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1993-2003
三个代表
中共十六大
2003-2013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七大
中共十八大
2013至今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十九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道:“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中共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思想
文化
早期思想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地主阶级抵抗派
西学
自强、求富
师夷长技以致夷
变法维新
三民主义
前期:民主、科学
后期:马克思主义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中国近代探索:
回首来路——筚路蓝缕
李鸿章
梁启超
孙中山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生
戊戌变法——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启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
农
村
包
围
城
市
道
路
南昌起义:
文家市决策:重新制定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武装反抗
时间:1927.9
内容:决定将革命中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时间:1927.8.1 地点:江西南昌
原因:大革命的失败,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权的开始。
八七会议:
时间:1927.8.7 地点:汉口
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
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意义:指明了方向
秋收起义:
转向农村
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根据地:
时间:1927.10 地点:井冈山
地位: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会师:1928.4会师后军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
古田会议:
时间:1929.12 地点:福建上杭县古田
意义: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建立
政权
时间:1931 都城:江西瑞金
性质:代表工人、农民的工农革命政权。
中国现代史: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1949—1952
社会主义社会
(1949—1956)
(1956—至今)
一化:国家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
三改: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1953—1956
总路线:一化三改
十年曲折探索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
三年困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1958—1961
恢复发展: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0年
十年文革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1976年—至今)
(1956—1966)
(1966—1976)
经济劫难(1966-1971)文革
有了起色(1971-1973)周恩来调整
恢复发展(1973-1975)邓小平整顿
遭破坏(1975后):四人帮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
城市
所有制形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
点:经济特区4+1
4:1980(深、珠、汕、厦)
1:1988海南岛
线: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
面:
4:1985年4个开放区
1: 1990年上海浦东
开放区:4+1
内地:(沿江、沿边、省会)
走出去
引进来
2001年加入WTO
第一目
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
(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
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路线: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主要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初步提出
基本形成
充实发展
最终确立
初步提出
基本形成
充实发展
邓小平提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二大(1982年)
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最终确立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经济建设
(中心)
四项基本原则
(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
(强国之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基本形成
初步提出
充实发展
中共十三大(1987年)
最终确立
1990年底
20世纪末
21世纪中叶
小康水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步走战略
温饱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
1、三个有利于:判断改革开放姓“社”姓“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形成
初步提出
充实发展
最终确立
基本形成
初步提出
充实发展
最终确立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提出改革开放
邓小平理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2年中共十二大
1987年中共十三大
1997年中共十五大
1992年南方谈话
基本形成
初步提出
充实发展
最终确立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92年中共十四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2月19日,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香港即将回归,邓小平同志因病去世,享年93岁。
谈谈你心中的邓小平。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路人。
第二目
继往开来 —— 走向复兴路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93年-2002年)
(2003年-2013年)
(2013年-至今)
新目标
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新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六大(2002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内容
意义
新疆喀什沙尘暴
海洋污染
土壤污染
湖泊污染
过度捕捞
河流污染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该如何发展?
中共十七大会议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2007年)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十七大(2007年)
第一要义发展
核心
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确立时间:2012年十八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决问题: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主题
十九大(2017年)
(2013年-至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的
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大(2012年)
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的自信之路。 ——邓小平理论
走党领导的路,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初心之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走科学发展的路,走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文明之路。 ——科学发展观
走中国特色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胜之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理论——开创之作(十五大)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理论——承上启下(十六大)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继续发展(十八大)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十九大)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82年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
1987年中共十三大——基本形成
1992年南方谈话——充实发展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
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系统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揭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大
十四大
十三大
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连连看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习近平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