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无言之美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无言之美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8 15:3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学习目标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新课导入
【朱光潜】(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朱光潜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走近作者
寂寥( ) 缥缈( ) 心旷神怡( )
擒住( ) 顷刻( ) 栩栩如生( )
颦( ) 意蕴( ) 铢两悉称( )
liáo
qín
pín
miǎo
qǐnɡ
yùn


chèn
字词学习
词语解释
【意蕴】 所包含的意思。
【笼统】 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铢两悉称】 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心旷神怡】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目不忍睹】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惟妙惟肖】 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
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
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细读感悟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
细读感悟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
细读感悟
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一共从五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以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
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
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
4.从戏剧中“静”的表现来突出无言之美;
5.从雕刻艺术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细读感悟
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
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
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的静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来论证。
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
文本探究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
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树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文本探究
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如《孤独之旅》,文章结尾仅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而像是以千言万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绘画的选择之美
文学的意蕴之美
音乐的无声之美
话剧的静态之美
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
板书设计
无言之美
不“吐肚子”
懂无言之美
写作借鉴
1. 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文章论述艺术欣赏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这是一个深奥、抽象的话题,然而作者用朴实无华、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原本深奥、枯燥的理论分析说得如此浅显,如此明白,让普通的读者也能领会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
2. 多角分析,结构井然:
文章论述“无言”到底指什么,它又美在何处?以相片和图画、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或举例,或对比,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结构上则运用并列式的结构,层次井然,让读者一目了然。
拓展延伸
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请你选择本书中的一篇课文,进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