.√
七、1.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
这学期,我们班同学的阅读能力普遍提高了。
3.
这是展览会。
八、1.
D
2.
B
3.
A
4.
C
九、1.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2.
⑴旧岁
⑵深
⑶梅
渴
⑷冬
桃红柳绿
3.
擢素手
弄机杼
牛郎织女
十、(一)
1.
时间
闲适(或:空闲;或:悠闲)
2.
除夕夜是万家团聚的日子,对每个家人都非常重要,一定要回家
3.
庙会上人来人往,最开心的还是孩子们,可以买到新奇的玩具,还可以看赛马、赛骆驼,甚是热闹。
4.
B
(二)
G
guang
辶
闲逛(答案不统一)
东张西望
生机勃勃
应有尽有
街头巷尾
示例:来到新街一带,好个棍棒的世界啊!
一个感叹句,看出了棒棒会的热闹,“世界”体现了各式各样的棒棒都有,令人大开眼界。
这不,满街的人有谁不在看棒,摸摸这根,看看滑不滑;压压那根,试试硬不硬;瞄瞄它,瞧瞧直不直;掂掂它,估估中不中。
描写了纳西族人民的棒棒会是怎样的。
示例一:我的家乡是绍兴。元宵节时,我们要吃汤圆、逛庙会、猜灯谜,非常热闹。
示例二:广东潮汕地区的人们,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橘子。(答案不唯一)
十一、习作范例
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人们一年中最忙碌、最快乐的时候,而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过春节的特点,今天我来介绍我家乡的春节是怎样过的。
腊八那天最令人开心的就是熬腊八粥了。一大早,我和妈妈就去菜市场买做腊八粥的材料了,我们买了一点糯米,还买了红豆、绿豆、红枣、枸杞等各种豆和干果。我们先把锅洗干净,再把糯米、各种豆和干果洗干净,然后把它们一起放进锅里,再加上适量的水和糖,开小火慢熬一个小时,腊八粥就大功告成了!我赶紧盛了一碗,尝一口,甜甜的,可真好喝。
除夕到了,家家的鞭炮声,可谓是日夜不绝。今年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手放一次鞭炮。爸爸从家里搬来一箱鞭炮,摆放在家门前的空地上。爸爸先替我把导火线拉出来,再把打火机递给我并拍拍我的肩膀,然后兴奋地说道:“加油!老爸看好你!”我从爸爸手中接过打火机,走到鞭炮旁,拉住那根导火线,我打开打火机并点燃了导火线,然后赶紧捂上耳朵,跑到一旁。“呯”的一声,鞭炮响了。我站在旁边看着我亲手放的鞭炮,心里充满了自豪的喜悦。
元宵招着手向我们走来,又到了一年一度吃汤圆的时候了。我和妈妈精心挑选好了两袋汤圆:一袋芝麻的,一袋肉的。我把锅刷干净,倒入热水煮开。然后就开始下汤圆了。我先下芝麻汤圆,一个个汤圆“乒乒乓乓”地跳下了锅。过了一会儿,汤圆都浮了起来。我猜测应该是汤圆熟了,赶紧盛了一个尝尝鲜,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芝麻香,这香气在口舌尖散开,甜甜的,味道棒极了!
一眨眼春节就过去了。美好的日子在我的心头萦绕,挥之不去。我期待着下一个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