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爱莲说 课件(共37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爱莲说 课件(共37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7 20:58: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爱莲说》练习
一、选择题
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亭亭净植(植:竖立)
B.濯清涟而不妖(涟:莲花)
C.濯清涟而不妖(妖:艳丽)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2、
下列虚词意义和作用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而:表转折,却)
B
.
结友而别(而:表顺承,不译)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的)
D.水陆草木之花(之:助词,的)
3、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爱的很多。)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内部通顺,外部直接,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4、下面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的作者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他要的是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文章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揭示了莲的喻义,后一部分则对莲的高洁形象的铺排描绘,并以莲自况,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
C.
《爱莲说》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阿,“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D.
《爱莲说》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和风度三个角度描绘了莲的形象,写出了莲的清高。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1、水陆草木之花(

2、何陋之有(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花之君子者也(

5、下车引之(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三、课外拓展:
芙蕖(节选)李渔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pā)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
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niǎo)娜(nuó)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dài)至菡(hàn)萏(dàn)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cú)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qíng),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fù);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jiá)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dài)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jiān)其命者哉。
一、解释括号前面的词语:
1、前此后此皆(
)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2、芙蕖则(
)不然(
)
3、有风既作飘摇之(
)态
4、及(
)花之既谢
5、乃(
)复(
)蒂下生蓬
6、植(
)数茎以塞责
二、翻译句子:
1、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2、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3、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三、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芙蕖之可人”?
四、文章主要说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爱莲说》练习
一、选择题
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亭亭净植(植:竖立)
B.濯清涟而不妖(涟:莲花)
C.濯清涟而不妖(妖:艳丽)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答案】B
【解析】涟的意思是水波
2、
下列虚词意义和作用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而:表转折,却)
B
.
结友而别(而:表顺承,不译)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的)
D.水陆草木之花(之:助词,的)
【答案】C
【解析】这里的“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3、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爱的很多。)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内部通顺,外部直接,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答案】A
【解析】此句应译为: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3、
下面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的作者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他要的是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文章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揭示了莲的喻义,后一部分则对莲的高洁形象的铺排描绘,并以莲自况,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
C.
《爱莲说》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阿,“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D.
《爱莲说》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和风度三个角度描绘了莲的形象,写出了莲的清高。
【答案】B
【解析】应是“前一部分是对莲的高洁形象的铺排描绘,后一部分则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1、水陆草木之花(的)
2、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无意义)
4、花之君子者也(的)
5、下车引之(代指陈元方)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指所学的知识)
三、课外拓展:
芙蕖(节选)李渔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pā)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
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niǎo)娜(nuó)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dài)至菡(hàn)萏(dàn)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cú)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qíng),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fù);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jiá)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dài)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jiān)其命者哉。
一、解释括号前面的词语:
1、前此后此皆(
)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2、芙蕖则(
)不然(
)
3、有风既作飘摇之(
)态
4、及(
)花之既谢
5、乃(
)复(
)蒂下生蓬
6、植(
)数茎以塞责
【答案】都

这样

等到



二、翻译句子:
1、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答案】等到它茎叶一长出水面,就又一天比一天高起来,一天比一天更好看。
2、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答案】却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莲蓬,在莲蓬中结出莲子,莲蓬高高地挺立着,仍象没有开放的花,和翠绿的荷叶一同挺立着,不到深秋露水结成白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就不会呈献完毕。
3、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答案】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于人们耳目的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具备着家常的用处。
三、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芙蕖之可人”?
【答案】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的。
四、文章主要说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
文章主要说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它以“可人”二字为“意脉”,以芙蕖生长的时间(春、夏、秋,即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开之后)为“时脉”,以芙蕖生长的规律(叶、茎、花、蓬、藕)为“物脉”,将三脉理成三线,交织于文中,缝合为一体,脉络清晰,条理井然,层次分明,结构谨严。文章中段主要说明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是全篇的中心,重点。而中段又以“可目”为“主脑”,“可鼻”、“可口”、“可用”为“陪宾”,详细得体,繁简得宜,不仅中心鲜明,而且重点突出。
【译文】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于是,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像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一年又一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斗大的小池,栽几株敷衍了事,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盼望天上降雨来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养生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短文两篇》

《爱莲说》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开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爱莲说
周敦颐
dūnyí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短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理解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新知讲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爱莲说”——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爱莲
  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周元公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读一读









dūnyí
fán

zhuó
lián
xiè

xiǎn
划一划停顿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
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提问
 
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
爱牡丹。
fán多
唐代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沾染
zhuó洗涤
艳丽
竖立
xiè,亲近而不庄重
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表转折,却
更加
唯独
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柄)中间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更加清香;
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水波
曼、枝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
认为
品德高尚的人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人;莲,是花中的君子。
隐居避世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yī叹词
Xiǎn

应当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文言词语积累:
可爱者甚蕃:
独爱菊: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沾染
洗,水波,艳丽
长枝蔓,生枝节
更加
耸立的样子,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应当
问题一:作者爱莲花的原因是什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问题二: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
哪些美好形象?对应莲花的哪些品质?
结合上面两幅图说说莲的美好形象
美好形象一:
出淤泥而不染

生长环境:
濯清涟而不妖
高洁
质朴
美好形象二: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体态香气:
香远益清
正直
芳香
美好形象三: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风度:
清高
作者认为“莲”是什么的化身?
①出淤泥而不染  
高洁    
②濯清涟而不妖  
质朴   
③中通外直    
正直   
④不蔓不枝    
正直   
⑤香远益清    
芳香   
⑥亭亭净植    
清高   
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清高 

莲的品质
君子的品质
不同流合污
不孤高自许
通达正直
不趋炎附势
品行高洁
美名远扬
自尊令人敬重
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就寄托在
莲身上了
托何物? 
托物何? 
言何志? 
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莲的品质
要做一个君子
陶渊明为何爱菊?
世人为何爱牡丹?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隐逸者
富贵者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君子
不消极避世
能洁身自好
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除了莲花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陶渊明爱菊
世人爱牡丹
予独爱莲
(鲜)
(众)
(无)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托物
言志
(正衬)
(反衬)
(突出)
赞美惋惜
十分鄙视
情有独钟




课堂总结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出淤泥而不染”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出淤泥而不染”是指人具有较高的修养和道德情操,是可以抵御恶劣环境的侵蚀,不被污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的是人离不开环境而单独存在,人总是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的,
《陋室铭》《爱莲说》的语言风格
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爱莲说》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1、水陆草木之花
2、何陋之有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花之君子者也
5、下车引之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宾语前置的标志
主谓之间,无意义

代指元方
代知识
拓展提高
芙蕖(节选)李渔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pā)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
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niǎo)娜(nuó)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dài)至菡(hàn)萏(dàn)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cú)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qíng),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fù);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jiá)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dài)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jiān)其命者哉。
一、解释括号前面的词语:
1、前此后此皆(
)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2、芙蕖则(
)不然(
)
3、有风既作飘摇之(
)态
4、及(
)花之既谢
5、乃(
)复(
)蒂下生蓬
6、植(
)数茎以塞责

这样


等到



二、翻译句子:
1、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等到它茎叶一长出水面,就又一天比一天高起来,一天比一天更好看。
2、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却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莲蓬,在莲蓬中结出莲子,莲蓬高高地挺立着,仍象没有开放的花,和翠绿的荷叶一同挺立着,不到深秋露水结成白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就不会呈献完毕。
3、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于人们耳目的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具备着家常的用处。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芙蕖之可人”?
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的。
文章主要说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
文章主要说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它以“可人”二字为“意脉”,以芙蕖生长的时间(春、夏、秋,即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开之后)为“时脉”,以芙蕖生长的规律(叶、茎、花、蓬、藕)为“物脉”,将三脉理成三线,交织于文中,缝合为一体,脉络清晰,条理井然,层次分明,结构谨严。文章中段主要说明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是全篇的中心,重点。而中段又以“可目”为“主脑”,“可鼻”、“可口”、“可用”为“陪宾”,详细得体,繁简得宜,不仅中心鲜明,而且重点突出。
作业布置
1、搜集描写莲花的古诗句。
2、背诵课文。
3、完成题单。

君子

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隐逸

牡丹
富贵

正衬
反衬
托物言志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以花喻人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
单元
4
学科
语文
年级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短文。2、积累文言词语。3、理解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重点
1、朗读并背诵短文。2、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
理解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开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听,说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朗读并背诵短文。2、积累文言词语。3、理解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解题:“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爱莲说”——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作者简介: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周元公集》。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文言词语积累归纳理解主题及托物言志手法问题一:作者爱莲花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二: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
哪些美好形象?对应莲花的哪些品质?问题三:作者认为“莲”是什么的化身?莲的品质对应君子的哪些品质?托物言志:陶渊明为何爱菊?世人为何爱牡丹?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除了莲花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读读找,读思考,讨论读,注音,划停顿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提问小组学习
明确目标明白题意了解作者目标1读准字音和停顿完成目标2完成目标3
拓展练习提高
“出淤泥而不染”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1、水陆草木之花2、何陋之有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花之君子者也5、下车引之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芙蕖(节选)李渔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pā)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niǎo)娜(nuó)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dài)至菡(hàn)萏(dàn)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cú)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qíng),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fù);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jiá)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dài)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jiān)其命者哉。一、解释括号前面的词语:1、前此后此皆(
)属过而不问之秋矣2、芙蕖则(
)不然(
)3、有风既作飘摇之(
)态4、及(
)花之既谢5、乃(
)复(
)蒂下生蓬6、植(
)数茎以塞责二、翻译句子:1、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2、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3、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三、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芙蕖之可人”?四、文章主要说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
讨论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1、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2、《陋室铭》《爱莲说》的语言风格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