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两课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两课时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7 20:15:29

内容文字预览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积累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走进作者,了解其“意境”观。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内容,重点词句细品味,体会“意境”。
知识积累:
走进作者
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字词积累(利用工具书或注解扫清字词障碍!)
1、重点字
jìng
hún
chóu
chàng
(
)
(
)
(
)
chóng
意(

灵(










)高
2、形近字
概(
)
暮(
)
惆(
)
掠(
)
慨(
)
幕(
)
稠(
)
惊(
)
3、重点词
[惆怅]
[真挚]
[渲染]
[身临其境]
[胸有成竹]
[浮光掠影]
课堂导学: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4.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随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
)
A.意镜(
jìn)
气概(
gài)
风暴(
bào)
渲染(
xuàn)
B.灵魂(
hún)
暮霭(hé)
汲取(jí)
创意(
chuàng)
C惆怅(
chàng)
借鉴(
jiàn)
朴素(sù)
契约(qiè)
造化(
zào)
横倒(
héng)
茂盛(
mào)
真挚(
zhìi)
2.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
项是
(
)
A.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
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B.要深人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C.经过长期的准备,他对如何赢得这场比赛早已胸有成竹。
D.这座画院虽然不及某些艺术殿堂那么金碧辉煌,但也令人神清气爽。
课堂小结:
今天我收获了
附《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答案
导学目标:
了解作者,了解其“意境”观。
积累重点字词,把握文本行文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内容,重点词句细品味,体会“意境”。
知识积累:
走进作者
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字词积累(利用工具书或注解扫清字词障碍!)
1、重点字
jìng
hún
chóu
chàng
(
zhì)
(

)
(kuí
)
chóng
意(境)
灵(魂)










(崇)高
2、形近字
概(
gài
)
概念
暮(mù
)
暮色
惆(chóu
)
惆怅
掠(lüè
)
掠夺
慨(
kǎi
)
慷慨
幕(mù
)
幕布
稠(chóu
)
稀稠
惊(jīng)
惊恐
3、重点词
[惆怅]
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
[真挚]
真诚恳切,多指朋友之间的感情。
[渲染]
指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拱托。
[身临其境]
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也作身历其境。
[胸有成竹]
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浮光掠影]
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
课堂导学: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4.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随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
D
)
A.意镜(
jìn)
气概(
gài)
风暴(
bào)
渲染(
xuàn)
B.灵魂(
hún)
暮霭(hé)
汲取(jí)
创意(
chuàng)
C惆怅(
chàng)
借鉴(
jiàn)
朴素(sù)
契约(qiè)
造化(
zào)
横倒(
héng)
茂盛(
mào)
真挚(
zhìi)
解析:A选项里“意镜”的“镜”正确的读音是“
jìng”;B选项里“暮霭”的“霭
”正确的读音是“i”;C选项里“
契约”的“
契约”正确的读音是“qì”.
故选D。
2.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
项是
(A)
A.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
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B.要深人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C.经过长期的准备,他对如何赢得这场比赛早已胸有成竹。
D.这座画院虽然不及某些艺术殿堂那么金碧辉煌,但也令人神清气爽。
[解析]A项中“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而后面又说印象深刻,前后矛盾。《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细读课文,理解作者观点。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内容,重点词句细品味,体会“意境”。
课堂导学:
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5.根据课文第三段的观点,请再举一个古诗的例子,分析诗中所包含的意境。
课堂小结:
附《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答案
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
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诗歌在描绘景色的时候,往往将情感含蓄的寄托其中,使人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感受到无限的情感与意蕴。作者大篇幅的分析诗歌的意境,是因为二者是相通的,是想更直接的让人体会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从而更好的领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韧,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韧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5.根据课文第三段的观点,请再举一个古诗的例子,分析诗中所包含的意境。
示例:如王维的《
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光如水,似乎将诗人的心灵也一.并洗净了;山泉淙淙,似乎带走了诗人的一切烦恼。此时此刻,诗人已经完全沉浸于这静谧、幽远的山景之中,景中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悠然、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