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短诗三首 主备人
课时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 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学 重点 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二次备课
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 1.【出示课件2】
《 纸船 》——寄母亲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出示课件3】
3.诗集介绍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
思潮:某一时期内在社会上流行的思想倾向;脑海里涌现的念头。
清响:清脆的响声。
三、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五九) 【出示课件9】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 【出示课件10】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三一) 【出示课件11】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预设:发现现代诗押韵的特点。
预设:我发现现代诗字数不要求相同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初步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首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短诗三首 主备人
课时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3.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 重点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二次备课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有节奏地朗诵三首短诗。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繁星》蕴含的爱与真,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冰心先生走进诗歌的意境,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母爱的伟大
二、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环节一:想象《繁星》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一种闲适、温馨、充满母爱的感受。)
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5.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想象《繁星》
1.诗中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1)“天上的风雨”是指什么?
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
(2)“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呢?
2.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三、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板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环节三:悟情《繁星》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绿 主备人
课时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2】(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板书:10绿)
4.全班齐读课题。
5.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了解他吗?(艾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3)重点指导:
【出示课件5】
交叉: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
指挥:指导演奏的人。
整齐:有秩序,协调一致。?
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互相覆盖。
(4)指导书写。
“瓶”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瓦”,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横折弯钩不要写得太长。
2.检查生字词语:
3. 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7】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风一吹,就随着节拍整齐地飘动在一起。
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
1.学生分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
【出示课件8】
第一段(1-3小节):写到处都是“绿”。
第二段(4~5小节):具体介绍“绿”的静态和动态。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徜徉在绿色的海洋,看到了各种绿色,感受到绿的奇妙,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3遍。
(2)课下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绿 主备人
课时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2.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 重点 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出示课件13】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 节拍 整齐 集中 墨绿 嫩绿 淡绿 粉绿 挤在一起?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春天有各种各样的绿,这些绿给作者什么感觉?下面我们跟着诗人艾青的脚步来到绿色的春天,体会春的美妙。
二、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听着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书:黑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出示课件14】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二节),
自己轻声朗。指名读。全班齐读。
5.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是什么意思吗?(不同寻常)
(板书:绿得发亮、绿得出奇)
6.齐读第一、二小节。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朗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随机:第三小节:
(1)出示说话练习。【出示课件16】
说一说:
风中的 是绿色。
雨中的 是绿色。
阳光下的 也是绿色。
(学生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2)指名读,全班齐读。
第四节:
【出示课件17】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板书:挤、 重叠、交叉)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节:
(1)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板书:按着节拍飘动)
拓展运用,读写训练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11白桦 主备人
课时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 重点 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二次备课
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 1.【出示课件2】
猜谜语:花下树旁正相会(打一树名)。
你猜出来了吗?(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赞美白桦的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
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出示课件3】(出示白桦树图片)
简介作者
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来得很慢。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毛茸茸:细毛丛生的样子。?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齐读词语。
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二)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1.本文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写了什么?【出示课件8】
《白桦》一诗一共有4个小节,
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
第三节写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
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课件9】
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11白桦 主备人
课时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 重点 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二次备课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出示课件13】 1.听写词语: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2.《白桦》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诗歌。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出示课件14】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1)看到的是“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板书: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2)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板书:想到:高尚人格)
(3)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情感:热爱之情)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课件15】
洁白的流苏 灿灿的金晖 姗姗来迟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 银色的光华 白雪皑皑的树枝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3.诗歌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特点:【出示课件16】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主备人
课时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炫、怯”等6个生字及其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 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由读到写,学会描写一种景物。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二次备课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件2】出示一组雨过天晴的图片,师:看着这组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雨后初霁、云开日出、云消雾散)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2.师:雨过天晴,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自由介绍)
3.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读课题)(板书:在天晴了的时候)
4. 戴望舒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理解“炫耀、尘垢、胆怯、曝着、阴霾、闲游、晕皱”等词语。(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选用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出示课件5】
炫耀:卖弄夸耀。
尘垢:尘埃和污垢,比喻细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尘世。
阴霾:1.天气阴晦、昏暗。 2.比喻人的心灵上的阴影和不快的气氛。
(二)读懂诗意
1.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2.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出示课件6】
(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
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拟人
回顾拟人手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四、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小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提问: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你又有何感受?
3.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语文园地3 主备人
课时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教学 重点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二次备课
激趣导入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感受到了诗歌中的美丽世界,大家是不是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很享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走进诗歌的乐园吧!【出示课件2】
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现代新诗,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新诗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有什么高见吧!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用“ ”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出示课件4】
(1)现代诗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2)诗歌表达诗人独特感受,蕴含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独特。
(3)诗歌表达着真挚的感情。
4.?小练习:
请同学们从本单元的几首新诗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古代文人吗?和同学交流。(板书:古代文人)【出示课件6】
qū yuān mèng fǔ
屈原 陶渊明 孟浩然 杜甫
hán yù yǔ xī zhòng gōng
韩愈 刘禹锡 范仲淹 龚自珍
1.认一认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前鼻音“渊、韩”,后鼻音“孟、仲、龚”。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古代文人的了解。(板书:认识古代文人)
3.教师小结,指导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交流了解了现代诗歌的特点,认识了几个古代文人,认识了10个生字。请同学们课下再好好复习一下这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语文园地3 主备人
课时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2.仿照例子写诗歌。
3.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 重点 仿照例子写诗歌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二次备课
一、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来认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板书:描写表示颜色的短语)
1.?出示:【出示课件16】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白雾与远天晴天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2.读一读这些加点的部分。
3.说一说,这些部分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颜色的短语。
4.这些描写颜色的短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颜色描述得非常细致、具体、生动。)
5.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样表示颜色的短语的句子?
示例: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亮的雪花。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加点的部分是结构相同的“的”字短语。
(板书:仿写新诗 “的”字短语)
仿照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一写。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出示课件19】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小组内交流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解了描写颜色的短语,学会仿写新诗,积累理解了几句名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句。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综合性学习 主备人
课时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搜集整理和合编小诗集,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通过搜集整理和合编小诗集,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二次备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出示2】 1.导语: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一些关于诗歌的知识和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走近诗歌,去了解更多有关诗歌的知识和趣事呢?你想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综合性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2.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有哪些与诗歌有关的故事或轶闻趣事?
3.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4.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诗歌,但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搜集的资料也会有限,我们全班同学为何不一起合作,共同来轻叩诗歌的大门呢?那要如何才能合作完成呢?(导出拟定活动方案,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各施其能等。)
5.今天我们一起轻叩诗歌大门吧!
二、师生合作,共商计划
1.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想想,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戏称作战方案)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引导:【课件出示3】
(1)如何组成小组
(2)确定哪些活动内容
(3)如何开展活动
(4)拟定活动计划应该包括的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人员职责等
(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44页。
4.学生自由学习P44页的“活动建议”。【课件出示4】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对拟定活动计划有哪些帮助?)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课件出示5】
汇报读懂哪些要求。(围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板书:合作编诗集 举办诗歌朗诵会)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课件出示6】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
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制定计划,修订完善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执行落实,开展活动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展开行动,进行综合性学习。
(一)合作编小诗集 【课件出示7】
?1.可以编写哪些内容?
预设1:可以编写收集来的诗歌。
预设2::可以编写自己写的诗歌。
预设3:还可以编写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2.该怎么编排?【课件出示8】
(1)可以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给诗歌分类。
(2)配上插图。
(3)给诗集取个好听的名字,制作封面和目录,在班级里展示。
(二)举办诗歌朗诵会
1.选择诗歌。
小组讨论:选哪几首诗歌来朗诵,采用什么形式朗诵更精彩。
2.怎样召开班级诗歌朗诵会。【课件出示9】
(1)推选班级主持人。
(2)安排好节目顺序。
3.对朗诵者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0】
(1)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感情。
(2)表情、手势要自然。
(板书:语气恰当 表情、手势自然)
课堂小结【课件出示11】
本次综合性活动,我们学会了编诗集, 学会了朗诵诗歌,更学会了创作诗歌,课下希望大家多多阅读一些优美的小诗,也多多创作一些优美的小诗,争做小诗人!
板书设计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