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
1.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
诗词为了押韵,往往颠倒词序和句序。“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正常顺序本来是(?
?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寒秋独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C.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D.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独立寒秋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幅图画湖岸汀渚,枯木棘竹,气象萧疏,江天__________,鸳鸯游宿其中,境界静谧清幽。
②历时一年打造,一尊骑着骏马、神采飞扬的朱元璋雕像,日前出现在明孝陵大金门前。这尊雕像“麻子马脸”,奇骨贯顶,但难掩__________风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
③在2017年的全国新能源推广会上,专家们指出,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有效__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A.寥廓
义气
遏制
B.寥廓
意气
遏制
C.辽阔
意气
遏止
D.辽阔
义气
遏止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
A.《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深刻阐述并提出了红船精神。
B.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近日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多数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
C.目前我国中小学营养餐浪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是源于中小学营养餐与学生的期望值的心理落差太大而造成的。
D.针对海岸种树不易成活、“年年造林不见林”,林业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出了很多造林的新模式。?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
);(
),(
)。
①历史如潮,橘子洲上的江风吹落了多少春华秋实
②当毛泽东临江作赋、踌躇满志的时候
③物换星移,血雨腥风的史篇早已离我们远去
④眼前只见欲一睹领袖风采的游人如织
⑤谁会相信中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书生意气的青年手中
A.②⑤③④①
B.②⑤①③④
C.①③④②⑤
D.③④①②⑤?
6.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指点
书生义气
挥诉方遒
风华正茂
B.苍茫
鱼翔浅底
浪遏飞洲
峥嵘岁月
C.霜天
百舸争流
独立寒秋
激扬文字
D.廖廓橘子州头
漫江碧透
层林尽染
二、
填空题
7.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怅寥廓(?
?
?
?
)
(2)谁主沉浮(?
?
?
?
)
(3)峥嵘岁月稠(?
?
?
?
)
(4)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
?
)
(5)激扬文字(?
?
?
?
)
(6)粪土当年万户侯(?
?
??
?)
(7)浪遏飞舟(?
?
?
?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善于总结成功经验,①______.他说过:“认识的盲目性和自由,总会是不断地交替和扩大其领域,永远是错误和正确并存……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总结教训不仅指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②______.毛泽东重视经验,③_______,他认为经验主义同教条主义一样是有害的。为了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不能放弃理论学习,要认真读书,把感性的经验不断上升为更具条理性、综合性的理论。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9.
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高校招生处的信的正文节选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晚生是一名高三学生,对贵校情有独钟。贵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后学。愚兄入学后,对校园大为赞赏,令尊也很支持我报考贵校。现寄上一封信,恳请敬赠一些有关自主招生的资料,希望能得偿所愿。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三、
古诗词鉴赏
11.
阅读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诗人写“神女”之“惊”,对赞颂“宏图”有什么作用
?不写“长江流水”,而写“巫山云雨”,用意何在?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
A.本词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透”写江之清,“层”写枫林之茂。
B.上阕以“看”和“怅”为线索。“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怅”此处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
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为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激流勇进的精神,含蓄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
(2)说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作用。
(3)这幅秋景图的特征是什么?
(4)请简要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其内在联系。
?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忆秦娥
???
???李白
???????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忆秦娥·娄山关
??????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下列各句中,对两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秦娥”是主语,“梦断”是谓语,“秦楼月”是宾语。
B.李词中“年年柳色”,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C.毛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一“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一“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
D.毛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
(2)下列各句中,对两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看,李词所写的是一位思妇——秦娥;而毛词因为没有提到人物姓名,可见词中没有人物活动,纯粹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间上看,李词和毛词所交代的均是秋季。
C.从气氛的渲染上看,李词渲染的是一种凄凉、冷寂、迷茫的气氛;毛词渲染的则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两词皆是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通过对夕阳下的景物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枕上
一九二一年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①此词是毛泽东写给新婚不久的夫人杨开慧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
A.“江海翻波浪”以比喻、夸张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突出、鲜明地写出“愁”状。
B.一个“晓”字,点出是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
C.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见月怀人,含蓄地写出了别离之苦。
D.这首词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
(2)这首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相比,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看,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1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①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地势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军在娄山关与蒋军进行了激战,并最终取得胜利。
(1)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词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始于梁,形成于唐而盛极于宋,可称为“长短句”“诗余”等。《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忆秦娥·娄山关》属于小令。
B.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词牌规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等。词牌与词的内容无必然的联系。“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表明作品内容。
C.“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诗人起笔写实的手法,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
D.“看”字领起,“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近观和远眺;“鹰击”“鱼翔”——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展示出物象的广度、深度和透明度。
(2)结合原文,对比两首词景物特点的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①
毛泽东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②。
(注)①本诗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七言律诗。②送瘟神的习俗。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前一句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后一句将6亿中国人民比作我国古代传统的明君尧舜,对人们群众创造人间奇迹的英雄气概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和评价。
B.颔联写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山山水水被驯服,能使“河水让路,高山低头”。
C.尾联点明题意,总结全诗。前一句语调轻松,含幽默调侃意味,表达了诗人对终于“送”走了“瘟神”的喜悦;后一句写实,介绍如何"送瘟神"的民间习俗。
D.诗歌暗含对比:在旧时代,山河被瘟神糟蹋,即使美丽也是枉然。而在新时代的神州,山水也焕发了青春,大地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面貌。
(2)本诗颈联和《沁园春·长沙》下阕最后三句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
【答案】
B
2.
【答案】
C
3.
【答案】
B
4.
【答案】
B
5.
【答案】
B
6.
【答案】
C
二、
填空题
7.
【答案】
(1)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2)主宰
(3)不平凡、不寻常
(4)强劲有力
(5)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6)作动词用,视……如粪土
(7)阻止
8.
【答案】
还在于能够总结失败的教训,还指总结别人甚至敌人失败的教训,但坚决反对经验主义
9.
【答案】
晚生一我,后学一人才,愚兄一家兄,令尊一家父,敬赠一赠予
10.
【答案】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三、
古诗词鉴赏
11.
【答案】
写“神女”之“惊”,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宏伟气势,是前无古人的。加入这浪漫的一笔,显示
“宏图”之”起”所具有的惊天地、动鬼神的巨大威势,使词的境界更为雄放神奇,增强了感染力。另:用“截断巫山云雨”一句,妙
处有三;一是与后边的“神女”相联系;二是反衬出“西江石壁”之高,连天上的云也阻截住了;三是反衬出人民气魄和力量之大
,敢于挡住“神女”的行路,因为传说中的“神女”是早晨为云,晚上为雨。可见诗人对神话传说的点化是巧妙的。
12.
【答案】
(1)B
(2)点明了独游的时间、地点、环境。
(3)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4)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当时进步青年的特征:充满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
13.
【答案】
A、C
14.
【答案】
(1)C
(2)本词选取的景物具有凄清、冷寂的特点,其抒发的是作者的思念之苦;而《沁园春·长沙》选取的景物则充满生机、色彩绚丽,其抒发的是作者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15.
【答案】
(1)A
(2)①第一首词景物绚烂多彩,充满生机,第二首词景物苍凉沉郁。
②第一首词用红、绿、白等色彩的景物构成画面,具有丰富感,“击”“翔”等动词的使用很有力量,整个画面充满生机活力。第二首词运用西风、霜、晨月、苍山、残阳等意象,色调暗淡低沉,画面苍凉沉郁。
16.
【答案】
(1)C
(2)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本诗描绘地动山河的改造大自然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六亿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长沙》中“浪遏飞舟”描写激起的浪花可以阻遏飞舟,表达革命青年的凌云抱负与豪迈的情怀。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