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动物的庇护所》教学设计和教学评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6《动物的庇护所》教学设计和教学评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07 13: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动物的庇护所
1.教材分析
《动物的庇护所》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二课时。通过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基本特征。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动物的家入手,知道动物安家需要大自然提供各种材料,能列举动物依赖非生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从而体会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由动画入手,让学生进入到动物世界,体会庇护所对动物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由植物、动物图片入手,学生说出他们的生存需要大自然提供哪些外界条件。第三部分,知道不同动物对庇护所的要求不同。
庇护所的观察,认识不同的动物的家;寻访小动物的家,对某种动物的家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在交流中进行比较,得出不同动物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最后总结动物庇护所的特点,尝试运用所学设计一个鸟儿的家。在学习,深入思考后,提出方案并实施。
2.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在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课中,《生物与非生物》的学习,能建立起"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概念。为本课中建立生物与非生物的联系打下基础。四年级学生经过一、二、三年级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践和表达能力,在设计鸟儿的家过程中,先让学生对动物的家进行比较交流,知道家对动物的重要性。设计并画出草图,实施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通过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学习,学生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它们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课中,《生物与非生物》的学习,再次为他们开启了生命科学的大门,对美丽缤纷而充满神秘的生命世界充满向往。由于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可以到户外观察记录动物的庇护所。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科学记录的良好习惯。并在交流中,形成小组合作讨论的团队精神。
3.教学内容
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二课,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承接第一课初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课将对这种联系的学习聚焦在学生熟知的一个个动物与它们生活的家(庇护所)。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3.1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观看视频,认识野生动物的家。知道大自然不仅为动植物提供生存所需的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的各种材料,深入理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非生物。
3.2第二部分,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记录表,到校园里、池塘边、大树下寻访动物的家,使学生理解动物把家安在那里的原因与该地的温度、水分、食物来源等情况有关,然后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推测动物是否一直待在家里。
3.3第三部分,观察并研究几种鸟巢,通过给鸟儿建巢,体验鸟巢是怎样满足鸟儿的需求的,增强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和意识。
4.学习目标
能理解大自然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非生物条件。
能列举动物依赖非生物材料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能比较和发现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
设计并制作一个鸟巢给鸟儿安家,增强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和意识。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理解大自然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非生物条件。
难点:能比较和发现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
6.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动物庇护所图卡。
学生分组材料:寻访调查记录表、鸟巢设计图纸、树叶、树枝、草茎、棉线。
7.教学流程图
8.教学过程
8.1创设情景:
8.1.1天黑了,同学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家里。8.1.2提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认为你的家好吗?好在哪里?
8.1.3动物们有没有自己的家呢?
它们的家建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家有什么特点?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关于动物家的问题我们都有很多问题想问。今天我们就谈谈动物家的事情,好吗?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熟悉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动物为适应大自然"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动物的庇护所"】
8.2学习新课
8.2.1活动一:探究野生动物的家
8.2.2出示课本48页上面4幅图,了解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8.2.3预设:
松鼠在树木主干的松软处挖一个洞,主要用来储存食物、躲避天敌、遮挡风雨。
燕子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多是将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黏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
黄鳝常在稻田、小溪、池塘等处的淤泥里自己打洞或在天然的泥洞、石洞中穴居和冬眠。
蜜蜂会用蜂蜡筑造成六角形的巢房,然后拼合成蜂巢,以便蜂王产卵、储存蜂蜜、养育幼虫等。
你们还见过哪些动物的家?
狗熊的家在山上的树洞或石洞里;
蛇的家在泥土洞里;
野兔喜欢栖息在低矮干燥的灌木丛中;
野鸭常在堤岸附近的洞穴、大树的树杈间、倒木下的凹陷处筑巢;
麻雀一般在屋檐下、管道处、空调外机、外接线盒上筑巢;
蚂蚁的家在土壤巢穴里。
8.2.4交流:大家想一想,这些动物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安家?而不是在别的地方安家呢?
8.2.5出示:
大自然为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气、温度、阳光和土壤,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生物的生存离不开这些非生物。
8.2.6小结:动物建起的这些家,既能够为动物提供生存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等,还能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的各种材料。
8.3活动二:寻访一个动物的家
8.3.1提出要求:课前,老师让大家寻访一个动物的家,然后完成好学生活动手册上的记录单。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同学们寻访到的动物的家。
8.3.2出示寻访调查记录表。
8.3.3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自己寻访的动物的家,全班交流。
8.3.4提供一个范例:
我观察了 蚂蚁 的家
位置
筑巢于地下或树上,有着良好的排水、通风措施。
大小
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大,包含一系列彼此du连通的地下小室,与地面经通道连通。 地下小室包含育儿室,食物贮藏室,交配室等。
材料
野外蚂蚁基本都是挖洞,还有用树叶的。
搭建方式
蚂蚁窝由工蚁们负责建筑和维护,由工蚁从地表开始一粒粒地把泥土、沙搬开,慢慢挖出一下地底世界。平时,工蚁们将窝里小颗粒状的脏东西叼到出口附近,形成常见的蚂蚁窝“土堆”。
周围环境对
动物的影响
蚂蚁建巢是根据周边环境进行建造的,只有周围的环境有利它们生存才会进行筑巢类
8.3.5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这次寻访调查中获得了哪些体会?
在调查寻访过程中,要慢慢的接近小动物的家,静静的观察,不要惊吓和伤害小动物。
如果到校外寻访,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有大人陪同。
要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下来,以免忘记。
还要及时的查阅一定的资料,解决自己在寻访调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补充自己对调查寻访小动物的知识方面的了解。
8.3.6讨论
8.3.7问题1:老师通过寻访和查阅资料发现一个问题,蚂蚁和蚯蚓同样是在土里生活,燕子和麻雀都生活在自己的巢里,但是蚂蚁生活的土和蚯蚓生活的土不一样,燕子的巢和麻雀的巢也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虽然蚂蚁和蚯蚓同样生活在土里,燕子和麻雀同样生活在自己的窝里,但是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家的要求也不一样。
8.3.8问题2:想一想,动物们为什么会把家建在这些地方?他们会一直住在家里吗?
动物们之所以把家建在这些地方,是因为这些地方有适合动物们生存的环境条件,比如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还有充足的食物,有利于躲避天敌等等。但是动物们不会一直住在家里,他们总是忙忙碌碌,会出去寻找食物,寻找配偶,寻找安家的材料,季节变化时有些动物还会迁徙到别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各种动物的家,对各种家的建筑材料做了解,为后面理解动物对家的不同需要做铺垫,同时,也为最后设计鸟儿的家做知识准备。在寻访动物的家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科学观察、描述的重要性,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出问题∶蚯蚓和蚂蚁同样生活在土里,但它们的家却不一样,为什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生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而环境也影响生物的生存,渗透生物要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
8.4活动三:设计并动手搭建一个鸟巢
8.4.1出示课本50页上面的几幅鸟巢插图,想一想这些鸟巢是哪些鸟的家?他们有哪些特点?又是怎样建造起来的?

左边一幅图是喜鹊的窝,是用树枝搭建的支架巢。
中间上面一幅图是金丝燕的巢,是用羽毛、苔藓或海藻等混合唾液胶结而成的杯状巢。
中间下面一幅图是织布鸟的巢,是用草茎、纤维在树杈或树枝上编织成的吊巢。
右边一幅图是??的巢,是用芦苇和水草在水面上搭成的浮巢。
8.4.2总结鸟儿的家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鸟儿的家一般安在屋檐下、庭院树木的枝头上、大树的树杈间等隐蔽的地方。
鸟儿的家一般用枝条、草茎以及毛、羽等材料搭建。
鸟儿的家都比较舒适,适合鸟儿自己的需要以及鸟儿生活的特点。
8.4.3出示课本50页下面的图片,想一想给鸟儿安一个家,需要哪些材料和运用哪些方法步骤?还要注意些什么?
8.4.4所需材料:小木棍、细树枝、树叶、草根等等。
8.4.5方法:
①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用类似真鸟巢的材料和搭建方法搭建一个巢。
②检查搭建的鸟巢是否安全、牢固。
③观察搭建的鸟巢是否有鸟儿入住。
④如果没有鸟儿入住,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吸引鸟儿,然后再试一试。
8.4.6学生分小组活动,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试着给鸟儿搭一个家。
8.4.7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搭建的鸟巢,相互评价,指出鸟巢的优点和缺点。
8.5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庇护所,知道动物会根据自己需要寻找合适的位置,建造自己的家。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鸟巢活动,对本课知识做总结提升,知道生物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9.板书设计
16.动物庇护所
301053525971527673302597151765300278765阳光 空气 水
1405255358775339915519367512496801644652952115358775适宜的温度 小动物庇护所的条件 充足的食物
要有利于躲避天敌 能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的各种材料
不同动物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
10.教学评析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动物的家入手,知道动物安家需要大自然提供各种材料,能列举动物依赖非生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从而体会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由动画入手,让学生进入到动物世界,体会庇护所对动物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由植物、动物图片入手,学生说出他们的生存需要大自然提供哪些外界条件。第三部分,知道不同动物对庇护所的要求不同。 ? ? ?
通过对动物庇护所的观察,认识不同的动物的家;寻访小动物的家,对某种动物的家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在交流中进行比较,得出不同动物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最后总结动物庇护所的特点,尝试运用所学设计一个鸟儿的家。在学习,深入思考后,提出方案并实施。
本课采用小组内交流、讨论,的形式活动。再通过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去了解小动物们的生活环境。最后,再讨论给它们搭建的庇护所要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中形成完整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