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下高尔基《海燕》ppt课件及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下高尔基《海燕》ppt课件及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13 10:55:58

文档简介

《海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短片导入)
生命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时处处都在向我们展示生命之美。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草坪似翠绿的地毯,孩童似猴子般机灵,老者似神仙般逍遥。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柔美;在墨黑的背景中,通体如镜子般透亮,脸庞如月亮般恬静,那令人遗憾的断臂,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残缺之美;在绿茵场中,足球运动员那如旋风般的推进,如狂飙般的进攻,如蛟龙般的拼抢,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之美。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是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作品犹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让我们共同进入海燕的世界,面对大海、乌云、闪电去感受海燕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美。
过渡语设计:《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先听范听。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并且着重关注海燕形象。
(学生听范听)
自由诵读时间:(再次提醒注意品味海燕形象)
过渡语设计: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文章内容与海燕形象的理解朗诵课文。
朗读时间:找几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融入其中)
问题设计:
问题1、请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参考答案:勇敢的斗士;反抗上天的精灵;渴望暴风雨的勇士;暴风雨的先驱者;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划破乌云的利剑;革命的先驱者等)
问题2、短句训练: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来概括海燕所体现出的生命之美。
例句:1、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草坪似翠绿的地毯,孩童似猴子般机灵,老者似神仙般逍遥。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柔美;
2、在墨黑的背景中,通体如镜子般透亮,脸庞如月亮般恬静,那令人遗憾的断臂,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残缺之美;
3、在绿茵场中,足球运动员那如旋风般的推进,如狂飙般的进攻,如蛟龙般的拼抢,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之美。
与你共享:老师的仿写: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那闪电般黑色的身影,那箭一般高傲飞翔的雄姿,那充满自信的叫喊,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勇敢之美。
问题3、海燕形象分析:
过渡语设计:在刚才的加副标题和短句创作的基础上,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综合评价海燕
(引导学生围绕海燕的勇敢、锐不可当、矫健、乐观、坚定、豪迈讨论)(3名左右)
过渡语设计:我们在欣赏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密切注意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我们对于文章思想内涵的深入体味,下面我们共同来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背景介绍: 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召开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的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式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下了短篇小说 春天的旋律 , 海燕 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海燕 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象征分析:
过渡语设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尔基塑造了海燕这一形象有何象征意义呢?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什么是象征。请你思考海燕有何象征意义。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海燕的象征意义: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拓展分析:想想他们象征了什么?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
暴风雨(象征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乌云、闪电、狂风(象征一切反动的黑暗势力)
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
烘托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过渡语设计:
在文章中为塑造海燕形象除运用象征外,还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
(对大海的描写属于烘托,对海鸥、海鸭、企鹅的描写属于对比手法,二者均有力的突出了海燕的形象和精神)
问题4、修辞方法分析:
过渡语设计:在本文当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举例。
(主要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反复)
问题5、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弘扬海燕精神?
过渡语设计:(共13张PPT)
海燕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
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些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第一次投稿时,署名为马克西姆 高尔基(俄文意思为“苦难”),以后就以它为笔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作品,为无产阶级文学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高尔基对腐朽的旧制度充满厌恶和憎恨。他在作品中抨击了沙皇制度的黑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他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沙皇政府对此十分害怕,曾几次监视、拘禁和逮捕高尔基,并将他流放。镇压不但没有使他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斗争的意志和决心。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读课文,理解海燕的形象和课文的深刻意义。
2、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对比、映衬等手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1、这是一首散文诗,大家在听的时候注意体会这一兼具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学样式。
2、把正面描写海燕的句子标划出来。
要注意读出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样子。
1、自由练读。
2、个人比读。
3、小组比读。
4、自由比读。
第 局
1、读出正面描写海燕的句子。
2、从这些句子中,你的心中有一只怎样的“海燕”形象?
第 局
请以“一只( )的海燕”的句式来表述。
1、除了海燕,课文还介绍了哪几种海鸟?他们在暴风雨来临前有什么表现?
2、课文还写了那些海上景色?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第 局
(对比)
(映衬)
了解背景
本文是高尔基1910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当时正是俄国历史上沙皇专制统治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本文反映了当时革命群众在革命先驱者的激励下,对沙皇专制统治极其黑暗制度越来越激愤的斗争情绪,预言了沙皇统治的必将崩溃。 因此,它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主意,成为宣传革命的有力武器,并被誉为迎接革命风暴的“战斗的革命诗歌”。
海燕
海鸥、海鸭、企鹅
狂风、乌云、闪电
大海的波涛
暴风雨
反革命势力
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风暴
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革命高潮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象征意义:
1、比喻句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从形、神两个方面突出了海燕的勇猛、善战的雄姿。)
2、拟人句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抓住”、“熄灭”,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威和强大的力量。)
3、反复句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了!
(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
名句积累:
1、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那么它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就对社会越有益。
2、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
高尔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