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 王老吉
1911年,广州王老吉远恒济以葫芦招牌为记在中华民国政府获准注册。
1935年广州王老吉远恒济王远珍,即王泽邦的第四代曾孙,以王老吉榄线葫芦图案在广东省进行商标注册。
1936年王远珍再注册了“王老吉公孙父子图”商标,而后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王老吉商标注册证和特种药品营业执照注册人均为王远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王老吉水碗凉茶点档又遍及广东城乡,凡卖油条煎饼咸香花生的地方,都有王老吉凉茶、凉茶粉出售,“王老吉”逐渐成为广东凉茶的代名词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三大改造
“三”是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是指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方式:
个体生产
集体生产
生产资料所有制:
私有制
公有制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1949—1952
社会主义社会
(1949—1956)
(1956—至今)
一化:国家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
三改: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1953—1956
总路线:一化三改
十年曲折探索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
三年困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1958—1961
恢复发展: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0年
十年文革:1966—197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1976年—至今)
什么是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1949年10月——1956年底(即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总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农业国
一五计划
工业国
私有制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公有制
同时进行
互相促进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壹
农业实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部分农民
因缺少生产资金、生产资料等,无力耕种,只能卖地或出租土地。
穷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人均占有土地
2.93亩(单个劳动力一天可种5亩地)
人均占有牲畜
0.43头(单头耕牛负担率平均为30亩)
人均占有农具
1.95件(包括犁、耙、水车等)
农业改造背景
原因: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950年以前,已经有1亿2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1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共中
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并在12
月15日,为印发决议草案写了通知,指示全党把农业
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1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目的
方式
农业改造方式和目的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01
02
03
农业合作化
原则:自愿互利
基本单位是生产队,土地、大型农具及牲畜无偿归集体所有;成果按劳动工分分配。
土地入股,农具牲畜等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由几户或十几户组成,土地等生产资料和产品仍归私人所有,换工互助。
农业改造原则和步骤
土地私有
土地公有
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
生产合作社使用机械农具
生产合作社兴修水利工程
一、
欢欢喜喜过大年,农业定社民众欢
丰收时节,农村合作社领取粮食
农业合作社中的“工资”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农业改造结果
为什么要进行手工业改造?
手工业: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很多,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绝大多數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力低、资金少,在旧社会遭受着过重的商业利润的剥削和机器工业的排挤,过着悲惨的生活。建国初期,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解放后,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很大比重。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方式:采取合作社的方法
步骤: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结果:到了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天津和平区手工业者庆祝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手工业改造
贰
公 私 合 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为什么要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原因:巩固政权的客观需要,国家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从现实情况看,新中国的政权基础很不巩固,国际上西方国家虎视眈眈,国内在土地改革后的两极分化已经出现,城乡资本主义势力有日益扩大之势,危及新生共和国政权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把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放在突出的位置,必然对危及政权统治基础的私有制进行限制甚至消灭。……而推行计划经济必然要求把私营经济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对私营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整体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
——周含华、曾长秋《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发展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具体方法是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从而实现和平过渡。
企业
国家所有(公有)
合作
赎买
主
次
资本家所有
(私有)
生产资料私有变公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
利润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所得税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
第一阶段:1953年底以前,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将它们纳入国家计划轨道
第二阶段:1954年至1955年下半年,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阶段
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利润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原则:大致是资本家红利占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5%,公积金占30%。
第三阶段:1955年冬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十年定息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政策:和平赎买
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多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当时毛泽东主席拿国家干部一级薪水,工资也只有500多元。而当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经过1年实习,转正后的工资为60元。
——摘编自吴基民《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1955年上海信大祥绸布店换上了公私合营招牌
?1955年上海市信大祥棉布商店实行公私合营
?1955年永安公司批准公私合营后职工们积极进行资产清点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俩在20世纪初期怀着办工业、救国图强的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史。一度被称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但是也同其他民族资本家一样,在外国资本和国内官僚资本的压榨下,在夹缝中生存,甚至遭到过国民党特务的绑票勒索。实业救国理想的破灭让他们都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解放前夕,荣氏一家对共产党的到来感到恐慌,几个兄弟有的跑到泰国,有的躲进香港,荣毅仁和父亲恨透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坚决不愿离开祖国。
①减少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资本家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②有利于实现和平过渡,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为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采取的不是没收,而是和平赎买?
消灭了资产阶级
资本家的身份:剥削者
劳动者
荣氏企业的故事
1955年上海信大祥绸布店换上了公私合营招牌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结果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 作为接受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医药企业之一。
乐松生:同仁堂经理
率先实行公私合营
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企业
解放初期,由于政府贷款、委托加工和收购产品,才使荣氏企业摆脱困境,盈利逐渐增加。
荣毅仁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办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哪能有今天?”
1954年,荣毅仁率先将自己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无偿将整个商业帝国交给国家。自己更是四处奔走,现身说法,宣传国家的改造政策。
红色资本家
红色资本家
三大改造的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底
1952年
三大改造后,各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从图中可看出中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知识补充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1953年10月对粮食和棉布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1955年国家发行粮、油、棉布等票证;
·20世纪60年代初,生活日用品均需凭票证购买。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确立了单一公有制。
{85BE263C-DBD7-4A20-BB59-AAB30ACAA65A}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三大改造的实质、基本任务
三大改造有何意义?
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
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陈大斌. 《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
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三大改造·反思
拓展延伸: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1840年
1949年
1956年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拓展延伸: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政治: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消亡;
法律: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经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知识结构
三
大
改
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七律·到韶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1959-6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