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遂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07 15:0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遂宁高2019级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试
生 物 试 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动物中既有消费者,也有分解者
C.微生物大都是分解者,也有的是消费者或生产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2.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图中的a
B.第一营养级流向无机环境的总能量为g
C.能量f不能被生物同化利用
D.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费者都属于异养生物,消费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D.分解者都是原核生物,其不参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
4.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网中的不同植食性动物属于同一营养级
B.食物链和食物网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了渠道
C.食物网中每种生物都会占有多条食物链
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进行转移和富集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输入能量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的
B.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C.各个营养级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所固定
D.最高营养级和其他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方向相同
6.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7.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液的pH都会降低
B.在变酸的果酒发酵液表面形成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
C.果酒的发酵装置可用来制备果醋,但要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
D.果酒中通入无菌氮气有利于醋酸菌将乙醇转变乙醛,进而生成醋酸
8.利用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进行发酵的适合温度分别是( )
A.30—35℃、18—35℃、15—18℃ B.18—25℃、30—35℃、15—18℃
C.18—35℃、20—35℃、15—18℃ D.30—35℃、20—35℃、15—18℃
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以纯化大肠杆菌,属于二者的共同点的
有几项(  )
①可以用相同成分的培养基  ②都要对操作者双手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
③都要使用接种环进行接种 ④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
⑤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⑥都可以使用液体培养基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培养基中筛选出大
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一定是土样不同
B.可以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
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让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若结果与A同学一样,则
可证明A同学操作无误
D.B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C选项也有对照实验
11.下列有关酶的应用及固定化酶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包埋法将果胶酶固定化后,其活性明显增强
B.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可以被重复利用
C.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浸泡时间不足会影响洗涤效果
D.为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酶制剂应保存在低温条件下
12.小球藻可用于污水净化,其繁殖能力(生长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小球藻细胞消耗N、P等的能力。科研人员比较游离小球藻和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后的小球藻在含N、P等的污水中的生长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研究中固定化小球藻常用的方法是包埋法
B.海藻酸钠浓度偏低,则固定的小球藻数量偏少
C.固定化小球藻可被重复使用,且可避免水体二次污染
D.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藻的生长期较短,生长速率低
13.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其分子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样品中蛋白质的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 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也保留在袋内
B.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移动速度最快
C.若将样品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甲也存在于沉淀中
D.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
14.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统一整
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
B.生产者种类众多,包括蓝藻、需氧细菌、绝大多数绿色植物等
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
D.生态系统的组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方面紧密联系
15.假设某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  )
A.(a+b)×20% B.(c+d)×20%
C.(a-c)×20% D.(b-d)×20%
1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B.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
C.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的能量值为②与③对应的能量值之和
D.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④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
17.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B.将作物秸秆等再次利用,可以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C.湿地公园可以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基因库
18.红细胞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下列对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
序进行
B.纯化过程中要用生理盐水充分溶胀凝胶来配制凝胶悬浮液
C.粗分离时透析的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D.可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19.下列关于酶和加酶洗衣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酶洗衣粉中的酶能将相应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能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的温度
C.清洗有血渍、奶渍衣服时,可选用含有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
D.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总是比普通洗衣粉的好
20.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
B.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
C.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D.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置于pH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 h
21.下列对在凝胶柱上加入样品和洗脱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样前要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
B.让吸管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贴壁加样至色谱柱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
C.打开下端出口,待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直接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开始洗脱
D.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流出液
22.生活在长江的“顶级”生物——江豚,在继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后,也成为“极危”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江豚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白鳍豚与江豚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实现基因交流
C.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在长江流域调查江豚种群密度
D.保护好长江水域生态环境的直接价值远远超过了保护好其间接价值
23.胶州湾是我国传统渔业捕捞区,现今该海域的经济鱼种已形不成渔汛,有些甚至枯竭。为了恢复胶州湾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对胶州湾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 分解者分解() 呼吸量()
Ⅳ 1.42 0.42 0.19 0.81
Ⅲ ? 15.00 11.94 39.31
Ⅱ 3825.37 1986.70 547.00 1224.00
Ⅰ 23804.42 3252.00 2877.00 13850.05
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23804.42
B.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
C.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66.25
D.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24.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3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3倍
B.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9个
C.4号试管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恰为5号试管的10倍
D.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
2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B. 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
C.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D. 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来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
26.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测定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的数量,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比如细菌一般
选用104、105、106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B. 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C.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D. 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27.下列对于用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来提取芳香油的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B.压榨法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颗粒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剂中
C.萃取法适用于提取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中的芳香油
D.玫瑰油、薄荷油、薰衣草油等芳香油主要通过压榨法获得
28.用蒸馏法提取茉莉精油的正确步骤是(  )
A.鲜茉莉花+清水→水蒸气蒸馏→除水→分离油层→茉莉油
B.鲜茉莉花+清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茉莉油
C.鲜茉莉花+清水→除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茉莉油
D.鲜茉莉花+清水→分离油层→除水→水蒸气蒸馏→茉莉油
29.右图是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①的作用是防止空气进入
B.⑤为样品原点
C.⑥的量不能没及⑤
D.④不能让纸的两边接触
30.下图为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示意图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装填图甲中凝胶色谱柱时一旦发现柱内有气泡存在,则需要重装
B.图甲中大分子蛋白质因阻力大而移动缓慢,所以最后从色谱柱中洗脱出来
C.图乙中凝胶中加入的SDS可以使蛋白质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
D.已知凝胶中的SDS带负电,则应在电泳槽①处接电源负极,②处接电源正极
二、填空题(共4题,共40分)
31.(12分)下图为人工创建的一个简易生态农场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____________及_____条食物链构成,其中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
(2)农田中经常发生虫害,害虫与农作物之间属于___________关系,若调查该农田某种害虫的虫卵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年输入农作物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农作物的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
(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全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和人道主义危机。
(7)如图为东非某草原蝗灾期间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其中狼位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若牧鸡的食物60%来自沙漠蝗虫,30%来自蜘蛛,其余来自蛙,那么牧鸡要增加10 g体重,最多消耗水稻和草共________g。
32.(10分)多氯联苯是一种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的有机物,呈油状液体,污染土壤后,很难清除。研究发现部分酵母菌具有分解多氯联苯的作用。为消除这种污染,科研人员计划从受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
(1)筛选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时,应从_____________的地方取土壤,并将土壤样品_______后接种到以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培养基。
(2)对初步提取到的菌株要进行纯化培养,一般操作方法有两种,上图是
___________法,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应注意:每次划线前要将接种环进行_______灭菌,冷却后从上一区域划线的________开始划线,并且首尾区不能相连。
(3)若要测定培养液酵母菌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在涂布接种前,须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 等营养成分。
33.(8分)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请回答:
①土壤取样→②选择培养→③梯度稀释→④将样品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⑤挑选菌落。
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是因为它们能够合成纤维素酶,其中的__________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
(2)该流程中步骤②选择培养基的营养物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采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看属于_______培养基;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为了检验培养基及培养皿灭菌是否合格,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同学测得0.1 mL稀释倍数为105的稀释液中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数(平均值)为51个,则每毫升样品中有___________个纤维素分解菌。
34.(10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是指            ,包括           等。?
(2)果胶酶作为一种果粒加工助剂,它能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  。
(3)在对血红蛋白进行提取和分离时,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 反复冲洗、离心;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    。
(4)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         等的差异,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5)萃取所用到的有机溶剂可分为     和     两种,乙醇和丙酮属于
    有机溶剂。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
遂宁高2019级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试
生 物 答 案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A 2.B 3.A 4.C 5.D
6.C 7.D 8.B 9. B 10. A
11.A 12.D 13.A 14.B 15.B
16.D 17.D 18.B 19.D 20.C
21.C 22.D 23.C 24. B 25.D
26.B 27.A 28.B 29. A 30. B
二、填空题(共4题,共40分)
31.(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12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分解者
(2)捕食和寄生 样方法
(3)光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
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随秸秆等流入分解者
(4)二氧化碳(或CO2)
(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四 、五 4600
32.(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10分)
(1)富含多氯联苯 稀释(溶解) 多氯联苯 选择
(2)平板划线 稀释 灼烧 末端
(3)检验平板灭菌是否成功(倒平板时是否感染杂菌或是否彻底灭菌)
(4)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33.(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8分)
(1)葡萄糖苷酶 刚果红染色法
(2)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的碳源
便于形成单个菌落(或使菌种分散开,便于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
(3)固体 高压蒸汽灭菌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4)5.1×107
34.(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10分)
(1)分解果胶的一类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
(2)半乳糖醛酸 
(3)生理盐水 去除血红蛋白中的小分子杂质
(4)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
(5)水溶性 水不溶性 水溶性 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