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月光下的凤尾竹》具有的优美情绪,并能跟着录音哼唱部分旋律.
2、认识葫芦丝的形状,能分辨葫芦丝的音色。
3、知道《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具有傣族音乐风格的乐曲。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还比较弱,欣赏,仍是一大难题。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问题情境来带动学生,希望能够达到欣赏的效果。21·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难点:葫芦丝的音色特点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云南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有一个民族有着神奇的传说、欢乐的泼水节。他们居住的地方四季如春,人们能歌善舞。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云南印象(课件播放云南的相关民俗风情)
老师总结,这就是美丽的傣族。
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自治州,傣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傣族人民把孔雀和大象视为吉祥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所以有“水的民族”的美称。傣族最欢乐的节日就是泼水节,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冲走灾难,带来吉祥和祝福。
傣族的音乐非常优美动听,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具有傣族音乐风格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二、欣赏乐曲
1、.播放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吗?
2、认识葫芦丝,讲述葫芦丝的传说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傣族最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的精神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年轻人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葫芦丝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天然的葫芦、竹管和金属簧片ww.21-cn-jy.com
3、复听乐曲片段
提问:葫芦丝的音色很特别,听到葫芦丝的声音,我们就知道是傣族的音乐,老师吹一段,同学们听一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呢?
(老师演奏一段音乐,感受葫芦丝的音色)
老师总结:葫芦丝的音色柔和、优美、圆润、婉转、略带鼻音。
4、再听乐曲(闭上眼睛,静静聆听)
提问:听到这么优美的音乐,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仿佛看到了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竹林里散落着傣家竹楼,依山傍水,柔和的月光下,竹林里传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声
4、分段欣赏
(1)播放主旋律部分录音
提问:这段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呢?(两部分)
提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比较,在节奏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呢?(第二部分节奏更舒展,情绪更加激动)
(2)跟着录音哼唱乐曲主旋律。
三. 拓展活动
1、欣赏合唱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2、播放三首不同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片段,让学生分辨出其中哪一首乐曲是葫芦丝演奏的。
3、播放两首不同民族的乐曲,让学生分辨出其中哪一首乐曲是傣族的音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傣族的音乐,傣族的音乐很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他各民族的音乐也很美,以后我再带你们欣赏更多民族的音乐。21教育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