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黄 蓓 佳
程老师准备上一堂公开课,发了一篇讲义,是俄国契诃夫写的《凡卡》,并指定了六个同学朗读。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我会读!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噗 嘟囔 簪子 棱角分明
蜷 抽噎 发窘 窸窸窣窣
pū nɑng zān léng
quán yē jiǒng xī sū
1、“心声”一词的含义是: 。
心中的想法、愿望
2、小说主要刻画了 三个人 物形象。
程老师、李京京、赵小桢
3、这三个人都与俄国作家 的《 》有关联。
我知道!
契诃夫 凡 卡
4、这三个人物分别与《凡卡》有怎样的关联?
程老师:
李京京:
赵小桢:
区公开课上将教《凡卡》。
想在公开课上读《凡卡》。
老师安排她朗读《凡卡》。
5、小说的主人公是:
李京京。
李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标题“心声”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我会学!
默读课文1—27自然段,思考: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李京京十分想朗读《凡卡》这篇课文?请找出相关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2、为什么他这么喜欢凡卡,执意要朗读《凡卡》?从中可以看出京京有怎样的心声?
根据提示说说京京与凡卡有哪些相似之处。
父母 爷爷 朋友
凡卡: 没爹没娘 惟一亲人 会给他胡桃
京京:
京京的心声:
渴望朗读;
渴望亲情、友情。
我能说!
李京京终于实现了朗读《凡卡》倾吐心声的愿望,并且打动了师生。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的朗读很成功?请用下列句式回答:
我是从 看出他朗读很成功。这句话是_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不进行直接描写,而是由第二者介绍、反映或采用间接烘托的方法来描写。
请仿照例句补全句子(运用侧面描写)。
例:京京的朗读真感人!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
仿:
1、他的表演真精彩! 。
2、她真美! 。
学以致用
我们合作!
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讨论:
1、李京京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了朗读机会?为了获得朗读机会,他克服了哪些困难?你从中可以看出京京有哪些优秀品质?
2、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
49、可是,过了好几秒钟也没有动静。京京觉得奇怪,抬头往赵小桢那儿一看,她满脸通红,慌乱地盯着面前的讲义,旁边的同学拿手拐子捅她,她却怎么也不肯抬起眼睛。她一定害怕得厉害。是啊,这么多老师看着呢,万一一慌,读得结结巴巴,多难为情!京京心里倒有点可怜起她来。
50、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全班都没有人举手。事先说好了的呀!
51、京京在座位上不安的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52、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精彩语段!
自信勇敢、执着坚定、善良宽容,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少年。
李京京是这样一个孩子!
收获平台!
从李京京的故事中,你寻找到实现心中愿望的法宝了吗?
作者的心声:
1、告诉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自信勇敢,执著追求,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
2、呼吁教育工作者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京京的心声:渴望亲情友情;
渴望表达感情的愿望。
1、 ,我想对你(您)说:“ 。”
2、当我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我会对自 己说:“ 。”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2课《心声》学案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寄语:放开包袱,展现心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自己的个性,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
⑵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学习方法
⒈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概述小说内容
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
⒊精读课文,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⒋合作交流
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自己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自己对文章主题的把握,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
21世纪教育网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文、复述故事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二、生生互动
小组讨论,深入探究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体现的主题。
⒈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1世纪教育网
⒉主要描写了哪几人?
⒊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
⒋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三、深入体会
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1、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读课文)
2、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
3、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赵小桢的读法、学学李京京的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比较异同。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讨论“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21世纪教育网
四、学习小结
1、 内容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2、方法归纳: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要善于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各种描写方法。
五课后作业
⒈写一段你生气或害怕时的心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⒉以李京京的身份结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
12参考答案
三、深入体会
1、回答:“想朗读课文”。2、李京京希望 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想念爷爷和儿时的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和宣泄等等。
2、李京京从小和父母分开,跟乡下的爷爷住在一起,内心认同于淳朴的乡村文化。而回到城后,目睹父母时常吵架,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温暖,并成为父母不合的牺牲品,幼小的心灵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境遇相似,对万卡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是他极力想朗读课文的原因。
4、 第一层含义:对亲情、友情的怀念第二层含义:渴望表达内心的情感第三层含义:呼吁教师能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