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小题,满
分。考试时
注意事项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考场号和座位号、班
答题纸上
代文阅读(35分)
代文阅读Ⅰ(本
小题,19分
材料一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
满蓬
生机与旺盛
力,这在人类历史
不起的
铸就
迹的重要基
秦时期
期,奠
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
发现证实,早期中
从“满天星斗
这
不同地域
融,中华民族最
庭逐渐
生,“大同”社会理
天下为
讲信修睦”的
逐渐深入人心。在早期囯家形成过程中,我
步的国
理
经验
等各
终以典章、思想
和传
传至今的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经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是先秦
集宋
化的发展期
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并
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僚制度的健全,推
成国家
基本形态,为
期延续和发展提供
实
和文化支撑
值主线是对“大一统”的
时
邦
万邦
等,也在
在
统”的历史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英雄史
以
产文化的转
成
响的丰厚遗产。这个时
囯,传统文化积淀愈益深厚
统”趋势愈益强化,新生社
愈益彰显
最值得重视的是全新历史变局的出现和
0年鸦
争爆发
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渊。面对新的时代变革
族
语文试题第
共
命力和创新
不甘沉沦,前赴后
奋斗
义这一科学真
在
产党的领导
发
伓、创造活力被激发出来并发扬光大,古老
获得历史
为
族
族经历了风风雨雨
数
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而且不断浴火重生。今天,我
现
复
康庄大道
民族为何能生生不
盛不衰
因就
我们具有独具
历史文
有力支撑
疫大
战,就充分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充分展现
明的深厚底
自高翔《中国历史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
材
中华优秀传统
有效传播是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
°22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着传播内容和表现形
重创新
发展规律的历
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方向
展史的常态,中国历史上的
发展高峰
不开对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新
价值和意义被重新发
重訢认识
方法不断
比创新被
民众广泛接受
繁荣兴盛
文化传播充分拓展
展高潮的来
中
秀
复兴为理念
方法和渠道创新而彰
多
形成了集
故事、舞蹈、美
体的
的文艺样
时大
聚集着最优秀
表演艺术家、演出
赏艺术的广大市
民
未有的兴盛局
界影
都市带来空前声誉,将这个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兼贸易之城提升为
实现了城市特质的历史性转变和跨越
后经过明、清
文化中
城
靥能力
创新密
称世界文化瑰宝的唐
月清小说也是如此
是文化繁荣的表
现,更是传播方
应新
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新变化。新时代文化的发展也必然遵循这一规
新技
新媒体、新
方式共同推动下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
新将成为历
必然
语文试题第
共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
1.D
【解析】A项,偷换概念,“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错误,原文应是“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这一奇迹的重要基础”;B项,概念表述错误,“先秦时期流传至今的国家治理经验及诸子百家思想”应为“流传至今的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经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C项,“文化繁荣兴盛之时一定是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接受之日”错,原文为“每当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广泛接受之时,就是文化繁荣兴盛之日”。
2.D
【解析】D项,
原文中没有关于汉族服饰图案的论述,于文无据。
3.D
【解析】D项,乾隆的做法与材料二观点不一致。
4.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条理清晰。(1分)②首先指明“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基础”,(1分)然后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阐发“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状况”,(1分)最后指出中华民族能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具有独具特色、博大精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1分)。
5.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当作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②符合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
③在网络时代,利用好各种信息平台,把握机会,担负起传播创新的历史责任;
④建立培育、激励创新人才辈出的机制,调动学术力量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掌握现代传播手段的文化领军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⑤建立科学的考评认证机制,尊重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品牌的品质,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答一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
6.B
【解析】B项,“体现了妇女在新中国地位的明显提升”于文无据。原文“四奶奶现在挣得比从前多了,你怎么倒不好好干了呢”是强调丁四的妻子在新社会能自食其力。选项有故意拔高之嫌。
7.C
【解析】C项,“表现大妈不关心时事”错。原文大妈连说两句“没听说过的事”,是对“真修沟?真一个钱也不跟咱们要”持怀疑态度,不相信,体现新旧社会的对比。
8.①站起来,兴奋地;(2分)②低着头,羞愧地(2分)
【解析】第1处,根据赵老“修沟的到了!到了!”的语言描写,此处的舞台说明应该表现赵老听二嘎子报告修沟的情况时幸奋、激动的动作和表情;
第2处,此处是丁四的语言描写“我,我……”,根据语境,此处的舞台说明应该表现丁四由不相信到相信政府给老百姓修沟的心理变化,通过他的动作和表情表现此时的羞愧与尴尬。
9.①取材于底层人民生活,反映人民的诉求;②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③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新中国给人民带来新生活新希望的主题。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老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原因,考生要紧住“人民艺术家”的理解,结合《龙须沟》这一作品,从主题、人物和艺术手法三个角度作分析。
《龙须沟》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节选部分以丁四、大妈、赵老等人物为主,以丁四思想转变为中心,通过邻里之间拉家常式的对话,叙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大时代,以市民社会人物的日常言行和家长里短中所体现出的味道,表现生活的真实。例如剧中写丁四解放前为了躲避臭水沟出去拉车、喝酒,解放后一时转变不过来,“我三十多岁了,改什么行?再者我也舍不得离开北京城”“骗人不骗人的,反正政府说话有时候也不算话”到后来真的修沟了,“我信了!信了!我打这儿起,不再抱怨,我要好好地干活儿”,丁四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民众,取材于生活现实,接地气,通过丁四的转变揭示了新社会政府为人民的主题。
语言上,“回头别教四嫂知道,省得又闹气”“还没到晌午,怎么就喝猫尿呢”“大妈!劳您驾!刚才一阵发晕,现在好啦”“有理讲倒人,我没偏没向”“我等着你的!多咱沟修了,你还不听我的话,看,我要不揍你一顿的”这些生活语言,都是来自老百姓地道的口语,通俗易懂,朴素又极具生活气息。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C【解析】③许:认可。句意:大王您相信吗?④朝:使动用法,使……来朝见。句意: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⑤赡:足。句意:这种情况下恐怕救助将死之人还来不及呢。⑦是:这。句意:这是我的过错。⑧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句意: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⑩游:交往。句意: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刑:同“型”,意为典范、榜样,这里做动词,做榜样。句意: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
11.D
【解析】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B项,第一个“其”,语气副词,表假设,如果;第二个“其”,语气副词,表婉商,还是。C项,第一个“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动词,到。D项,两个“以”都是连词,因为。
12.B
【解析】①宾语前置句,句意:没有人了解我的才能。②主谓倒装句,句意: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③宾语前置句,句意:把牛牵到哪里去?④省略句,省略“于”,句意: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⑤状语后置句,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⑥状语后置句,句意:与各诸侯国结怨。⑦被动句,句意:百姓不被您爱抚。⑧省略句,省略“之”,句意: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⑨宾语前置句,句意:没有人可以抵御他。⑩被动句,句意: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宾语前置句,句意:沛公在哪里??“孰与”,固定句式,句意: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
(1)慎重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2)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谨,认真从事;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负戴于道路,状语后置,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2)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①教育方面:循循善诱;②为人方面:待人谦虚。
(如答平等待人也对。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
如果答善于勉励可权衡给分。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文中体现“孔子在教育和为人上所持的态度”的语句,准确理解,再结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用自己得到语言表述过来。
教育上,“女与回也孰愈”,意思是,你和颜回比,谁更好一些呢?先提出问题,待颜回回答后,孔子再做总结“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这种教育方式与《侍坐》有相同之处,《侍坐》记录了孔子与四位弟子有关志向抱负问题的讨论。先是孔子提出问题,接着是学生们畅所欲言,最后由老师总结,对学生的发言作简短的评价。体现孔子有教无类、循循善诱的教育技巧。
为人上,“吾与女弗如也”的意思是“我和你一样不如他”。从“我和你一样”可见孔子把自己和弟子同列,由此可见孔子能够平等待人,谦虚待人。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5.B
【解析】B项,“回忆皇帝的奢靡生活,暗示唐朝必然走向衰败”错,从“花开汉苑”雪下骊山”“经过处”的气势以及“沐浴时”的奢华中,可以看出诗人因随从皇帝出游而感到骄傲自豪之情。
16.①物是人非,皇帝已作古,近臣零落;②国家衰败,往事不堪回首;③少年旧交,邂近相逢,悲喜交加,但喜不胜悲。
【解析】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有针对性地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最后组织答案。此题题干指向非常明确,主要涉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题干,明确能让人“声泪齐下”的内容,肯定是悲伤之事,而该诗歌前半部分写往日豪情,后半部分叹现实之悲。据此寻找相关词语,例如“近臣零落”“仙驾飘翻”;此外,需要分析言外之意,例如“今犹在”本是好事,可是与之相对的是“不可期”;又如“此日相逢”却“思旧日”,再如相逢是“喜”却“成悲”。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7.(1)浴乎沂
风乎舞雩
(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3)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18.A
【解析】A项,软绵绵:形容(状态)柔软。软乎乎:形容软和。“软乎乎”口语化用词,此处是一种文学性的描写,应选“软绵绵”。倾注:由上而下地流入。倾倒:由歪斜而倒下。此处形容“乡村的雨水”灌溉农田,应选“倾注”。飘飘洒洒:飘落,漫天飞舞的样子。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此处形容雨水的声音,应选“飘飘洒洒”。“挤”比“流”更突出用力,根据语境“从云层的裂缝里”,应选“挤”。
①原文“流到”领起三个句子,与前文“垂泄不息”相照应,强调雨水的流动性;②原文“郁郁葱葱”单独成小句,突出雨水带来的蓬勃生机;③原句句式整散结合,更有韵律感。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分析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再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题原句“流到池潭变绿了,流到田野变肥了,流到竹枧变长了,沁到每一种植物的生命里,郁郁葱葱”,连用了三个“流到”,突出雨水的流动性,语气贯通,一气呵成;“流到池潭变绿了,流到田野变肥了,流到竹枧变长了”句式整齐,“沁到每一种植物的生命里”“郁郁葱葱”长短交错,这样长短句、整散句交错使用,使句子形式灵活多变,增强了散文语言的韵律美。改后的句子“流到池潭变绿了、田野变肥了、竹枧变长了,沁到每一种郁郁葱葱植物的生命里”缺少了灵活的句式,显得呆板,表达语意也不如原句更丰富。
20.①人没有骨头就腰杆不挺走不稳路
②在他抑扬的声调里
【解析】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第一空,根据“雨水不像人”可知下文应是“人”与“雨水”的对比,根据“雨水没有骨头走路也特别潇洒”可知此处应填“人没有骨头走路就不稳”的意思;
第二空,根据语境“农人是田野唱歌的人”“透露了渴盼丰收的秘密”可知此处应表达农人歌声的特点,再根据上文“从来没有跌落的平仄”,推知应用“在他抑扬的声调里”。
示例一:
逢疫情不大意宣传防护千家遍知形势峻
临危难勇向前安抚民心一村倍感党恩深
示例二:
为民尽心服务敢解难题护百家无恙是好支部书记
不畏疫情凶险勇挑重担保一方平安乃真共产党员
【解析】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上下联字数相等,语意相关,词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首先阅读材料,本材料是有关林逢春在抗疫一线牺牲的事迹;然后分析写作的情境:清明节祭奠英烈,写给林逢春,表达对抗疫英雄的崇敬之情。对联的内容要表现林逢春的抗疫事迹,考生要从材料中筛选一些重要消息,如“党支部书记”“疫情形势比较严峻”“不敢马虎”“张贴宣传标语和公告,入户发放告知书”“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根据对联的特点和要求,把人物事迹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语意相关,词句对仗,词性相同。
22.
示例:
人物:史湘云。
理由:①打抱不平。她听邢岫烟寄顿在迎春房里,受委屈,有难言之苦,以致天冷了,反要典当衣服换钱应付婆子丫头们——立即气愤不过,站起身,要去质问迎春。②爱憎分明。薛宝琴刚一来,就告诫她:太太屋里少去——那里人都是要害咱们的。
【解析】
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识,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
本题是对《红楼梦》阅读的考查。首先理解题干中“脂粉英雄”的含义,指的是《红楼梦》中出类拔萃的非凡女性人物。在曹雪芹笔下,女儿各有其英雄之处。当的上“脂粉英雄”的人物太多了:凤姐、探春、湘云、平儿、鸳鸯、尤三姐、晴雯、绣桔、小红,应居首列。她们的才情识见、勇毅坚刚,令人礼敬。如写史湘云,首先概括性格特点,再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如,独她敢批评林黛玉,直言不讳。如,薛宝琴刚一来,就告诫她:太太屋里少去——那里人都是要害咱们的。是直指赵姨娘一伙。如,她听邢岫烟寄顿在迎春房里,受委屈,有难言之苦,以致天冷了,反要典当衣服换钱应付婆子丫头们——立即气愤不过,站起身,要去质问迎春。宝钗立即喝住劝止。以致黛玉笑她:“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这些爱憎分明的豪气称得上“脂粉英雄”。考生可以任选其中一个来写,要写对人名,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写出具体事例,分析理由充分即可。
四、写作
23.参照2021高考评分标准。
【试题评析】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试题通过设置具体的切合考生实际的母子对话情境,以“说不与行的主题选择和回复”为指令,让考生以孩子身份向指定对象倾诉交流,利于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家庭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从而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合理的角色定位,乃至价值观的修正。这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该试题选择书信的材料,紧扣“立德树人”的素养要求,要求学生明辨是非,懂得进退,恰切行止,权衡利弊,珍重人格,重塑自我,在“说不”与“说行”的思考中,很好地渗透了考试的育人功能。?
【材料分析】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任务驱动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
????材料是妈妈写给孩子的信。信中列举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说“不”的情况,指出总是说“不”的问题,“不听”“不关心”“不想跟你做朋友”“不想读书”,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其实是“放纵”“任性”“回避”“倨傲”“无情”“退缩”。这对这个问题,妈妈提出了希望与期待,要履行“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并指出“我们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
【立意】考生在行文时要分清处境(实际情况),谈“说‘不’是我的权利”和“说‘行’更可贵”都可以,回复的重心应放在妈妈的期待和希望上,体现对说“不”与说“行”的辩证思考,特别要阐明说“行”的精神内涵,价值意义,践行作为。面对生活中的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大胆说“不”,但说“不”不是任性惯性,而是明辨是非理性审视,懂得善恶有度拒绝,对此可以深入思辨,倾心交谈。面对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面对他人善意的提醒和师长的教导,理应说“行”,义不容辞。其他立意,持之有据亦可。
材料是一段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需要抓住“但你也有义务”来重点分析,语段主要讲“担当履行义务的可贵”。如“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败敢于承担责任,面对交流坦然敞开心扉,面对友谊真心拥抱深情”这是担当与作为的积极表现。义务的履行与责任的担当,“是一种品格,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精神”。本题可以主要围绕“担当与践行”、“义务与成长”、“说不的权利与说行的义务”等具有思辨性的核心词来审题立意。
【评阅提示】
1.内容扣题
准确审题,立意是根本,能重点把握妈妈来信的核心与忠告的要点,回复呼应来信的核心,围绕“担当与践行”、“义务与成长”、“说不的权利与说行的义务”等主题展开。可以综合涵盖,整合概要式立意,也可以选定一个角度如“拒绝与承受”等。要结合来信,格式正确,鲜明文体,突出主题,选定角度,杜绝面面俱到浅议论,追求思想深刻有真情,做到主题对象意识清,议论抒情两相明,算为上乘佳作。
2.表达真切
符合文体,语言是根本,结构是其欣赏点。“符合书信要求”,要有表达观点的条理、逻辑,表达的对话感、情境感,语体得体,内容切题。应该顾及妈妈的期待与感受,注重言为心声,崇尚朴质无华,凸显情真意切,杜绝高大上的过分拔高,力避高调空喊口号的滥情。
3.格式妥帖
标题要凸显书信元素,有正标题和副标题更佳。一则以明文体,二则以明主题,例如,“尽管说不,依然堪行——妈妈我想对你说”。
开头称呼语,与结尾此致祝福语等空格与落款的细节,尤其要注意。
【评分标准】
切入基准分:46。
1.一类文标准:53~60分,中间56分,评分区间8分。
要求:文体符合,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观点正确、深刻;内容全面、丰富;结构清晰、条理;说理充分、有力;语言流畅出彩;书写规范、认真。?
提示:能吃透材料,回复呼应来信,清晰阐释核心词之间的思辨关系,深入议论而不空洞。有和妈妈的交流对话,顾及妈妈的感受,回应妈妈的希望,有正确的三观、情境感、真情实感,不自说自话。格式基本正确,语言得体,行文流畅,思路清晰,有思辨精神。
2.二类文标准:45~52分,中间48分,评分区间8分。
要求:文体较为符合,身份较为切合,材料较为贴合;观点正确;内容较为全面;结构较为清晰;说理较为充分;语言较为流畅得体。?
提示:忽略材料的综合分析,妈妈的来信内涵,只是泛泛提及,但是能点其内容。主题不甚清晰,但所云不无道理,格式有瑕疵,但是语言通顺,思路基本清晰。过多谈及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不能提炼具有思辨关系的主题,单一的回应某个侧面如倾听、承受等,属于二类;如果主题符合材料,略有思辨,微中题意,文采尚可,结构思路清晰,也可升至二类中上等。
3.三类文标准:30~44分,中间37分,评分区间15分。
要求:文体基本符合,身份基本切合,情境基本贴合;观点基本正确;内容基本全面;结构基本清晰;说理基本到位;语言通顺。?
提示:核心词主题性的思辨关系没有,泛泛而谈,离开来信材料,甚至增了题外话,流水账式逐条回复。完全忽略题中给定的材料情境与来信内容。
4.四类文标准:30分以下,视情况而定。
文体混乱,身份不清,情境不明;观点模糊或跑题;内容狭窄或跑偏,思想不健康;结构不清或杂乱;说理无力或乱说;语言不够通顺;书写潦草。
5.补充说明:
作文扣不住写作指令,写作内容完全脱离所给材料的,可评为三类下(含三类)。
文体特征必须鲜明,必须符合书信的行文格式,在格式中架构议论抒情的内容。
泄露个人信息的,酌情扣分4~5分。
作文体现不出身份意识、对话意识,酌情扣分3~4分。
6.其它扣分:
1.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
2.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1-2分。
3.
不写标题,或者标题涂改严重,扣2分。
4.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7.残篇评定:
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400-600字的文章,35分左右酌情浮动,最高不超过40分。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例文】
亲爱的妈妈:
您好!
阳光打在脸上,温暖留在心中。您在信中鼓励我,从一味说“不”,到学会说“行”,您是妈妈,也是过来人,我想您是试图教会我,与这美好的世界温柔相拥。
生活中不总是普照阳光,铺满鲜花,还有毒蛇吐着魅惑的信子,引诱着我们。我们从小被教导着,要学会对这个世界说“不”,以免遭受了侵害。渐渐地,我们假自我防护之名,行青春叛逆之实,躲进了自我的世界。
妈妈,您对我从不当头棒喝,而是附耳细说,我却常常摔门而去,极度任性:“我不听!”生活中与我“无关”,我就从不关心;我永远戴着耳麦,除了咿呀的的音乐,自己的心跳,听不见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我遇事逃避,总是蜷缩在卑微的角落,不敢尝试独立飞翔,害怕折翅,随着身高渐长,我越来越像襁褓中的巨婴。
我不仅对外界说“不”,还将您拒之门外,伤害了您和爱我的人。我习惯于在厚厚的镜片后,在虚拟的世界里,麻痹自己。我将自己脆弱的玻璃心,包裹在厚厚的壳里。我的心始终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刘心武先生说“春从心出”,可我的世界,永远都是天寒地冻。别看我的朋友圈里,点赞很多,却少有知心朋友。我留给同学们的,永远是一个遗世独立的背影。
今天,读到您的信,仿佛这个午后的阳光,不显炽烈,但很暖人,我内心的坚冰似乎在一点点地消融。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是海子的愿景,也将是我的生活宣言。
从一味说“不”,到学会说“行”,学会感恩,学会独立,学会担当,学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会渐渐打开自己,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我将走出书斋,到大自然中去,走进真实的生活;我将卸下厚厚的铠甲,和同学们热情相拥,拍拍肩膀,手挽手,告诉自己,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踽踽独行的身影,开始与他人同框;我不再自我,抢占C位,学会走向身后。我不再是孤芳自赏的墙角的花。我瘦削的双肩,渐渐宽厚。我乐意地点头允诺:“这样行!”我也自信地大声说:“我能行!”从“不”到“行”,这是我的小转变,也是我的大飞跃。
妈妈,我终于明白,我的路需要我自己走下去。一味说“不”,我的成长将有缺失。而试着说“行”,我的世界更缤纷,“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
文短情深,就此搁笔!愿您从今往后,开心顺意!
爱您的孩子
2021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