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课)
《山谷回声真好听》
第
1
课时
共
3
课时
课型
唱歌课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和音乐知识:声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
2、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中的原声与回声。
3、能专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培养良好的聆听与参与的习惯,从而获得音乐学习的愉悦感受。
4、初步学会轮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充分体验声音的强弱,在表演与歌唱活动中运用不同的力度表现。
声音的强弱表现。如:初步感受歌曲的环节中,设计了模仿回声的参与活动,学生可从中感受到强与弱;此外在活动中通过聆听,培养自我调控声音的能力。
教学方法
手势教学法、识谱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环节
活动名称
活动设计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教师活动:
教师跺脚拍手,用声势动作有节奏地向学生问好。
学生活动:
学生跺脚拍手,用声势动作有节奏地向老师问好。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在原基础上加各种基本节奏形态,重视和加强全班学生节奏素养的学习
导入新课
情境中的发声练习
教师活动:提示学生站起来吸气吸到肚子上,再慢慢地呼气
12
34
5-
啊
16
16
5-
啊
学生活动:
12
34
5-
啊
16
16
5-
啊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歌唱的呼吸和乐句音高的熟悉。
讲授新课
学生表演回声
教师活动:请6个同学分3次两人一组上台用动作和不同力度的声音表演回声。
学生活动:分三轮请2个学生表演回声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回声这种自然现象和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解释回声的特点:原声强,回声弱。原声刚结束,回声就出来。
学生活动:
学生分别表演。
设计意图:
纠正学生表现回声特点不对的地方。请学生三次表演在于巩固学生回声特点的理解
学唱旋律
教师活动:用手势学习歌曲旋律乐句。并用画彩虹线的方式数出一共几个乐句。
PPT展示歌谱
板书:音乐记号
强和弱
半拍休止与1拍休止
学生活动:
全班学生跟着老师在琴上示范每个音级的手势。一个乐句连贯地做出手势。原声回声乐句要突出强和弱。
设计意图:唱歌课《山谷回声真好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旋律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上。运用手势教学法将识谱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先从中华母语文化的五声调式学起,由3个音3、5、6再加入1、2完成五声调式5个骨干音级的教学,再训练学生五声音阶的音高概念。后过渡到7个基本音级的学习。学生在一年级音乐启蒙阶段就将识谱学习学得轻松而又扎实,在以往只有通过多次聆听歌曲学会演唱歌曲后再学习旋律的困惑中取得了有成就性的突破。
学唱歌词
教师活动:播放范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3条旋律线。
师加上歌词,边画旋律线边演唱这3个乐句。
学生活动:
学生跟着教师准确地边画出3条旋律线边演唱。多次练习。
设计意图:
准确掌握音高的起伏。
巩固拓展
完整学唱
教师活动:
教师弹琴完整示范演唱这首歌曲
提问:回声在第几个乐句?
学生活动:
学生跟琴分句完整学唱
设计意图:
少用多媒体课件而充分发挥教师的钢琴伴奏基本功,带学生逐步地学好乐句。
分析节奏
教师活动:
教师要求学生认读节奏形态:两个八分
四分
二分
学生活动:
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多遍
设计意图:
掌握节奏的长短区分,熟记歌词
检测小结
小组合作
教师活动:
将学生分成原声和回声两大组表现歌曲,初步学会轮唱。最后一个乐句旋律教师用来表扬学生棒!
学生活动:
学生分两大组完整轮唱表演回声。
设计意图:
采用最后一个乐句旋律表扬学生唱得好听,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记住了这个乐句。
板书、板画设计
板书:
音乐记号
强和弱
半拍休止与1拍休止
3条旋律线
节奏
两个八分
四分
二分
教学评价设计
在音乐游戏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发声、轮唱等几个目的都达到了。
教师有效地运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注意音准和口腔的发声。
通过游戏的方式,重复乐节的创作手法,感受创编的乐趣。
认真研读教材,明确编者的意图。
通过反复聆听和跟琴学唱,熟悉并很好的学会了歌曲。
导学设计(补充)
1、《山谷回声真好听》既是一首很好的发声练习曲,又可以进行轮唱的学习。
2、用画彩虹线感受乐句的划分。明确回声在第几乐句,力度怎样?
3、通过教师随琴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内容。
4、音高的训练
5、节奏形态的训练
6、音乐知识“声音的强弱”的学习
7、“原声”与”回声”音乐游戏的开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