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5-07 22:0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题课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4节: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型 新 课时 1



标 1. 能依据已有知识合理设计实验方案。2.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结论。3.能撰写实验报告,用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表等交流本实验的探究过程与结论。4.坚持实事求是,在合作中既能坚持观点,又能修正错误。
学习重点 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
学习难点 误差分析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含备注) 教 学 内 容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介绍并组织讨论

课后作业 一.引入新课
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与适用条件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一)阅读教材16-17页,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方案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的系统是什么?
2.如何创造条件,使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近似为0?
3.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4.需要分析和计算什么数据,可达到验证的实验目的?
(二)参考案例
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1.速度的测量
v=,式中Δx为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Δt为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2.设计各种碰撞情景
滑块上装弹性片、贴胶片或橡皮泥等,达到碰撞后弹开或粘在一起的效果
验证:m1v1+m2v2=m1v1′+m2v2′
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
方案二: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利用平抛的水平位移和飞行时间计算速度
一斜槽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斜槽末端水平,槽口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点为O,若小球A从斜槽上的P点由静止开始滚下,经槽口后做平抛运动,在地面上的落点为P;现在在槽口前的水平部分安放一个与A球等大但质量较小的小球B,让A球仍从斜槽上的P点由静止开始滚下,A、B相碰后均经槽口后做平抛运动,A球在水平面上的落点为M,B球在水平面上的落点为N,若已知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
验证:OP·mA= OM·mA+ ON·mA
注意: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3.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4.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方案三:利用等长悬绳挂等大的小球实现一维碰撞
把两个小球用线悬起来,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开后它们相碰。
1.速度的测量
v=,式中l为单摆摆长,θ为小球被拉起或被撞小球摆起的角度。
2.设计各种碰撞情景
可采用在小球上贴胶片的方式来改变碰撞中的能量损失。
注意:两小球静放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面内。验证:m1v1+m2v2=m1v1′+m2v2′。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19页练习1、2
(四)总结:(见板书设计)
三.课后作业:见学案【进阶闯关检测】
板书设计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研究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v=,式中Δx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Δt为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验证:m1v1+m2v2=m1v1′+m2v2′。
2.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验证的表达式为:m1·OP=m1·OM+m2·ON。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