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商店
一、活动的产生
参加购物实践活动是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以及进一步理解购物活动中各类数学问题的最好方式。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设计的“小小商店”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丰富对与购物相关的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解决简单购物的经验。
2、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知识和发法解决购物活动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自觉性,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活动方法
现场购物,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四、活动时间
1课时
五、活动步骤
组织第一个活动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场景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价钱分别是多少元,然后引导他们分别讨论提出三个问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其中“我们有50元钱,买货架上的商品,可以买些什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可以按不需要找钱和需要找钱这两种情况开展交流。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1、情趣导入。
(购物场景出示:小红站在商店里高兴地接待顾客,身后是许多的商品。)
2、提出、解决问题。
谈话:这里有这么多商品,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价钱。指名口述柜台上各种物品的价钱。
引出下列问题:
(1)小明:“小红,我要买一本字典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元?”
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提同样问题并请同学进行解答。
(2)小华:“小红,我就带了30元钱,我想买一个小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
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谁能像小华这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思考一下?
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3)我们有50元钱,买货架上的商品,可以买些什么?
谈话:同学们我们小组讨论讨论,来解答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提问:谁还能像他们一样,根据这些物品的价格提几个小问题吗??
学生自己提问题,然后教师再请学生解答。
(二)、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
组织第二个活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周密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参照教材的场景图,分别准备“商品”、价格标签和人民币的学具,并在课前把小小商店布置好。二是要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购物前,可以让学生根据小小商店里的价格设计购物方案,想一想自己准备买些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怎样付钱,是否需要找钱。在购物过程中,可以请几名学生扮演营业员,其他学生扮演顾客,有秩序地去购物。要提醒“营业员”和“顾客”规范、文明地进行购物时的报价、付币、找币等活动
1、进行分工。
谈话: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想请一些同学到小红店中当小售货员,帮她卖货,谁想试试?
教师将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并为售货员佩带上标志。
2、明确购物程序。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伙伴是怎样购物的,想想我们在购物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办?
3、学生进行活动。
学生到课前准备好的玩具柜台、学习用品柜台、日常用品柜台进行购物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要体现出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和小伙伴或老师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同时引导顾客向售货员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帮助售货员向顾客提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4、汇报讨论。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1)教师先请几位学生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请几位顾客进行汇报: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让同学判断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三)、活动总结
谈话:今天小红的百货商店可真是生意兴隆。听听小红说些什么?
小红的话:谢谢大家,通过今天发生的事,使我懂得以后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好学好问,这样再也不会被别人提出的问题难倒,你们说对吗?
提问:现在谁想说说自己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生发言,教师做简短总结:今天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和找到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生活实践—超市购物
谈话:今天我们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回家以后,请大家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