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届高三4-5月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2021届高三4-5月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7 22:1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广东省梅州市2021届高三5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茶是中华文明的绿色 ,是华人日常生活 的一部分,正如陈正祥所言:“饮茶是汉文化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茶香的氤氲中,在茶礼的交往之中,在香茗的 之中,中国人达到心驰神醉、物我两忘的境界,体现出中华民族尤其是文人君子们独特的世界观、生命价值观、处世哲学观以及由此形成的“冲淡”的审美情趣。
唐代陆羽的《茶经》中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将茶的开发利用 到了神农时代。陆羽所说饮茶发端于神农氏,从严谨的学术视角来看,应视为茶的传说故事。实际上,根据目前可靠的资料显示,中华饮茶史开始于汉代。虽然如此,我们仍旧可以说中华茶文化有悠久的两千年的历史。日本、韩国等较早饮茶的东亚国家,其饮茶史和成熟的茶文化史,比中国晚了将近一千年。
18.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徽标 不可缺少 品味 追溯
标志 不可缺少 品咂 回溯
徽标 不可或缺 品咂 追溯
标志 不可或缺 品味 回溯
19.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与文中“冲淡”的双引号的用法一致的是
A.梅州人素爱唱山歌,梅州享有“山歌之乡”的美誉。
B.著名诗人黄遵宪更是赞誉客家山歌为“天籁难学”“妙绝古今”。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8.C(“徽标”和“标志”均为表明特征的记号或事物,相比较而言,“徽标”更形象,“标志”可指抽象的概念;“不可缺少”“不可或缺”意思相近,“不可或缺”用词更典雅,与选文的语言风格更和谐;“品咂”和“品味”都有品尝滋味的意思,“品咂”更生动地表现出品茶时的动作;“追溯”偏重通过回忆追寻事物本质、由来,“回溯”是回顾、回忆,由来,此处用追溯更好)
19.D(文中“冲淡”双引号表示突出强调的作用,A项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引用,C项表示否定讽刺)
20.(1)“根据目前可靠的资料显示”改为“根据目前可靠的资料”或“目前可靠的资料显示”;(2)“虽然”改为“即便”;(3)“有悠久的两千年的历史”改为“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
广东省汕头市2021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学习书法,笔法与墨法互为依存,相得益彰,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韵,历代书法家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 )古代书家苏轼喜用浓墨。苏东坡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与浓墨相反的便是淡墨。淡墨介于黑白色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明代董其昌善用淡墨,书法追求萧散意境。他的用墨浓淡变化丰富,空灵剔透,清新雅致。其实,浓淡墨各有风韵,关键在掌握,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奄奄无生气矣。”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色浓黑,墨不浮,能入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B.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墨色浓黑,墨不浮,能入纸。
C.墨色浓黑,具有凝重沉稳、神釆外耀的效果,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入纸。
D.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入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8.【答案】D
【解析】用“墨色”一词与上一句的“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的“浓墨”“墨法”勾联照应下文“淡墨介于黑白色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一句,可见,应该把效果句“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放在句尾
19.【答案】B
【解析】B是引用典故,ACD是比喻手法。
20【参考答案】历代书法家需要下一番功夫(或:历代书法家非下一番功夫不可【评分标准】两种修改方法均可,修改正确给3分。
广东省潮州市2021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主要居住区域,围绕中原礼仪文化为中心,经历史演变而形成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个性,且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集中体现了我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煌煌文明,也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汉服的纹饰喜欢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图纹,如“六合同春”“五谷丰登”“锦上添花”等图案。( ),如恋人互赠信物和新婚婚服上会采用鸳鸯的图样,叫“鸳鸯同心”“鸳鴦戏水”等;寿诞则采用龟、鹤的图样,叫“龟鹤齐龄”“松鹤长寿”“鹤献蟠桃”等,取长寿的寓意。
汉服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如一坛封藏的美酒,古色古香回味悠长隽永;又如一本宏制的帛书,在一丝一线中延续中华民族不朽的文明。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此,依据不同的场合,会选择不同的纹饰通车
B.时,依据不同的场合,会选择不同的纹饰
C.同时,选择不同的纹饰,会依据不同的场合
D.因此,选择不同的纹饰,会依据不同的场合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同的一项是(3分)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衔接连贯的判断能力【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结合上下文可知括号内的内容与上文并非因果关系,应构成并列关系,以“同时”承接上文更恰当根据“如恋人互赠信物和新婚婚服上会采用鸳鸯的图样”“寿诞则采用龟、鹤的图样”,可知下文是按照场合再说图样纹饰的方式展开叙述的,故先说“根据不同的场合”,再说“选择不同的纹饰”与下文衔接更有连贯性
19.【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比喻,以玉壶中的冰心,比喻自己心。冰心在玉壶之中,比喻人坚守清廉正直品行。B项,借代;C项,夸张;D项,借代
20【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修改病句的能力
【参考答案】把“围绕”改为“以”;句末补上“的服装”(修改正确处工分,2处3分
【答案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围绕…为中心”句式杂糅;二是句末缺少中心语“的服装”。
广东省普宁市普师高中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筷子是我们中国人吃饭的必备工具,它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木棍,但却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在我国的餐桌礼仪中,筷子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随处日常可见的筷子,承担着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传统,对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使用筷子吃饭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使用筷子的习俗皆由中国传入。筷子,( )。筷子的“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这是中国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中国的筷子文化,远不是简简单单的两根小木棍那么简单,筷子送孩子,寄望“筷长筷长,快长快长”;筷子送恋人,寓意“成双成对,永不分离”;筷子送老师,则有“耿直而不弯曲、奉献而不求回报”的含义……筷子,传承着中国的饮食文化,是联系中国人情感的一根纽带。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C.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
1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8.B
19.①“随处”和“日常”换位置。②“承担”改为“承载”。③“对”改为“与”。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依据语言情境和上下句意关系。下句中“筷子的‘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解读”表达了筷子的深层文化含义,为此照应选项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排除AD。上句叙述对象是“筷子”,文意逻辑应先说工具再到智慧结晶,排除C。
广东省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家里老旧的手摇纺车,构造十分简单,有底座、转轮、摇柄和定子四部分组成,除了用金属制作定子,其余都是木质材料的。转轮和定子之间以绳弦连接,摇动手柄,驱动定子,即可纺出线来。
每到棉花采收季节,母亲把采摘下来的棉花,捡了又捡,晒了又晒,弹好之后,又撕成一绺一绺的,搭上梃子,搓成棉穗。然后,用干净的包被一兜,以备纺线时取用。纺好的线,母帝抽空络线,经过浆线、经线,土法染成红、黄、蓝三种颜色。多道工序过后,就上机织布。织布机就是《木兰辞》里“唧唧复唧唧”的那种、“砰砰”的机杼声和梭子欢快的,“呱嗒”声,和谐而有节奏。
从我记事起,母帝就常常在我面前纺线。母亲自然地坐在纺车前,右手转动摇柄,左手捏着棉穗,向左后上方缓级抽动,然后,再向前送出,往复之问,棉线就缠绕在定子上了。母亲的身影和纺车能动的影像,被煤油灯光照射在老屋的墙上,是一幅流动的画。多少次深夜醒来,那“吱扭吱扣,嗡……”,“吱扣吱扭,嗡……嗡……”的纺车声,就萦绕在耳畔,好像一首催眠曲,使我心境安静,很快就再入梦乡。
18.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引用《木兰辞》中的诗句,引发读者的想象,穿越时空,令人回味。
B.拟声词的使用,调动了读者的感观,令人仿佛置身于母亲织布的现场。
C.运用夸张手法,把机杼和梭子写得活灵活现,突出了母亲技艺高超。
D.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语言表达自然准确,饱含深情,意蕴深厚。
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吱扭吱扭,嗡····嗡·.”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随着跨省旅游的恢复,人们纷纷憧憬出门旅游休闲,或走进山林,或驰骋草原,或畅游大海……
B.一阵雨过后,天边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色彩明艳的蒙古包如同一朵朵娇艳的鲜花绽放在翠绿的草原上……
C.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就描写了贴春联过春节的情景。
D.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2021年招生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B.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D.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第18题? 考查语句衔接,能力层级E。
【参考答案】
18.(3分)C
【解题说明】
第二句“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从后面的冒号,我们知道后面表达的是跟这句话相应的内容,就是“棋盘”和“棋子”。括号前面是分号,介绍了“棋盘”,那分号后面就是要跟这个“棋盘”相接,应该是“棋盘”作为主语。这样AB两项我们就可以排除了。括号后面的内容是介绍“棋形了,所以括号里面的内容必须有”棋子,而且“棋子”也要作为主语,这样就可以判断选C为答案。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19题? 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
19.(3分)B
【解题说明】
首先要辨别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辨别四个选项的诗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再进行比较,哪个选项使用的修辞手法跟画波浪线句子是一样的,就可以选出答案选项。
画波浪线句“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代指音乐,“案牍”借代繁杂公务,该项是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B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以花喻雪的经典名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项“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个“怒”字,把秋风人格化,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无死”是反问,“汗青”借代史册,运用了反问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这样答案该选B。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第20题? 考查语病修改,能力层级E。
【参考答案】
示例一: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示例二:已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评分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
【解题说明】
?“距离今天”“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语义重复,要么是“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要么是“已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句式杂糅,要么是“围棋被(我们)称为……”,要么是“我们称之(围棋)为……”。更多考生是改为“距离今天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这样改也是可以的。
考生用两种方式修改,一种是整个句子重新拟写,一个是写出修改指令。两种方式都是可以的,但是从评卷的角度,建议用第一种方式。
广东省2021届高三二轮冲刺?新高考?信息卷语文试题(五)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茉莉花开放的时候,会有香气释放出来,( )茉莉花朵的香气物质是以糖苷类的前体物质存在的,这些前体物质并没有本身气味,只有经过特殊酶的作用下才会分解成有香气的物质。而促使香气物质释放的酶只有在低温和黑暗状态下才会活跃起来,将那些香气物质释放到空气中来。这就是茉莉花在夜晚会更香的原因。
这些化学物质不单单能引起人类的注意,更重要的是特别对一些昆虫的胃口。在皎洁的月光下,顺着香气这个路标的指引,各种蛾子能很容易找到盛开的茉莉花。于是,它们在享用花蜜的同时,顺道也为茉莉花传播了花粉。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特别是在夜晚时分,最浓郁的就是茉莉花的香气。
B.特别是在夜晚时分,茉莉花的香气更显浓郁。
C.茉莉花的香气特别是在夜晚时分更显浓郁。
D.茉莉花的香气在夜晚时分最浓郁。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8、答案:B
解析:括号内语句意在突出夜晚时分的茉莉花更香,且与本段末句相照应,故排除A、D;与C项相比,B项与前文衔接更加紧密。
19、答案:C
解析:原文画波浪线句子与C项均使用比喻修辞,分别把茉莉花的香气比作“路标”,把鬓发比作“云”。A.借代、对偶、夸张,用“烽火”代指“战火”,“抵万金”夸张。B.对偶。D.拟人。
20、答案:示例:这些前体物质本身并没有气味,只有在特殊酶的作用下才会分解成有香气的物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