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5-07 21:4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题课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5节: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课型 新 课时 1



标 1. 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2.会分析具体实例中的碰撞特点及类型。3.会用动量、能量的观点解决生产生活中与一维碰撞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解决相关问题,动静相碰实例研究
学习难点 分析具体实例、碰撞可能发生的判定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含备注) 教 学 内 容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讲解
理论探究


讲解
课后作业 一.引入新课
五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沿直线排列并彼此邻接,把最左端的小球拉高释放,撞击后发现最右端的小球摆高,而其余四球不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进行新课
(一)基本概念
1.弹性碰撞
在弹性力作用下,碰撞过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在碰撞前后动能不变,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的碰撞,称为弹性碰撞。
2.非弹性碰撞
(1)非弹性碰撞:受非弹性力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碰撞称为非弹性碰撞。
(2)完全非弹性碰撞:是非弹性磁撞的特例,这种碰撞的特点是碰后粘在—起(或碰后具有共同的速度),其动能损失最大。
例题讲解1(体验性):教材21页例题。这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经过计算知道其存在机械能的损失。
3.对心碰撞
两球碰撞时,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在同—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仍沿着这条直线,这种碰撞称为对心碰撞,也叫正碰。
4.非对心碰撞(了解性,中学阶段不作要求)
两球碰撞时,碰撞之前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不在同—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都会偏离原来两球心的连线。这种碰撞称为非对心碰撞,也叫斜碰。
5.碰撞模型共性:
作用时间很短,平均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可以认为碰撞中的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6. 碰撞的种类及特点列表
7. 碰撞和爆炸的比较
(二)动静相碰实例
弹性碰撞的一动一静模型(A球碰撞原来静止的B球)
(三)分析碰撞问题的“三个依据”
1.动量守恒
即p1+p2=p1′+p2′。
2.动能不增加
即Ek1+Ek2≥Ek1′+Ek2′或+≥+。
3.速度要合理
(1)若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v后>v前,追碰后,原来在前面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
且v前′≥v后′。
(2)若碰前两物体相向运动,则对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除非两物体碰撞后速度均为零。
例题讲解2:教材23页练习题第5题(讨论碰撞后速度范围)
例题讲解3:
如图所示,B、C、D、E、F,5个小球并排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C、D、E,4个球质量相等,而F球质量小于B球质量,A球的质量等于F球质量。A球以速度v0向B球运动,所发生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则碰撞之后( )
A.5个小球静止,1个小球运动
B.4个小球静止,2个小球运动
C.3个小球静止,3个小球运动
D.6个小球都运动
解析:A球与B球相碰时,由于A质量小于B,A弹回,B获得速度与C碰撞,由于发生的碰撞为弹性碰撞且质量相等,B静止,C获得速度,同理,C和D的碰撞,D与E的碰撞都是如此,E获得速度后与F的碰撞过程中,由于E的质量大于F,所以E、F碰后都向右运动。所以碰撞之后,A、E、F三球运动,B、C、D三球静止。
(四)课堂练习:
教材第23页练习1、2、3
(五)总结:(见板书设计)
三.课后作业:见学案【进阶闯关检测】
板书设计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碰撞模型:作用时间很短,平均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可以认为碰撞中的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2. 判断碰撞的三个依据
(1)动量守恒(2)动能不增加(3).速度要合理
3.A动B静相碰模型:
mA=m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mA>mB vA、vB与v0同向;mA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