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7 10:0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
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
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会得来?
登岳阳楼
(唐)杜

知人论世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子美
诗圣
李杜
诗史
“三别”
“三吏”
杜工部
少陵野老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此时正值深冬季节。时年五十七岁的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写下此诗。
写作背景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
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以东洞庭湖最宽广,这一带港汊纵横,丘陵起伏,景色旖旎,古往今来,迁客骚人曾为洞庭湖的壮丽景观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
走近洞庭湖和岳阳楼
相关链接
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楼高25.5米,主楼三层,全楼未用铁钉横梁,属纯木结构。构型庄重大方,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前身为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
“南楼”,中唐李白赋诗后,称“岳阳楼”。其内陈设别具特色,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
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雕刻家邵竦雕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书法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朗读感知
chè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时感情怎样呢?
☆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颔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说说你的体会。

所写景象:吴楚、乾坤——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
刘须溪  
“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明
王嗣奭
“能与之比美的,唯孟浩然而已”。
★古人评价: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字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炼字之妙: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此句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
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
诗人不灭的济世情怀
在无边的宇宙之下,更显个人之渺小,湖水分割大地、乾坤漂浮动荡未尝不是国家分崩离析、时局动荡不安的暗示,也正是诗人之担忧所在。所以,有对洞庭湖的礼赞,有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颈联自叙落寞,意境归于狭窄,似与前四句不协调,你如何理解?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被社会遗弃的孤独感。正所谓“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
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
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行吟者,
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如此穷愁潦倒的一个孤魂。
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连一个赖以承受痛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
飘零、孤寂、衰老、贫病,一个活人生存所需的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尾联的“涕泪”之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
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幽愤。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正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胸襟广阔
意境广阔宏伟情调沉雄悲壮
背景旷远
景象壮阔
凄凉落寞
开阔
狭小
开阔
心系天下忧国忧民

业:
1、背诵并默写此诗。
2、将此诗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散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