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济阳初中六年级语文《毛泽东诗词两首》第1课时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夏邑县济阳初中六年级语文《毛泽东诗词两首》第1课时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13 19: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夏邑县济阳初中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13.毛泽东诗词两首 第1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1.自学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背诵这首诗
自测——互查——互教
简介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七律
注音:
逶迤( ) 磅礴( )
解释词语:
逶迤:
磅礴:
指导朗读:
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心想画面、言表诗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整体感知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
展示——反馈——导学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 ),( )三个字总括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 ),“难”是写( ),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回答的是( )( ),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 )。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表现红军( )。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 )、( )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 )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眼”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使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 ),另一方面变现了红军战士(            )。
合作探究:
面对着长征途中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词反映出来?
2.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3.“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
巩固——测试——扩展
1.默写《七律 长征》
2.解释词语
等闲:                   
尽开颜:
3.(                      )这两句诗全诗的总纲,写的极有气势。(       )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          )
4.《七律.长征》为我们具体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千难万险的五个典型画面,既(       )、(     )、(      )、(       )、(     )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背诵这两首诗歌。
回顾——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