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13 12:2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历史剧《屈原》公演时的海报
1942年1月7日,郭沫若创作了历史剧《屈原》。该剧以战国七雄为背景,描写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主张对内主张革新政治,对外联齐抗秦,曾得楚怀王信任历史上今天。但南后却勾结秦国密使张仪,以“淫乱宫廷”之加害屈原。怀王竟听信谗言,将屈原囚禁,并废弃齐楚盟约,依附强秦。屈原满怀忧愤。此时,学生宋玉已卖身投降南后,忠诚追随诗人的侍女婵娟又将被南后处死。宫廷卫士救出婵娟,并一起去营救屈原,不料婵娟误饮欲害屈原的毒酒身死。卫士杀死谋害屈原的帮凶,焚烧高堂,并在屈原作《桔颂》以悼婵娟后,跟随诗人走向汉北,走向民间。全剧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激情,愤怒谴责了迫害忠臣、出卖国家的奸贼。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复习课
【内容标准】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P88图,这幅图中的内容发生在什么时间?美国的做法是什么?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做?
P89图,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毛泽东应不应该去谈判?为什么冒风险去谈判?
P89图,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你知道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吗?其概况如何?
P90图,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什么重要意义?
P93图,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哪一个历史阶段?
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战略决战
意义 共计歼敌人数 历史意义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1948.11
-1949.1
平津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各省基础
华北全境解放
1848.9
—11
1948.11
-1949.1
歼灭和改编敌人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P92图,这幅图片跟哪一大战役有关?
解放军进攻锦州
P94图,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史实?有何意义?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这是谁在什么时间向
谁下达的什么命令?
P95图,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一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什么重要意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人民解放战争
争取和平
民主斗争
2、全面内战爆发
1、重庆谈判
3、转战陕北
4、挺进大别山
5、三大战役
6、渡江战役
最后胜利
阅读表格,了解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的对比情况。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你能说出原因吗?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 130万
武器装备 接受日本100万日军的装备,美国提供大量的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地区 3亿多、大城市 1亿多、小城镇、乡村
A. 力量对比:
B. 士气民心:
C. 政权性质:
D. 将帅素质:
E. 历史趋势:
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
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解放军打仗勇敢,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国民党指挥失当,毛泽东懂军事
共产党顺应了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
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
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分裂。这两次分裂造成了什么相同的恶果?
3、通过上述两问的探究,你得
到了什么启示?
第一次: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二次: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给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两党合作则国兴;
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的不幸。
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战略决战
战略进攻
战略防御
最后胜利
1、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的真实目的是( )
① 为了立即发动内战 ② 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③ 为了欺骗群众 ④ 为了和共产党实现真正的和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
2、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你认为积极支持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帝国主义国家可能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3、1945年,经过重庆谈判,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签订了
A.《停战协定》 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 D.《和平建国纲领》
4、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
A.东北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5、参考右图,你知道抗日战争期间及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 )
A.延安 B.西安
C.重庆 D.北平
6、1947年3月面对国民党军队25万军队进攻陕北,中共中央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将敌人抵挡在国门之外
B.层层设防,坚决抵抗
C.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
D.拼死坚守陕北,打阵地战
7、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太岳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D.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8.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
A.彭德怀、贺龙 B.陈毅、粟裕
C.刘少奇、邓小平 D.刘伯承、邓小平
9、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威胁到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有①南京②上海③广州④武汉(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我军部队是( )
A.中原野战军 B.华北野战军
C.东北野战军 D.华东野战军
11、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仪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进而获得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
A.天津 B.张家口 C.北平 D.南京
12、右图反映的是三大战役中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哪个战役(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阅读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与历史图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长江。 虎踞龙盘今胜者,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 这首诗作于哪次战役之后?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作者借用了什么典故?体现了毛泽东的什么思想?
(3)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什么重要意义?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楚汉战争 、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23日
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