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课文简介:
本文是恩格斯为马克思写的悼词,深切缅怀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赞颂了马克思的历史功绩和光辉思想。文章逐层深入,全面总结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伟大成就。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人生启迪,汲取精神力量。
马克思墓位于海格特公墓(Highgate Cemetery)
碑体的上半部刻着:
WORKS OF ALL LANDS
UNITE
碑体的中部纪录墓地埋葬的人员,包括马克思的妻子、女儿等。
碑体的下半部刻着:
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 . 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
翻译成中文大体是:“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一、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晚期食道癌在位于泰晤士河边的寓所内逝世。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它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
今天的悼词是从古代的诔辞、哀辞、吊文、祭文一步步演化而来的。诔辞作为中国哀悼文体的最古形式,最早是一种专门表彰死者功德的宣读性的哀悼文体。
2、文体知识
一篇悼词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点明悼念对象,通俗介绍其生前身份、简历、因何逝世、逝世时间、终年岁数等。
2、扼要地介绍逝者生前的事迹,突出其对社会的贡献,恰如其分地评价其一生。
3、对逝者表示哀悼,并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做好工作来纪念逝者。悼词一般由较有威望或地位的人宣读,国葬的悼词,在中国习惯上由继位者宣读。
三、初读文本,划分层次
第1自然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第2-5自然段: 叙说马克思在科学(历史科学)方面的巨大成就,赞扬了马克思卓越的见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6-7自然段 :叙说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全身心投入到自己事业中的伟大精神。
第8-9自然段 :高度评价马克思的地位,并对马克思表达最深切的哀悼之情。
听录音,阅读全文,根据悼词的特点理一下文章的结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悼念)
二.(2-7)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评价)
三.(8-9)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悼念)
理论贡献
两个“对于”
(总纲)
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逝世
实践贡献
两个发现
(点~面)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的规律
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用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连接上下段)
宣传(编报著书)
组织(创立工人协会)
思想家
革命家
深远的影响
敌人
人民
驱逐
诽谤
诅咒
尊敬
爱戴
悼念
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一)
(二)
(三)
四、细读文本,重点句、段研读
1、第1自然段写马克思的死何以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这些短语来表达?
明确:在这里作者采用了讳饰的手法(所谓讳饰,就是因为某个原因,不便直接说出某个意思,而是以比较委婉而又含蓄的语言表达意思),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停止思想了”一语的运用也切合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身份。
2、第2自然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明确:第2段是全文的总纲。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从另一方面看,也概括揭示了马克思生前两方面的伟大贡献,即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指导和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创建。
3、在第2段中,作者先说了“对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再说“对于历史科学”,而在后面,作者却先写理论,后写实践,为什么?
明确:和演说词有关。为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听众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又能重点突出,作者在总说时,采用了由主到次的方法,而在展开时,又注意到了内容的衔接并逐步推向高潮,直至顶峰。
集体朗诵第4段
提问:“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是什么关系?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豁然开朗”说明了马克思找到了一条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正确道路,“在黑暗中摸索”与之相反,比喻马克思以外的各种学说都没能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他们在黑暗中转来转去,找不着门径。
4、第五段中“这样两个发现”指什么?
明确: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
5、“他作为一个科学家就是这样”中“这样”指什么?
明确:指上文所说的马克思在很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都很深入。
6、“敌人”和“私敌”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敌人”指无产阶级的共同的敌人;“私敌”指与马克思的个人利益相冲突的人。
马克思的墓志铭是--
▲──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从这个墓志铭你能悟出第7段的内容吗?
▲ ── “改造世界”。
▲ “办报、出书” ──宣传工作。
▲“领导革命组织、创立第一国际” ──组织群众。
具体说说马克思做了哪些改造世界的工作?
正因为马克思在他的一生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如此卓越的贡献,所以在恩格斯看来,他的逝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不可估量的损失”(全文的中心论点 )
但恩格斯在上面说的都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怎么能论证“损失”呢?
▲因为马克思的逝世使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方面都将形成“空白”。 这就把“贡献”和“损失”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了。
具体说说有几个什么样的“损失”呢?
▲有两个“损失”,一个是“对于......”,一个是“对于......”。
结合上面说的马克思两方面的贡献,到底“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分别指什么而言?
▲前者是革命实践的损失而言,后者是革命理论的损失而言。
但恩格斯在论述这个论点的两个方面时先后次序颠倒了,这是不是思维前后不一致而导致结构的不严密呢?
▲层层深入。符合人们由近到远的认识规律。
7、第8段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评价马克思?
明确:对比。把资产者和无产者对马克思的态度作对比,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
讨论:作为一个革命家,马克思具有怎样的品质?我们今天应该学习马克思的哪些优秀品质?
明确:马克思对革命满腔热情,对无产阶级事业坚忍不拔,对工作卓有成效。其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品质,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继承的。
小结:
▲第一、结构严谨而逻辑严密
结构前后连贯,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这严密的结构是建筑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上的,作为无产阶级的领袖,他的科学思想和革命实践是统一的,他的科学理论和他的革命科学观是统一的,他的爱和恨是统一的。作者在结构文章时,正是根据这些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组织和安排材料的。
▲第二、语言准确而感情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