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 【 解析 】 鉴定还原糖时 , 斐林试剂甲液 要 和 乙液 事 先 等量混合再使用 , 所以 B项错误 。
2.D 【 解析 】 分泌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 不是高尔基体 , 故 A项错误 。 大肠杆菌细胞
中不含中心体 , 故 B项错误 。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 没有线粒体 , 也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故 C
项错误 。
3.B 【 解析 】 被 新冠病毒 感染的细胞 死亡 , 对整个生物体来讲是有利的 , 属于 细胞凋亡 , 故
B项错误 。
4.B 【 解析 】 该细胞图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两个四分体 , A 错误;
图中有 2对同源染色体 , 2 个染色体组 , 8 个 DNA分子 , B正确; 2 和 3 是非同源染色体 , 而
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 C 错误; a与 b 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1 和 2 上 , 若该细胞正常分裂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 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 D
错误。
5.C 【 解析 】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遗传信息贮藏在 DNA中 , 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
中心法则 , 即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流向 DNA, 也可以从 DNA流向 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 ,
A 正确; m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 这样的三个碱基叫做密码子 , B 正确;
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分别催化 DNA 复制和转录 , 二者的结合位点都在 DNA 上 , C 错
误;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子的容错性 , 有利于生物性状的稳定 , D正确。
14
6.无解 【 解析 】 A项 卡尔文用 C 标记 CO2, 探明了卡尔文循环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 该过程
18 18
利用了追踪元素的放射性; B项 , 鲁宾和卡门用 O标记水 ,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 全部是 O2,
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 自于水 , 利用了追踪元素 之间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 C 项 , 分别用
32 35
P 和 S 标记的 T2噬菌体去侵染普通大肠杆菌 , 进行了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 , 利用了追踪元
15 14
素的放射性; D项 , 用 N 标记亲代大肠杆菌的 DNA, 然后用 N为原料研究 DNA的半保留
复制 , 并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对质量不同的 DNA分子进行分离 , 该过程利用了同位素之间的相
对分子质量不同来实现 , 与放射性无关 。
7.B 【 解析 】若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变异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 则该变异是可遗传变异 , 若
没有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 则该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 , A错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 B正确;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 不一定是二倍体 ,
如果该生物是由配子发育而来 , 则为单倍体 , 如果该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 则为二倍体 ,
C 错误;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 其中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D错误。
8.A 【 解析 】种群的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占其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 , 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
突变 , 有可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 进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 A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 ,
自然选择的作用使两种鸟类毛色与环境颜色趋于一致 , 从而适应了环境 , B错误;不同物种之
间 ,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 为共同进化 , 即共同进化没有发生在
种群内部 , C 错误;有些新物种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产生生殖隔离 , 如植物多倍体
的形成 , D错误。
9.D 【 解析 】 A项 , 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 下丘脑中都是低级神
经中枢; B项 , 还包含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 C项 , 该过程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 涉及到多个
中间神经元的兴奋; D项 ,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最大区别之一 , 就是前者反应迅速 , 后者缓
慢。 因此答案为 D。
10.A 【 解析 】据图分析 , 细胞中 PEPCKI浓度过高会导致血糖浓度过高 , 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发生 , ①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使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而 PEPCKI催化糖异生过程的发生 ,
使血糖水平升高 , 所以 PEPCKI基因在细胞内的活跃表达可能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 , ②正
1 / 4
确;加快 PEPCKI乙酰化才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可能 , ③错误;图示血糖浓度升高通
过促进 PEPCKI乙酰化而抑制了糖异生的发生 , 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 这有利于维持血糖平
衡 , ④错误。因此答案为 A。
11.A 【 解析 】从甲、乙两时期的碳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差值来看 , 甲时期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 ,
而乙时期碳释放量大于吸收量 , 说明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量小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消耗的有机
物量 , 生态系统处于衰退时期 , A错误;植树造林 , 植被增加 , 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 缓
解温室效应 , B正确; 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 使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 , 形成
温室效应 , C 正确; 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 D正确。
12.A 【 解析 】 A项正确 ,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
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 A正确;引进国外物种 , 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 , 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 ,
进而影响本地其他生物的生存 , 会破坏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 B项错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
量多的物种 , 使其他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 , 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 C 错误;就地保护是
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D错误。
13.AC 【 解析 】 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且为显性遗传病 , 则 2 号不携带致病基因 , 故
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则个体 2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 A错误;若致病基因仅位于 X
B b
染色体上 , 则 4、 6 个体基因型相同 , 均为携带者 , 可表示为 X X , B正确;个体 7 的生殖细
胞含 X染色体或含 Y 染色体 , 若致病基因仅位于 Y 染色体上 , 如是含 X 染色体的生殖细胞 ,
则不携带致病基因 , C错误;若致病基因位于 X、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 则致病基因是显性
基因或隐性基因 , D正确 。
14.D 【 解析 】 Ⅰ、 Ⅱ是杂交育种 , Ⅲ、 Ⅴ是单倍体育种 , Ⅳ是多倍体育种。 I 和 II 分别称为杂
交和自交 , A 错误; 通过过程 I 和 II 育种 , 在 F2中可直接根据 性状 选出 AAbb 或 Aabb 个 体 ,
B错误;经花药离体培养 ④ 只能得到幼苗 , ④ 到 ⑤ 过程中即 V指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 C 错误。
Ⅳ是多倍体育种 , 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 D正确。
15.BC 【 解析 】 α— 萘乙酸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 具有与 IAA相似的生理效应 , 称为生长素
类似物 , A错误;甲、乙两组对比可知 , NAA对侧根发生有促进作用 , 乙、丁两组对比可知 ,
KT 能增强 NAA 对侧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 B 正确;乙组与甲组比较 , 主根长度减少而侧根数
增多 , 说明 NAA 抑制主根生长 , 促进侧根发生 , 丙组与甲组比较 , 结果与乙组相反 , 说明
KT 作用效果与 NAA 作用效果相反 , C 正确;顶端优势是植物的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 , 同时
抑制它下面邻近的侧芽生长 , 使侧芽处于休眠状态的现象 , 甲组中主根的长度与侧根数不具有
可比性 , 不能体现顶端优势 , D错误。
16.BC 【解析】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有时也会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 A正确;种群的 K值是指在
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 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 与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变化
无关 , B错误;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 , 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 C错误;鱼的
养殖密度不同时 , 增长速率也会不同(密度大的增长得慢) , 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
D项正确。
17.( 12 分)
( 1) 遵循 ( 1 分) 实验 2 中 子二代 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 ∶ 粉花 ∶ 白花 =9∶ 3∶ 4, 是 9∶
3∶ 3∶ 1 的变式 ( 2 分)
( 2) Aabb( 1分) AAbb、 Aabb ( 1 分) 粉花 ∶ 白花 =8∶ 1( 2 分)
( 3) aaBB、 aaBb 和 aabb( 1 分) ① 若杂交后代红花 ∶ 白花 =1∶ 1, 则该纯合白花 个体 的
基因型为 aaBB(2分 ) ② 若杂交后代红花 ∶ 粉花 ∶ 白花 =1∶ 1∶ 2, 则该纯合白花 个体 的基因
型为 aabb( 2 分) (①和②答案顺序可换)
【 解析 】 ( 1)分析表格信息可知 , 实验 2 中 , 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 ∶ 粉花 ∶ 白花 =9∶
2 / 4
3∶ 4, 是 9∶ 3∶ 3∶ 1 的变式 , 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子一代的基因
型是 AaBb, 表现为红花的基因型是 A_B_, 表现为粉花的基因型是 A_bb, aaB_、 aabb 则表现
为白花 。
( 2)实验 1 中 , 亲本丙的基因型是 Aabb, 甲为白花纯合子 , F1粉花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 , 故
F1粉花基因型是 Aabb。实验 2 中 , 由分析可知 , 子一代 粉花 基因型是 AaBb, F2中粉花个体
的 基因型可能为 AAbb和 Aabb, 其中 AAbb占 1/3, Aabb占 2/3, 自由传粉 后代出现白花个体( aa_
_)的概率 =1/3×1/3=1/9。
( 3)据上分析可知 , F2中粉花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 aaBB、 aaBb 和 aabb。若要确定某 纯合白
花 品种的基因型( aabb 或 aaBB) , 将其与 实验 2 的 F1( AaBb)进行杂交 , 可能的杂交结果和
结论为 ∶ 若杂交后代红花 ∶ 白花 =1∶ 1, 则该纯合白花 个体 基因型为 aaBB;若杂交后代红花 ∶
粉花 ∶ 白花 =1∶ 1∶ 2, 则该纯合白花 个体 的基因型为 aabb。
18.( 9 分)
( 1)类囊体薄膜 (或 A)( 2 分)
( 2) A→ B( 2 分)
( 3)减少( 2 分)
( 4) CO2+H2O (CH2O)+O2( 3 分 )
【 解析 】 (1)光反应的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或 A);
(2)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和 ATP, 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
的类囊体薄膜 (A), 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 所以光照下 ATP 从 A 移向 B。
( 3)若 CO2供应不变 , 光照突然增强 , 光反应产生的 [H]和 ATP 会增多 , 会促进 C3的还原 ,
但此时 CO2固定生成 C3的速率暂时不变 , 故 C3含量将 减少。
( 4)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是 CO2+H2O (CH2O)+O2。
19.( 12 分)
( 1)渗透压感受器( 2 分) 增加( 2 分)
( 2)皮肤、黏膜( 3 分) 吞噬( 2分)
( 3)新冠肺炎自愈者体内已含有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 新型冠状病毒再次入侵时 , 记忆细
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 形成大量的浆细胞 , 分泌抗体 , 清除病毒( 3 分)
【 解析 】( 1)血浆渗透压升高 , 会直接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 , 从而开启对渗透压的调节
过程 , 最终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 , 尿量减少。
( 2)新型冠状病毒要侵入人体 , 首先需要穿过第一道防线 , 即皮肤和黏膜。进入内环境后 ,
大多数病毒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 暴露出抗原 , 并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 3)新型冠状肺炎自愈者一般很难再次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时 , 产生了相
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 当记忆细胞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 , 迅速增殖分化 , 形成大量的浆细胞 ,
分泌抗体 , 清除病毒。
20.( 12 分)
( 1)“ J”( 2 分) 32N0( 2 分)
( 2)在棉田周围设置以苜蓿为主的防护带可为瓢虫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3 分)
( 3) 生物 ( 2 分) 减少环境污染、能将 棉蚜 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不会导致 棉蚜 种
群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 3 分)
3 / 4
【 解析 】( 1)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 , 种群数量呈“ J”型增长;
“ 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速率不变 , 若起始数量为 N0, 一年后的数量为 2N0, 说明种群的增长
5
速率为 2, 则 5 年后的种群数量 =N0× 2 =32N0。
( 2)在棉田周围设置以苜蓿为主的防护带 , 苜蓿可为瓢虫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 从而
使瓢虫的数量增加 , 而瓢虫是蚜虫的天敌 , 从而制约了棉花上的蚜虫数量的增长 , 实现了对蚜
虫的生物防治 , 因此 , 与大规模单一栽培棉花相比 , 提高了棉花产量。
( 3)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 , 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
治虫等。它与化学防治相比的优势在于能降低环境污染、将 棉蚜 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不
会导致 棉蚜 种群抗药基因频率增加等。
21.( 15 分)
( 1) 18~ 25℃( 1 分) 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 , 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 , 使葡萄酒
呈现深红色( 3 分)
( 2) 氧气 ( 1 分) C2H5OH+O2→ CH3COOH+H2O( 2 分)
( 3) 70%( 1 分) 盐的浓度过低 , 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 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
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3 分)
( 4)食盐用量过低( 2 分) 腌制时间过短( 2 分)
【 解析 】 ( 1)在果酒制作时 , 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18~ 25℃ , 在发酵过程中 , 随着酒
精度数的提高 , 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 , 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 2)在果醋制作时 , 当 氧气和糖源 都 充足时 , 醋酸菌 将 葡萄汁中的 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 糖
源时 , 醋酸也可以 将乙醇变为 醋酸 , 该过程的 反应式为 : C2H5OH+O2→ CH3COOH+H2O。
( 3) 在制作 腐乳 时用含水量为 70%左右的豆腐较适宜;加盐腌制时要注意控制盐的用量 , 因
为盐的浓度过低 , 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 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
乳的口味 。
( 4) 在 泡菜的腌制过程中 ,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 , 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
殖 , 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22.( 15 分)
(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或限制酶 )( 2 分) DNA连接酶 ( 2 分)
(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1 分)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1 分)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 1 分)
( 3)植物 组织培养( 2 分)
( 4)取等量长势一致的普通棉花植株接种等量的棉铃虫 ( 3 分)
( 5)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 保护了生态环境 ( 3 分)
【 解析 】( 1)基因工程需要两种工具酶 , 分别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或限制酶 ) 、 DNA连接酶 。
( 2)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的四个步骤是 : 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
( 3)生产抗虫棉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基因工程操作和 植物 组织培养 技术 , 将转基因受体细胞培
育成转基因植株 。
( 4) 实验组接种棉铃虫给转基因植株 , 则对照组应该接种棉铃虫给普通植株。
( 5) 转基因抗虫棉 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 保护了生态环境 , 是 该项科学成果在环境保护
上的重要作用。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