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小额人民币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小额人民币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8 08:5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小额人民币
教学目标:
1.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
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同学们,上面呈现的生活中的种种场景,我们都需要支付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钱。
问题:对,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和钱有关系。在我们国家,我们把钱称为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人民币。
设计意图:从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入手,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和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
初步感知人民币。
出示动画,先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认识小额人民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现在你对人民币的特征有哪些了解呢?
生:人民币上有国徽。
生:人民币上有编码。
生:人民币上有阿拉伯数字。
生:有纸币型的和硬币型的两种。
2.
认识小额人民币,并分类。
出示例1:
老师给学生介绍壹、贰、伍这些大写的汉字及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等来识别人民币。
人民币按单位来分,可以分为元、角、分三类,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1元的纸币和1元的硬币是相等的,5角的纸币和5角的硬币是相等的,1角的纸币和1角的硬币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因才老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
3.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你们知道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1角就是1元,也就是1元=10角。
师:如果还是兑换1元,可以用任意面值的角币,你想怎样换呢?
同桌两人一起摆一摆,再交流展示。
教师指导:只要换出的角币的总数是10角,就是1元。
师:一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呢?
生:2张。
问题:角和分之间什么关系?
10分就是1角。
真棒!我们套用上面元和角之间的算式,可以写成1角=10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熟记。
三、巩固练习
1.
写出下面的钱数。
答案:1,2;7,8;2,5;2,2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
2.
凑一凑。
1角=5分+(
)个2分+1分
1元=2角+(
)角+1角
答案:2,7。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连一连。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并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我们一起总结回忆下吧。
生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类,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生2: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元是日常中常用的人民币单位。
生3:知道人民币的进率,认识小额人民币,并合理地用钱。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加强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