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学案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走进文本
读一读
会默写,会注音。
字词集锦:格局 阔绰( )羼水( ) 荐头( )绽出( )间或( )
拭去( )营生 伏辩 颓唐( )茴香豆( ) 笔砚 蘸酒( )
舀水( ) 附和( ) 不屑置辩 荤菜( )涨红( ) 大抵( )坦荡如砥踱步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荐头:
君子固穷:
营生:
间或:
坦荡如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原名是 字豫才,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
本文节选自 ,文中的主人公是 。
理一理
(一)1、快速阅读,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并补全内容。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孔乙己活动的 ——鲁镇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第4—13节)写孔乙己的 和 ,揭示其社会根源。
第二部分又以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三层:
第一层(4—9节)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情节的开端和发展)
侧重于写封建文化、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毒害;
第二层(10—11节)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情节的高潮)
侧重写封建制度对孔乙己的摧残。
第三层(12—13节)交待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情节的结局)
2、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
(2)孔乙己的地位: 。
(3)孔乙己的结局: 。
3、学生理清情节和内容后,请概括出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段。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中的矛盾表现。
A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 的人。
B孔乙己穷的将要讨饭但又 的人。
C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的人。
D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 的人。
E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的人。
F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 的人。
G孔乙己是个被人讥讽但又 的人。
H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 的人。
5、根据上文填写的内容,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6、小说从哪几个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试着在文中标划下来。并举例说明。
7、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8、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体会课文老辣深刻的语言。
布置作业
写人物片段练习,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形象。
第二学时
品一品
(二)社会环境
思考下列问题: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
2、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从衣服、地点、方式三方面思考)
3、“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
4、开头两段从容地勾画了清代末年江南小镇以酒店为中心的社会风俗画,然后再写孔乙己出场的热闹场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朗读第2、3节。思考:
1、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掌柜对长衫客:
对短衣帮:
对小伙计:
说明掌柜:
2、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
3、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三)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合作探究: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究竟属于哪一类主顾?这说明了孔乙己的什么特点?
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 ,应属“短衣帮”;而“穿长衫”,总想 ,却穷困潦倒,不能“踱入”房里,与长衫并起并坐。孔乙己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与思想意识的严重矛盾,充分说明了他 毒害。短短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 、 和性格特点。
2、小说怎样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孔乙己外貌分析:
“身材很高大”----
“青白脸色”----
“皱纹间常夹些伤痕” ----
“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风烛残年
穿长衫 站着喝酒----
长衫又脏又破-----
满口之乎者也-----
(好逸恶劳,潦倒不堪,自视清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已渗透骨髓。)
3、孔乙己说话为什么“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的绰号的由来说明了什么?
4、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样对待?为什么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
5、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小孩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
6、思考:第九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7、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8、“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9、第11段开头的 描写有何用意?
10、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和第一次出场有什么不同?请从肖像、声音、神态、动作几方面加以比较。看课文找出: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与文中最后一次出场在肖像、动作、语言方面有什么变化?
11、写“长久没有看到孔乙己”,用了四个“到”,说明什么?
1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精彩段落展示:
“中秋过后,秋天······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思考:
1、本段运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2、孔乙己是在什么状况下来喝酒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3、看到孔乙己的颓唐样,掌柜却“仍然同平常是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这说明什么?
4、从全文来看,有哪些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是一样的?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5、以前,别人一说孔乙己偷东西,他就极力争辩,现在掌柜又说他偷东西,他却只“低声说”,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是他的性格改变了吗?
拓一拓
1、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怎样理解这篇小说中的“笑”?为什么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却一味哄笑取乐?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教师归纳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小说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精彩段落展示:1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特点表明了什么?
说一说孔乙己为什么把“偷书”说成“窃书”,这表明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3、在行文中反复出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思考: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精彩段落展示2:
【甲】“中秋过后,秋天······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再为商酌”
思考:
1、甲段运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2、孔乙己是在什么状况下来喝酒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3、看到孔乙己的颓唐样,掌柜却“仍然同平常是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这说明什么?
4、从全文来看,有哪些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是一样的?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5、以前,别人一说孔乙己偷东西,他就极力争辩,现在掌柜又说他偷东西,他却只“低声说”,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是他的性格改变了吗?
6、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叙述的主要事件
【甲】
【乙】
7、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是 ,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
。
8、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 ,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
,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
。
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请从上边两段文字中各摘抄一例你最为欣赏的动作或语言描写的机子进行赏析。
【甲】摘抄句:
赏析:
【乙】摘抄句:
赏析:
中考真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是 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 》
2、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诗词语句。
“饮酒”常见于古诗词中,无论是苏轼的“ ,鬓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抑或是辛弃疾的“ 梦回吹角连营”,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