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浠水县“课内比教学”活动初中地理展示课
团陂镇松山中学 李孟军
欢迎你走进地理课堂
金色麦浪
东北原始森林
现代化的养牛场
第四章 中国经济发展
1.知道什么是农业,它分为哪些生产部门。
2.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3.指出我国农业地区差异。
4.说明农业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
学习目标
一、农业与我们
活动一:抓概念 识农业
渔 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林 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在牧区,牧民靠放牲畜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
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
主
要
的
农
业
生
产
部
门
什
么
是
农
业
?
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动植物
劳动
对象
获得的产 品
活动二:你我他 话农业
农业的地位是怎样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农业
既然农业的地位这么重要,那么它在
我国又是怎样分布的呢?
以上农产品或农作物中哪些属于西部种植的?哪些主要适合南方种植?哪些主要适合北方种植?这说明农业分布有何差异?
小麦
哈密瓜
水稻
甘蔗
甜菜
葡萄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活动三 :对照图 找原因
造
成
农
业
差
异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什
么?
主要原因:
降水(水源)
气温(热量)
地形(土壤)
活动四:答问题 明差异
农业地区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地区的差异?
1、东西部的差异
答题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个人得分计算为小组成绩。
2、每次抢答,由第一个站起来同学回答,后站起来的同学应主动坐下来。
3、必须等老师念完题并宣布开始,方可以站起来回答,否则每次扣20分.
4、每道题回答正确得100分,回答错误从积分中扣除100分,直至0分为止
请大家阅读课本100页图4.13和文字,
用抢答的方式回答以下问题
2.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哪几个?
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
3.东西两部分分别有哪些农业类型?
6.在东部地区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分布些地区?
7在东部地区的林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
8.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在哪?
1.东西部地区的界线在哪里?
农业地区差异还表现在哪两个地区?
活动五:读图文 填表格
2、南北方的差异
秦岭
淮河
关于
秦岭—淮河
你知道些什么?
地
区 耕 地
类 型 熟 制
(一年几熟) 主要
农作物
秦岭~淮河
以北
秦岭~淮河
以南
旱地
水田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小麦、玉米
花生、大豆、
甜菜
水稻、
油菜、
甘蔗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通过对比,我国南北方农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耕地类型、作物的熟制和主要农作物等方面
气温
不
同
降水不同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0页图4.14填写书本上的表格
气温
不
同
降水不同
课堂反馈:单选选择
1.我们浠水的主要的农业部门是 ( )
A、种植业 B 、林业 C、 牧业 D 、渔业
2.我们黄冈的作物熟制是 ( )
A、两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一年三熟 D、一年两熟或三熟
3.我们湖北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棉花、油菜
B、小麦、油菜、甘蔗
C、水稻、甜菜、高粱
D、小麦、棉花、甜菜
?
A
D
A
课后作业:
1、读一读P100页的“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农作物地区分布差异
2、完成P101页活动题2 ,认识西南山区农业垂直分布差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同学们,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明白了从农业上来看,“物博”是指农产品类型丰富多样,而这“地大”即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正是这“物博”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更好地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当然农业的发展还要靠你们。希望同学们学好本领,将来为家乡的农业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结
束
语
谢谢各位领导莅临指导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4、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农业地区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 情感目标
1、 通过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平等竞争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用实例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 难点:理解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造成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归纳法、谈话法、讲解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下面我们先伴着一首优美动听音乐来观赏一组风光图片(多媒体播放)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我国哪一产业发展的状况呢?(农业)
(承转)我国农业的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出示课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演示)
1.知道什么是农业,它分为哪些生产部门。
2.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
3.指出我国农业地区差异
4.说明我国农业差异形成的原因.
二、推进新课
同学们,大都生活在农村,对农业并不陌生。但并不十分清楚农业有什么特点?它由哪几个部门构成的?它的作用和地位如何?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一目——农业与我们。(出示:农业与我们)
(一)农业与我们
活动一:抓概念 识农业
(提问)你认为农业生产主要包括哪些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展示)依次展开代表四个农业部门的景观图和定义。学生逐一回答,老师点拨,让学生明确农业的组成和各部门的生产特点。
(提问)你能用精确的语言总结什么是农业吗?(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栽培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你能看出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吗?获得的产品又是什么呢?
(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归纳)农业虽有不同的生产部门,但都是通过对动植物的栽培来获取产品的。
活动二:你我他 说农业
(过渡)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何地位呢?
(展示)人头攒动的人口图片
(提问)图片展示了什么?(人口)农业为我国人口提供了什么?(吃饭、穿衣等)
(展示)展示纺织厂工人在纺织图片。
(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工业?(纺织)农业为纺织工业提供了什么?(原料—棉)
(展示)搬运工卸载化肥图片
(提问)图中的化肥是农业制造的还是工业制造的吗?(工业)为化肥提供消费市场的是哪一产业?(农业)
(归纳)农业不仅为我们提供衣、食、用等必需的生活资料,还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和消费市场。
(归纳)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播放)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盛况,学生体会农业的作用和地位。
(承转)农业的地位这么重要,那么,它在我国农业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活动三:对照图 找原因
(展示)一系列反映不同地区的农作物或农产品图片。
(提问)上面这些农产品或农作物中哪些属于西部出产的?哪些主要适合南方种植?哪些主要适合北方种植?这说明农业的分布有什么差异?(地区)
(出示):大屏幕——二、农业地区差异 板书——地区差异
(提问)造成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地形、气温、降水......)
(展示)我国地形图、我国温度带图、我国干湿地区图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
(讨论)指定每个小组结合其中一幅图,就一个方面讨论东西部和南北方的差异(要求每个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指图说明)
(分享)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交流。
(归纳)造成农业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受降水、气温、地形即水、热、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活动四:看看书 答答题
(提问)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最明显表现在哪两个地区的差异?(东部和西部差异 )
(出示)1、东西部的差异 板书:东、西
(自学)我国东西部的农业到底有什么的差异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00页中国农业地区分布图4.13和文字,一会儿用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
(明确)答题规则(略)
(活动)教师依次出示题目,学生抢答。答案尽量落实到图中,教师适当点拨。中间穿插播放一段种植业的视频
(归纳)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区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
(承转)农业地区差异,不仅表现在东西部,还表现在哪两个地区?(南方和北方地区)
板书:南、北
活动五:读图文 填表格
(提问)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你还知道些什么?
(秦岭—淮河一线; 大致与一月份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等)
(展示图片及表格)中国南北方农作物分布图
学生读图及资料,然后填表:
地区 耕作制度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指1-2名学生交流分享,并引导学生分析南北方农业差异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它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牧业四个部门。农业因受到地形、气温、降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其分布出现了东西部和南北方的差异。
四、反馈练习及作业布置
(一)、当堂检测:单项选择题
1.我们浠水的主要的农业部门是 ( )
A、种植业 B 、林业 C、 牧业 D 、渔业
2.我们黄冈的作物熟制是 ( )
A、两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一年三熟 D、一年两熟或三熟
3.我们湖北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棉花、油菜 B、小麦、油菜、甘蔗
C、水稻、甜菜、高粱 D、小麦、棉花、甜菜
(二)课后作业:
1、读一读P100页的“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农作物地区分布差异
2、完成P101页活动题2 ,认识西南山区农业垂直分布差异。
五、感受领悟 升华情感
利用结束语和播放MV《在希望的田野上 》结束本课教学。
●○【板书设计】
西 东 东
北
南
地区
差异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说课稿
黄冈市浠水县团陂镇松山中学 李孟军
二0一一年秋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课稿
黄冈市浠水县松山中学 李孟军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人教版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接下来,我会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策略,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七个方面来对我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第二节,内容包括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差异、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四个部分。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地区差异》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4、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农业地区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平等竞争和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实例说明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依据:
农业在我国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只有充分认识农业的地区差异,才能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教学难点:
1理解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2理解影响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因素。
依据:
1、学生缺乏对我国国情和作为基础产业——农业的认识;2、我国地形、气候复杂多样,这些自然条件差异影响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4.课时安排
分二课时完成本节教学
第一课时 农业与我们和农业的地区分布。
第二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今天所讲授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因此我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讲解、谈话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四、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
自主探究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活动讨论法: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③图表分析法:阅读图表、归纳分析。
④答问竞赛法:抢答问题,提高竞争意识。
五、说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用配乐出示的一组农业风光图片来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对农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讲授新课
1、农业与我们
活动一:抓概念 识农业
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98的四幅图,知道农业部门的构成以及各部门的生产特点。然后归纳总结什么是农业。并认识农业的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
活动二:你我他 说农业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农业的作用和地位
设计意图: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突破这一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三:对照图 找原因
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所展示的地理事物分布的地区,初步认识我国农业存在地区差异.结合图小组讨论:造成这种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并让学生上台指图说明。最后引导学生归纳。
设计意图:采用合作探究突破教学第二个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让学生认识地形、气候等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要性。
2、农业的地区分布
活动四:答问题 明差异
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农业地区分布》图及文字说明。然后用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教师利用图、视频适当穿插加以点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西部农业的布局差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
活动五: 读图文 填表格
首先让学生明确南北方界线。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01页图4.14,填写书本上的表格并思考造成南北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设计意图:进一步树立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思想,加深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之后出示三道单项选择题,并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迁移,反馈巩固。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
(四)、情感升华
利用结束语激励学生,最后播放MV《在希望的田野上 》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升华情感,意蕴深长
六、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说教学效果(课后评价)
“课内比教学”活动——初中地理展示课
西 东 东
北
南
地区
差异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