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不求甚解》(教案+课件+学案共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3.《不求甚解》(教案+课件+学案共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7 17:13:41

文档简介

《不求甚解》跟踪测试题
1、马南邨,原名(
),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代表作有杂文集《
》等。
2、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
3、判断第五段的论证方法并分析作用。
4、第七段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5、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看法的。
《不求甚解》跟踪测试题答案
1、邓拓、《燕山夜话》
2、主要观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具体内容:读书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了解大意;要重视整体理解,不在文字上钻牛角尖;要注重把握精神实质;
3、举例论证;从反面举了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著作,实际却有很多曲解,因而被列宁批评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述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进而证明了作者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不能去掉;作者明确“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的态度,这是作者对上文的补充论证,使本文的论证更加严密、更加全面。
5、看法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考查一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强化对议论文文体答题技巧的训练(共9张PPT)
第四单元·阅读
13不求甚解
马南邨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2.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3.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
4.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作者简介
马南邨,原名邓拓,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代表作杂文集《燕山夜话》等。
字词:要诀、劝诫、狂妄自大、开卷有益
自读课文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作者观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论证思路
首先,作者从生活中人们对“不求甚解”的误解谈起,
引出话题;
接着,追根溯源,从原始的语境中找寻其本来意义,
提出观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阐发自己的认识,并用实例做证明,
并适时作出补充解释;
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告知读者应该如何读书。
论述角度
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
语言特点
心中始终有读者,用语亲切自然。
能力拓展
寒窗苦读十二载,我们浸润在浓郁的书香之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晓,应该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那么在平日的阅读中,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独特的感悟。请自拟一条关于读书的座右铭。
谢谢大家!13.《不求甚解》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2、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3、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
4、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学习重点: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学习难点: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
一、知识积累:
1、马南邨,原名邓拓,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代表作杂文集《燕山夜话》等。
2、字词:要诀、劝诫、狂妄自大、开卷有益
二、初读课文: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同学逐段分析全文九个自然段,明确各段的内容:
(1)段:作者指出“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的理由”。
(2)段: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3)段: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方式,从好读书谈起,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
(4)段:提出作者对“不求甚解”含义的认识:一是读书的态度要虚心。二是读书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5)段:列举反面事例证明: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实际却有很多曲解,因而受到列宁的批评。
(6)段:列举正面事例证明: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成功经验。
(7、8)段:补充论证。作者态度明确,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更注重对整体的把握。
(9)段:得出结论: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理清课文论证思路。
首先,作者从生活中人们对“不求甚解”的误解谈起,引出话题;
接着,追根溯源,从原始的语境中找寻其本来意义,提出观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阐发自己的认识,并用实例做证明,并适时作出补充解释;
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告知读者应该如何读书。
3、明确本文的论述角度:侧重对读书方法的具体探讨。
4、归纳这篇杂文的语言特点:论述有针对性,心中始终有读者,用语亲切自然。
四、能力拓展: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晓,应该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在平日的阅读中,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独特的感悟。自拟一条关于读书的座右铭。13.《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2.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3.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
4.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不求甚解”是一个成语,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现多含贬义。但是我国著名的杂文作家马南邨对此却有着不一样的见解,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不求甚解》。
二、知识积累:
1、马南邨,原名邓拓,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代表作杂文集《燕山夜话》等。
2、字词:要诀、劝诫、狂妄自大、开卷有益
三、初读课文: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先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观点。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四、再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同学们根据全文九个自然段的论述,逐段分析理清思路。
首先,作者从生活中人们对“不求甚解”的误解谈起,引出话题;
接着,追根溯源,从原始的语境中找寻其本来意义,提出观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阐发自己的认识,并用实例做证明,并适时作出补充解释;
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告知读者应该如何读书。
五、小结归纳:
1、本文的论述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
2、本文的语言特点:心中始终有读者,用语亲切自然。
首先,论述有针对性;其次,语言亲切,像与朋友交谈。
六、能力拓展:结合本文的学习和自己的读书体验,拟一条关于读书的座右铭。
板书设计
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
作者详细阐发认识,加以证明;
得出结论:重要的书需要反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