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7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7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7 16:5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1教学目标 .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退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口算。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在知识上有一定的铺垫,所以在复习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学生应该能够较好较快的接受。
3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4教学过程 .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
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将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就是喜洋洋,他非常爱学习, 听说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学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就想来考考你们。
1.口算。(课件呈现)
25+30= 14+50= 20+46=
25+3= 14+5= 2+46=
2.追问:20+46和2+46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小结过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那么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设计说明:复习旧知,把握起点。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我们不能无视或低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复习铺垫的口算题针对性很强,注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活动2【活动】学习新知,探索算法 .
1.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
秋天到了,外面的风景可好了,小朋友们要出去秋游。
(1)我们准备出发了。(课件动画出示例题图)
(2)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出示问题: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根据知道的信息和问题,你能解决这个这个问题吗?
(4)学生回答后板书:45-30=
(5)45-30你会计算吗?
可以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来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6)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7)班内交流 组织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采用课件进行演示。)
①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你的方法?(引导学生边摆边说:先摆4个十和5个一,从4个十里面去掉3个十,还剩1个十,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15。)
追问:这1个十从哪里来的?
教师小结:我们是先4个十里面去掉3个十,还剩——?剩下的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15.(相机出示课件)。
②谁是拨计数器的?请来介绍一下。(先拨45,再从十位上去掉3颗珠子,十位上还剩1颗珠,和个位上的5颗珠合起来是15)
追问: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去掉3颗珠子?
教师小结:我们是先拨45,再从十位上去掉3颗珠子,还剩1个十,和5个1合起来就是15.(相机出示课件)
③如果我们不摆小棒不拨计数器,又该怎么计算呢?(先算40-30=10,再算10+5=15。)
(8)小结归纳计算方法。
讨论: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40-30=10,再算10+5=15 。
(9)谁能再来说一说,45-30我们怎么算?同桌互相说一说。
这题我们解答完了吗?(没有,还要写上单位名称,并且口答,写在书上)
(10)练一练。
课件出示四道题,一组做一题。
36-20 98-60 58-40 79-50
(11)小结:在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时,我们都是先算几十减几十再和一位数合起来。
【设计说明:这部分教学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为了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直观操作和图形演示的方法,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初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谈话过渡: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讲清了其中的道理。瞧!他们全都上了车准备前往清清草原,准备出发啦!
2.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喜洋洋是个爱动脑筋的小同学的,他发现同学们都上车后,不仅每人都有座位,而且车上还有 3 个空座位呢,他想考考大家:谁知道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1)提问: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2)学生列式同时板书:45-3
(3)引导:这一题结果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们可以借助小棒和计数器算一算,然后前后左右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问: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计算方法?追问:计算时这个3是从几里面去掉的?(请两位学生说一说,先板书再电脑演示:5—3=2,40+2=42)
(5)教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算5-3=2,再算40+2=42。
【设计说明:有了上面的学习经验,学习 45—3 时,可以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习的节奏加快,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
3.比较。
喜洋洋小同学现在非常佩服你们了。但是他还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那就是计算 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1)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不同点。
(2)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位数减整十数要从被减数的十位上的数减,两位数减一位数要从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减。不同点:减整十数要从十位里减,减一位数要从个位里减。
45-30,是两位数减整十数,先算 40-30=10,再算10+5=15,是十位变了,个位没变。
45-3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先算 5-3=2,再算40+2=42,是个位变了十位没变。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两 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异同,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活动3【练习】巩固深化 .
(一)洋洋运动会
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二)火眼金睛
找出错误的题目。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讲述要求:同桌合作,一组两题选择分工拨珠,边拨边说一说怎么拨和为什么这么拨,最后填出结果。
【设计说明:“想想做做”第1题:第一组两题要求在计数器上拨珠,强化算理,第二组两题要求直接算结果,在能力上提高要求。】
2.想想做做2
(1)请你算一算,填在书上。
(2)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说明:“想想做做”第2题:一组一组出现,请学生口答。比较每组题,有什么不同,在比较辨别中熟练技能。】
3.想想做做3
(1)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2)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设计说明:“想想做做”第3题:用刚才学的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新知的价值。】
活动4【活动】全课总结 .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做自我总结,体验学习的价值与快乐,增强学习自信心。】
活动5【活动】板书设计 .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45-30=15(个)
先算:40-30=10
再算:10+5=15
45-3=42(个)
先算:5-3=2
再算: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