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
《陋室铭》
一、作家作品
《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字梦得,________(朝代)文学家。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基础知识
(一)字词解释
1.陋室铭
铭: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龙则灵
灵:___________________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___________________
馨: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
鸿:___________________
6.往来无白丁
白丁:_________________
7.可以调素琴
调:___________________
素琴:_________________
8.阅金经
金经:_________________
9.无丝竹之乱耳
丝:_______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_______
10.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_______________
形:___________________
11.惟吾德馨
惟:___________________
12.无丝竹之乱耳
乱:___________________
13.无案牍之劳形
劳:___________________
14.孔子云
云: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丝竹之乱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陋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子欲居九夷【注】。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释】
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斯是陋室
斯: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谈笑有鸿儒
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_________________
⑤子欲居九夷
欲: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曰:“陋,如之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一、作家作品
《爱莲说》选自《________》卷三,作者是________,字茂叔,________(朝代)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二、基础知识
(一)字词解释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_______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__________________
3.出淤泥而不染
淤泥:_________________
4.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_____________
5.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__________
涟:___________________
妖:___________________
6.不蔓不枝
蔓:___________________
枝:___________________
7.香远益清
益:___________________
8.亭亭净植
亭亭:_________________
植:___________________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__________________
焉:___________________
10.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_________________
11.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__________
12.宜乎众矣
宜:___________________
13.可爱者甚蕃
甚:___________________
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予:___________________
15.宜乎众矣
众: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丁】
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指社(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晋陶渊明独爱菊/故人不独亲其亲
C.微斯人,吾谁与归/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从文段中分别找出解释为“详细”“应当”“探求”“禁受”的词,并依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停数日,辞去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此先人之庐
D.咨臣以当世之事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参考答案:
一、
刘禹锡 唐朝
二、
(一)
1.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出名,有名 3.灵验
4.这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大 6.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7.调弄 不加装饰的琴
8.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9.指弦乐器 指管乐器
10.指官府文书 形体、躯体
11.只 12.扰乱,使……乱 13.使……劳累 14.说
(二)
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4.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5.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
1.①出名,有名 ②这 ③博学的人 ④指官府文书 ⑤想
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
3.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4.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爱莲说》参考答案:
一、
周敦颐集 周敦颐 北宋
二、
(一)
1.多 2.只
3.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4.沾染(污秽)
5.洗 水波 过分艳丽
6.横生藤蔓 旁生枝茎(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7.更加
8.耸立的样子 竖立
9.亲近而不庄重 语气词
10.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1.少
12.应当
13.很 14.我 15.多
(二)
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3.(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三、
1.B
2.具 宜 求 禁
3.D
4.①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村人)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②(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
③(同行的人)指着晋国的都邑说:“这是燕国的都邑。”那人听后,变了神色。
5.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