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教材简析:
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是学生学习四则运算的开始,它是20以内、万以内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的基础。本课在教学时将解决问题和学习加减法结合起来,以学生熟悉的比赛情境为载体,将所学知识融于情境中,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经历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与学生认识和发展过程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看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10的加减法计算,能较准确地计算10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一幅图抽象出四道算式的过程,通过比较,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看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能较准确地计算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看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设计理念:
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是抽象的概念,虽然孩子们在前期已经对加、减法的意义有所了解,但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还不能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本课教学时,我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列数学算式,目的让学生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同一情境提出加减两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思路:
组织游戏,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提升练习,巩固新知——全课总结,深化新知
教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硬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师生玩拍手游戏(我出1,我出9,10可以分成1和9……)
师:能猜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和几有关的内容吗?是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孩子们有前段的学习经验,又有拍手游戏进行铺垫,“今天将要学习和几有关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对学生不具难度,而且能满足孩子们的“虚荣心”—我一猜就猜到了,能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师:你能猜猜哪些数加起来等于10?(学生猜,师板书孩子们的算式)小朋友们猜的对不对呢,老师下课前公布答案。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师:看,学校足球队的大哥哥们为我们带来了他们比赛的精彩画面。瞧瞧,蓝队和黄队的比赛多激励呀!说说看,从这幅画面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蓝队有6人,黄队有4人,合起来一共有10人。(齐说、同桌互相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设计意图:一年级是孩子正式、规范学习语言表达的阶段,在示范说的前提下让每个孩子都互相说说,可以训练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写出几道算式吗?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根据学生口答板书:6+4=10 4+6=10 10—6=4 10—4=6
师:你知道这些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解决的是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蓝队有6人,黄队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生2:一共有10人,蓝队有6人,黄队有多少人?
生3:一共有10人,黄队有4人,蓝队有多少人?
预设:可能学生在回答时会出现“蓝队有6人,黄队有4人,一共有10人”这样的回答,可利用这样的错答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信息,数学问题,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标准(2011版)》指出,要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指导孩子们将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完整的说出来,目的是训练孩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师:如果没有这幅照片给你看,你会怎么计算6+4?怎么计算10-6?怎么计算10-4?
生:6和4合成10;10可以分成6和4.
生:用10的分与合。
2.教学“试一试”
师:昨天老师在家跟女儿玩了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我抛完后有3枚正面(字)朝上,7枚反面(花)朝上,猜猜看老师的女儿说了哪4道算式?
生:3+7=10 7+3=10 10-3=7 10-7=3
师:小朋友们想玩这样的游戏吗?拿出老师课前让你们准备的10个硬币,同桌的两个小朋友轮流抛,抛的时候注意不要太高,避免硬币落到地上,每次抛完后自己说出4道算式。
学生活动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刚才说的哪4道算式?(学生汇报)
有没有不是4道算式的?
为什么只有2道算式?
【设计意图: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此处教师先示范让孩子知道如何玩,怎样说,再让孩子动手,效果会更佳。而硬币是孩子们熟悉的物体,抛硬币的游戏能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及学习数学的作用。】
三、提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3
师:刚才的游戏好玩吗?老师这还有好玩的,想不想玩?老师的这幅图中藏着有趣的知识,小朋友们想知道吗?大家看,第一行1个红圈,9个白圈,所以我用1+9=10算出一共有10个圈,其它行的小朋友们能自己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发现什么?
生:每行都是10个圈。
生:加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大,加号后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小。
师:是的,小朋友们说得很好,从上往下看,红圈每多一个,白圈就少一个,而总数不变。
2、“想想做做”5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想小朋友们来说这道题应该不难了吧!
+ + =10 10- =
结合学生的回答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师:现在小朋友们看看你们课前猜的那些得数是10的算式对不对?
【设计意图:无论课前孩子们猜的对或错,此处的释疑都是“有益无害”,错—能让孩子们及时纠正错误观点;对—能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想想做做”1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数字卡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哪两种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此处检查学生是否有序回答)
4.“想想做做”2
师:看小朋友们回答的这么好,小蜜蜂也来了!看看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题目。请小朋友们用大向日葵上的10分别减小向日葵上的数,说说得数分别是几。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左边的小朋友用10减上面一行的数,右边的小朋友用10减下面一行的数,看谁能全算对。算对的就是你们这一桌的口算小能手。
学生活动
5.“想想做做”4
师:刚刚我们找到了每一桌的口算小能手,下面咱们找找我们全班的口算小能手。“想想做做”第5题,小朋友们自己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想想做做”6
师:昨天学校体育组买了10个皮球分给各班,如果每班分2个,大家想想可以分给几个班。现在第6题上圈一圈,再在下面填出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
7.拓展题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的表现太棒了,老师准备了一些礼物送给大家,看看都有些什么?(4个玩具娃娃、7辆玩具汽车、6架玩具飞机、3盒积木、3本故事书)我打算选其中的两种共10个给大家,你们说说看,拿两种才能正好10个呢?如果我想选3种呢?
四、总结概括,深化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