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8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读“恭 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 萤”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等词语。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及课堂生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 萤”等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交流。
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 卒”2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3.“铁杵磨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做补充习题并评讲。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9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絮”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炕上 铅笔 迈进 枪栓 胳膊 劫难”等词语。
2. 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 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2. 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及课堂生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絮”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炕上 铅笔 迈进 枪栓 胳膊 劫难”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英雄雨来>(节选)》。学生齐读课题“小英雄雨来”。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五、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讨论。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三、课堂总结,复述课文,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并被他爱国、不屈的刚强性格所感动。为了更加熟悉课文,我们下面进行一下课文复述。第三课时
做补充习题并评讲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20 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读本课“徽 谜”等15个生字,学习理解新词。
2.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
3.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4.学会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较快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对小男子汉的喜爱之情。
学会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及课堂生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读本课“徽 谜”等15个生字,学习理解新词。
2.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
3.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4.学会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你觉得文中所写的小男孩可爱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
(一)开头部分:交代写作对象,写孩子的出生、留在外婆家的原因及其与“我”的关系。
(二)他对食物的兴趣
1.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从侧面写出他吃饭极有滋味。
2.补写吃青菜一事,风趣幽默。
3.“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
“三刻钟”说明了什么?
(三)他对独立的要求
文章第二部分,题目是“他对独立的要求”,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很想独立?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篇课文写出了作者对小外甥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0—4岁的一个小男孩,他的生活中肯定不会有什么豪言壮语或有什么惊天壮举,感动我们的只是那些真真实实的一个个生活细节。
小结引伸:在日常生活中或写文章时,细节往往能收到以一当十的良好效果。不是很多人都在说“细节决定成败”嘛!那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怎样才能描写好细节呢?
第二课时
做补充习题并评讲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21 芦花鞋
教学目标 1.认读会认“搓、葵”等7个生字,理解词语,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继续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 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2. 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进一步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及课堂生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会认“搓、葵”等7个生字,理解词语,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继续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 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是一本好书。我们一起读过它,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麦地,走进《芦花鞋》。
2. 曹文轩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标上记号,自己想办法解决。
2.在读书过程中,标记优美的词句,写上自己的体会,不同意见可以与同桌交流。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师:解决了生字新词,让我们再来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1.了解用空行标示长课文各部分的方法,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2.交流讨论,提炼小标题。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完善预习单上的小标题。
(2)小组讨论,提炼出最佳小标题,写在词卡上,自由展示。
(3)全班交流,共同评议,确定每部分的小标题。
3.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四、联系文本,赏人物之“美”。
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在卖芦花鞋的过程中,哥哥青铜给你留下的印象是否更深?请在文中相关地方做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生自读,师巡视。
交流相机出示: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一笔很重要的收入。
从编芦花鞋去卖,卖的钱是“一笔很重要的收入”,可以看出青铜的家用一个词形容,可以说是?
4.读第二部分,你觉得青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吃苦的人)你从哪儿体会到?
5.从三四部分中,青铜卖鞋的过程,你又体会出青铜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课文小结
同学们,青铜葵花生活在一个苦难的年代,但苦难并不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苦难。老师希望这朵朵葵花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驱散生活中的潮湿和阴霾,让好书永远伴随我们成长!
第二课时
做补充习题并评讲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教学目标 1.交流和朋友相处的方法。
2.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3.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及课堂生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新朋友、老朋友。和朋友相处,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预设:
(1)我认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
(2)我认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愿意分享,不自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讨论:和朋友相处的秘诀是什么?(板书:朋友相处的秘诀)
二、明确交际要求
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
1.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2.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板书:记录信息,分类整理 条理汇报)
三、交际练习,汇总意见
下面我们就分组讨论“朋友相处的秘诀”是什么?
1.分组交流,每人至少提出三条重要意见。
2.组长汇总小组意见。
3.小组长怎样才能更好地汇总小组意见呢?
温馨提示:
先记录每个同学的想法,再把相近的整合在一起,然后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
4.出示汇总记录例子:
下面是某小组在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做的记录,供参考。
5.代表全班交流
将小组意见汇总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其他组员可以做补充,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小组意见。
四、交际示例
师:那么,我们与朋友相处时,究竟应该如何做,才是对的呢?
1.和朋友相处应该相互尊重,给予朋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2.和朋友相处应该学会分享,既分享快乐,也分享痛苦。这样,分享快乐,就会得到两份快乐,分享痛苦,痛苦就会只剩下半份。
3.和朋友相处应该彼此信任,不要互相猜疑。
4.和朋友相处应该互相帮助、扶持。
5.和朋友相处应该学会包容,包容朋友的缺点和不完美,因为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都是有缺点的。
五、课堂总结
1.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朋友与自己不一致的意见,千万不要因此而生气,仇恨朋友,要珍惜友谊,善待朋友。
2.要静下心来,学会换位思考,态度平和,以理服人。
3.课下解决一下朋友间的矛盾和隔阂。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习作:我学会了
教学目标 1.在自主的感悟下,能清楚、具体地写一次学习本领的经历。
2.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交流、表达的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能说一次学习的经历,能清楚、具体地写一篇以“我学会了……”为话题的习作。
准确选材,把学习的过程说具体,写具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及课堂生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在自主的感悟下,能清楚、具体地写一次学习本领的经历。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交流、表达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我们正慢慢长大,学会了做很多事情。你学会了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把它填在横线上,再把学这件事情的经历、体会和同学分享吧!
2.今天,我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会了做的事情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板书:我学会了 )
二、指导选材,体验难忘。
1.指导选材
(1)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一些词语和图片,如:玩玩具、弹钢琴、挤牛奶、借阅、栽花、洗碗、书法、爵士鼓、煮饭……(思路可以放开阔,想的内容可以丰富一些,并在每种本领前面标上序号)
(2)请同学们来看一看,屏幕上的本领,你都会几种。
2.体验难忘。
学生选好之后,想一想。
(1)在这些本领里面,哪一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学会了挤牛奶)
(2)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情的?(先观察别人是如何做的,再尝试去做。)
(3)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刚开始牛儿不听话,老是不配合,后来发现自己的方法和力度不正确。)
(4)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
(从刚开始的畏惧,到后来的应对自如,从容快乐。)
3.例文引路
三、学生习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评价,表扬激励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习作讲评
1.佳作展览,营造氛围。
同学们把习作完成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较为优秀的文章。
佳作展览,营造氛围自我欣赏,同伴交流集体会诊,集思广益。2.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3.集体会诊,集思广益。
三、学生练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下发学生的习作,根据这节课的学习,把它再次修改。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 交流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 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 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
4. 理解和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 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
2. 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及课堂生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交流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 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六”。
二、交流平台
1.对照课件,归纳一下把握长篇文章的方法有哪些?
2.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
三、词句段运用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1.学生读这一段话,读两遍。
2.交流:这段话有哪些错误?
3.认识以下几种修改符号:
4.汇报,评价,指导:
本文段有以下错误:
(1)在一个前面加个增补符号,上面写上“那是”。
(2)把第二句的“我”用删除符号删掉。
(3)把第四句中的“终于”用删除符号删掉。
(4)把“发生了”后面的“,”,改成“:”。
小结:通过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我们又重新巩固了增补、删除、修改和交换等几种修改符号,学会在原句中修改病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
2.理解和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照样子改写后两个句子。
1.学生自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指导如下:
2. 照样子改写句子:
交流讨论如何在这两个句子中加入恰当的比喻句?
小结:本题我们练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恰当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生动而又传神。
二、日积月累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1.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2.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3. 词语解释
4.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积累并理解了诗句,进一步了解了伟大诗人李白先生的内心所想所思。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