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打秋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小伙伴对《打秋千》的亲切咏唱,使同学领悟“仡佬族”儿童的快乐生活。
2、指导同学根据歌曲内容的表示需要,选择和运用正确的情感歌唱。
3、训练学生的合唱技巧。
教学重点:
1、运用正确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2、培养同学全面参与音乐、表示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教学难点
1、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
2、准确掌握结束句的唱法。
教学方法
听唱法、教唱法
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播放开场音乐,设置鲜艳背景,让同学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进入教学。
二、组织教学:(激发兴趣)
大家好,今天陈老师很高兴在这里与你们一起上音乐课,希望大家听得准、唱得的好、扮演热烈,和老师合作愉快,大家能不能做到?
三、导入练习:
师:
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大家来考虑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你能不能用你的手势或是手中的小道具把它拍出来?
师播放四拍子的歌曲,指导同学运用手中的道具拍出四拍子的节奏型。
师:
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这还有一首儿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好同学、要做到、上课时、不吵闹、敢发言、勤动脑、认真听、习惯好。要求同学们用三拍子的节奏读出这首儿歌。(1—2名同学,然后同学拍手齐读。)
四、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令老师高兴,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小朋友打秋千的场景,然后仡佬族小朋友的可爱形象徐徐进入屏幕),同学们说他们在干什么?(打秋千)
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是《打秋千》。(课件出示课题)
五、讲授新课:
1、欣赏录音范唱后回答问题:
①歌曲是几拍子的?
A、2/4
B、4/4
②歌曲的演唱情绪是:A、轻快、活泼
B、优美、抒情
2、教师范唱:(要求同学随音乐拍手或拍腿)注意:本首歌曲有2段,第1段的结束句和第2段的结束句有什么不同?
3、同学模唱:用“噜”来模唱。
4、依照节奏拍手读歌词。
问题:通过读歌词,你能不能说说仡佬族小朋友打秋千的形象?可以用歌词当中的词语来说。(美丽、可爱、蹦蹦跳跳、像风一样、淘气)
5、同学随范唱跟唱。
六、
歌曲处置:
师:这首歌曲,老师这里有几种唱法,同学们来对比一下,哪种唱法比较好听,同学们要做出选择,并且要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生1、老师第一种唱法缺乏感情,声音平淡,没有表示出小奶牛那种活泼、可爱、淘气的形象。
生2、老师第二种唱法语气太重,铿锵有力,不适合这首歌曲的风格。
生3、老师第三种唱法声音明亮,轻快、活泼,轻重缓急掌握适度,能够表示出小奶牛那种活泼、可爱、淘气的形象。符合这首歌曲的风格。
师:同学们说的好极了。既然我们已经分析了歌曲的演唱情绪,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加上感情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同学带上感情来演唱歌曲。(老师用录音机录音)
师:刚才老师偷偷用录音机把同学们的声音录了进去,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在听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哪些地方唱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同学自身总结。)
师:要想唱好合唱,注意高音的气息掌握,更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
七、
歌曲巩固:
下面根据同学们发现的问题以及老师的提示,把这首歌用它应有的情绪好好唱一遍。
八、课堂小结:
现在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旋律当中,结束我们这一节愉快的音乐课!同学们再见。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从音乐听觉感受入手,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
?
《打秋千》是讫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是一首小的合唱曲,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学生在学唱第一声部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问题,只是在结束句的休止符的处理上有些拖沓,经过老师的示范、指挥,学生掌握的不错。但在两个声部的学唱、配合中,遇到了一些在合唱学习中的习惯性问题。
?
??合唱,要想唱好,需要很好的音高概念,很好的声音掌握能力,更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学生刚开始演唱时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当两个声部配合到一起时,学生的节奏感完全没有了,同时我还发现为了能唱好,有些声部的学生捂住了耳朵,我纠正他们这种不好的习惯,告诉他们合唱的要领,给他们信心,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很强,经我的示范与点拨,学生唱的越来越好,我又趁热打铁找些学生到台前听,指出缺点与好的地方,学生的演唱热情也越来越高。
?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只要老师用心教学,学生也会用心学习。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他们,给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找出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定会学得达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