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会看立体图形。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长方体长、宽、高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能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
教具:PPT课件,立体实物模型,长方体实物模型,苹果,刀。
学具:长方体纸盒一个。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提问:以前同学们学过那些几何图形?
生1:长方形。
生2:正方形。
……
生回答,教师用课件显示相关的图形。
师:这些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物体。(课件显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这些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面的认识.
教师拿出苹果和刀,用刀在苹果上“啪”一刀削下去,苹果上出现了什么?让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生:是平平的面。
师:很好!这就是“一刀见面”。
师:(拿出长方体模型,边摸边说明)长方体上也有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让学生拿出学具长方体纸盒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前、后、上、下、左右)
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面,共有6各面。
引导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生1:6个面都是长方形。
生2:
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让生拿出尺子分组测量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
(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师生共同验证同学们的发现。
课件演示:屏幕上先出现6个长方形,再围成一个长方体,并旋转一周,依次把长方体的相对的面比较,直观形象地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板书: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的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
教师再接在面的傍边“啪”再一刀削下去,又出现一个面,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出现了什么?让生摸一摸,说一说。
生:出现了一条棱。
师:这就是“两刀见棱”。
师:(边摸边说)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叫长方体的棱。让生也同样摸一摸长方体的棱。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
生:有12条棱。
师:你认为棱有什么特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长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可以分成几组?那些棱的长度相等?)
分组讨论,实际测量。然后汇报,生汇报师边用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将左右方向的4条棱从左到右逐渐变成红色。发现这4条棱互相平行。
师:我们把这样的4条棱称为相对的棱。
继续课件演示:另外两组棱分别变成黄色和绿色,并分别移动每组中的棱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板书:长方体中,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请大家把长方体的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
教师接着在两个面的横截处“啪”再来一刀,三个面的相交的地方,出现3条棱它们相交一点。让生再次观察,摸一摸,说一说。
生:有一个尖尖的点。
师:对,这就是“三刀见顶点”。
师:(指着长方体的顶点,边摸边说)这个地方叫长方体的顶点。
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8个顶点。
板书:长方体有8个顶点。
边说明,边像教材第18页一样在长方体图形上分别标上“面”“棱”“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水平方向的是长方体长,前、后方向的是宽,上、下方向的是高。
师变化长方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辨别长、宽、高。
三.回顾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研究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
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3题
半数设计。
长方体有三组相对的面,长方体中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