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大额人民币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大额人民币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7 21:1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大额人民币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大面值人民币,掌握大面值人民币的十进制关系,能正确认清币值,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价值。
2.
经历人民币之间的换算过程,体会人民币在社会活动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节约用钱和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大面值人民币,掌握大面值人民币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
写出下面的钱数。
学生独立解答。
2.
填一填。
1元=(
)角
1角=(
)分
30角=(
)元
5角=(
)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汇报。
课件出示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两张是多少钱吗?接下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下。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大额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大面额人民币(5元~100元)。
观看动画,学生分析并回答。
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人民币的。(学生可以从颜色、数字、汉字等方面来叙述)
集体得出结论:这些人民币的单位都是元,人民币上面的数值分别表示它们的面值。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加深对这些人民币的印象。
2.
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1)分别出示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
师:如果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兑换,应该用几张?
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思考过程:5元里面有5个1元,所以要用5张1元的。10元里面有10个1元,所以要用10张1元的。)
(2)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兑换。并指名说一说怎样兑换的。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20元可以兑换2张10元,50元可以兑换5张10元,100元可以兑换5张20元,所以20元里面有2个10元,50里面有5个10元,100元里面有10个10元。
师:这里用到我们所学的数的组成,可以容易解决。因为几十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所以几十元就可以兑换几个10元。那么100元里面有几个50元呢?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2个50是100,所以100元里面有2个50元。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兑换。
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在书上填写,全班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同时加深学生对百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微课讲解,整体对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介绍和学习。
三、巩固练习
1.
摆出下面的钱数。
8元6角
37元
79元3角
14元
答案:略。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
连一连。
答案: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在生活中表示商品价格的另外一种常用的方式,知道用小数形式表示价格是多少钱。
3.
乐乐想买一个生日蛋糕送给妈妈,需要花费27元5角,哪种付钱方式最简单?圈一圈。
(1)1张20元,1张5元,2张1元,1张5角。
(2)20张1元,1张5元,2张1元,1张5角。
(3)2张10元,7张1元,1张5角。
答案:第(1)种。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1.
认识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的人民币。
2.
知道人民币的进率,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3.
根据自己的学习,能简单而又灵活地购物,理性消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理厘整节课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