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
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有关平移的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方格纸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并体会平移运动的特点。
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
在画图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体会图形平移运动的特点和操作方法。
明白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完全相同。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按水平(垂直)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再按垂直(水平)方向平移一定距离。
[教学过程]
一、回忆已有概念,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图片。]
提问:
1、这两种情况,要想消除最下面一行,分别需要怎么操作?
(开课直奔主题。大多数学生对三年级的内容还有印象直接提出只需要平移就可以。平移的方法常见的有两到三种。说明白一种即可不强求补充。尽量节省时间。)
2、刚才我们使指定的图形进行的是什么样的运动?(平移)
好,说说什么是“平移”。(物体沿直线运动的现象,我们就称之为平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物品平移的现象。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说明)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方法再次认识物体的平移。
课件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平移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入手,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用平移的方法解决问题,回顾已有知识,从而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图(1):(火柴棍的组合图案)
提问:怎样用平移的方法把数字“5”变成数字“3”呢?
(把左上角位置的一根火柴棍,向右移动两格。)学生边说边演示课件内容。
好,说得很准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描述物体平移运动的时候必须要说明什么要素?
(方向和距离)课件出示“要素页”。
【预设: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这个答案应该是比较容易得出来的。】
请大家看图,这个数字3的图形是不是平移火柴得到的呢?
不是,上边那根火柴歪了。形状变了。
3、大家说的对,我们平移图形时,一定要注意保证平移前后的图形完全一样。
刚才同学们一起回顾了已经学习过的关于平移的知识,那么我们今天再次学习平移这部分内容,要学什么呢?
4、下面就请大家打开学生课件,自学前两页的内容。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分组自学,注意指导学生说清楚选择了哪几个关键点或哪条线段作为基准。)
课件出示:自学成功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点的选择是多样的,单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突出的顶点作为关键点。而且选择的关键点越多,做图就越不容易出错。
(可以在板书中画一个旗子中间的点做反例。)
教师小结:平移时要先选取一个或几个关键点,以此为基准,按要求数格平移。再完成整幅图形的绘制。
板书:选取关键点
三、实践操作应用,深化理解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的图形平移画法,你都学会了吗?让我们一起检验一下吧!
1、那么下面就请大家看习题课件,尝试完成任务。
(学生操作PAD中的学生版课件,第一题箭头的移动)
教师巡视,对学困生适当指点、帮助。
2、集中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视学生汇报情况,只要合理即可。可以选择三角形上的任一点或线段为基准。但一定要先选择后再数格平移。)
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全部平移后再连线,最后完成平移绘制。
[设计意图:通过对从中间向左上方这一个指定点的平移,教学平移的方法。即把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或竖直线上时,可以通过对图形某一点(或几点)来确定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再改换方向平移几格。学生在操作中只要平移的合理就加以肯定,这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3、课件出示小船,请同学们尝试移动并说明。
(学生软件习题第二题)
学生汇报。
(注意让学生说清楚自己先选择了哪几个点或哪条线段作为基准然后进行平移的。)
提示: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四、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谈话:今天这节课大家都表现得都很出色,请大家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对什么印象最深?你明白了什么?
五、拓展内容
(8-6分)
通过大家都掌握了简单图形平移的方法,你们能用平移图形中的某一部分的方法来把这些图形都变成长方形吗?
课件出示:拓展练习图。学生自由发挥。
【预设:此题的完成看课堂时间灵活掌握,学生只需要认真研究即可,不要求全部做对或者一定要做对。教师跟各个小组单独交流即可。】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切割平移填补的方法,为将来的多边形面积和不规则图形面积埋下伏笔。]
六、结束语
(1分)
教师:同学们,通过对最后一组图形的研究,我们发现:有些复杂的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切割和平移的方式转化为简单的规则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那么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图形学习和分析当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
下课。
[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美。通过最后的图片欣赏激发学生对学习欣赏与设计的期待和渴望,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