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平均数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平均数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7 13:4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9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和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平均数的意义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师:出示班级平均分来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平均数”这个新朋友.
(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建模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指名回答)
2、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1)用“移多补少”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这是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仔细观察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同学们独立在图中表示出你的想法,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这样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为了使他们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试着回答总结)
师:像这样把多的饮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
使得每个人的饮料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法)
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饮料瓶吗?(不是,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
(2)平均数的求法你能列式计算吗?
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14+12+11+15)
+4=13
(个).
师:像这样先合并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叫"先求和再平均分法.”
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其目的只有一
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4)生活中的平均数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
1、填空

2、判断。身高是140厘米的李东打算到平均水深110厘米的小河里游泳,下水会有危险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并说理由.
3、
课件出示做一做1,2题求
“男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分别用“移多补少法"、"先合并再平均分法”求平均数)观察平均数与每个数据之间的关系.
四、回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指名谈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数
(1)移多补少
(2)总数÷份数=平均数
(14+12+11+15)+4
=52÷4=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