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2第3单元基础卷
一、选择题
1.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并促进DNA螺旋化。若在细菌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环丙沙星,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细菌基因突变频率降低
B.细菌染色体螺旋化加快
C.细菌DNA复制发生障碍
D.细菌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
2.某动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N=4,其染色体DNA双链均带32P标记,将该细胞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经过七次连续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从其中取出一个子细胞,放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再连续分裂两次得到4
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目记为相应数字,不考虑变异,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2/2/2/2
B.4/0/0/0
C.0/3/1/0
D.0/0/2/0
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在进行DNA的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4.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
)
A.含有14N的DNA占100%
B.复制过程中需游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
C.含15N的单链占1/8
D.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2︰3
5.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完整基因结构示意图,该基因有300个碱基对,其中A有120个,β链为转录的模板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化学键断裂需要解旋酶的作用
B.②处为氢键,该基因共有300个氢键
C.该基因表达合成多肽时最多脱去98个水分子(考虑终止密码子)
D.该基因连续复制3次,第3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260个
6.某些RNA病毒可以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在宿主细胞内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分子,具体过程如图所示。现有一段含有100个碱基的RNA分子,其中A占25%,U占15%,则其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分子中,C的数量为(
)
A.15
B.25
C.40
D.60
7.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中应含有碱基A(
)
A.19%
B.21%
C.23%
D.42%
8.分析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有A,由此可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
A.30%
B.20%
C.40%
D.70%
9.噬菌体ΦX174是单链DNA生物,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首先形成复制型(RF)的双链DNA分子。如果该生物DNA的碱基构成是20%A,30%G,10%T和40%C。那么,RF中的碱基构成情况是(
)
A.20%A,30%G,10%T和40%C
B.15%A,35%G,15%T和35%C
C.10%A,40%G,20%T和30%C
D.35%A,15%G,35%T和15%C
10.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分子晶体衍射图谱,解析出经典的DNA双螺旋类型(B-DNA),后续人们又解析了两种不同的DNA双螺旋类型(A-DNA和Z-DNA),它们的螺旋直径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
B-DNA
Z-DNA
螺旋直径(nm)
2.55
2.37
1.84
A.Z-DNA双螺旋类型结构更为紧凑而有利于其完成复制
B.不同的双螺旋类型中,基因的转录活跃程度不同
C.三种双螺旋类型DNA双链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推测在生物体内DNA双螺旋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11.关于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的复制需要蛋白质
B.RNA的合成均由蛋白质与DNA协同完成
C.在蛋白质与RNA的参与下可以合成DNA
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RNA与蛋白质
12.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能表示一个完整脱氧核苷酸的是a
B.DNA中与每个脱氧核糖相连的①都有两个
C.
A-T碱基对比例高的DNA分子更稳定
D.如图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13.下表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请根据实验,选择错误的说法(
)
编号
实验过程和操作
结果
A组
含a的噬菌体+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B组
含b的噬菌体+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A.实验中a、b分别为35S、
32P
B.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在B组实验中,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为上方坐标图②
D.艾弗里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4.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提出了三种假说如图甲(弥散复制:亲代双链被切成双链片段,而这些片段又可以作为新合成双链片段的模板,新、老双链片段又以某种方式聚集成“杂种链”);图乙是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离心处理来探究DNA复制方式的过程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乙结果说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若将图乙b组中的DNA两条链解旋后离心,仍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图乙c组结果可否定弥散复制假说
D.图乙bc组结果均可否定全保留复制假说
15.若以含500个碱基对的DNA(不含放射性)为模板,在含15N的环境中复制n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过程可以在体外完成,但在体外复制时模板DNA不能太大
B.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2n-1)×1000个核糖核苷酸
C.子代DNA中,两条链均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n-1)个
D.细胞内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
16.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图示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17.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
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含7个碱基对
C.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能搭建出一个含4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18.关于DNA
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
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n-1×m个
②在一个双链DNA
分子中,
G+C占碱基总数的M%
,那么该DNA
分子的每条链中的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③细胞内全部DNA
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④DNA
双链被32P
标记后,
复制n次,
子代DNA
中有标记的占1/2n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与胞嘧啶分别占碱基总数的(?
?)
A.24%,22%?????
B.22%,28%?????
C.26%,24%?????
D.23%,27%
20.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模式图,I为两条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为非同源区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I区段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B.红绿色盲基因位于Ⅱ2区段,在男、女体细胞中与该性状有关的基因数目不同
C.如果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该基因只能遗传给男性
D.位于I区段上基因的遗传后代性状表现不会有性别差异
二、读图填空题
21.用14N培养的大肠杆菌(DNA分子均为14N/14N-DNA)作为对照;用15N培养的大肠杆菌(DNA分子均为15N/15N-DNA)作为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图甲表示遗传物质的相关组成。请据图分析:
(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图甲中_______(填字母)相间排列而成的;D的种类有_______种。
(2)图乙中,亲代、Ⅰ、Ⅱ的DNA的离心结果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将第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用同样方法分离,请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及条带比例在图乙中最右侧的试管上标出。
(3)若一个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占32%,且(A+G)/(T+C)=1.5,此比例在其互补链中的比值是_______;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T+C的含量占_______。
22.如图为某双链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遗传信息通过亲代DNA分子的复制传递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请分析回答:
(1)由图可知,[①]_________和[②]_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2)③④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若③表示胸腺嘧啶(T),则④应该是_________。不同DNA分子碱基的数目和_________不同,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
(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其解旋过程是在_________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复制时,以甲、乙两条链为模板,利用细胞中的4种游离的_________为原料合成子链,并进一步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
(4)若该图表示子代DNA分子,则甲、乙两条链中,一条链为亲代母链,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子链,双链DNA分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_________。正常情况下,此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所蕴含的遗传信息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3.如图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图解,据图探讨问题:
(1)图1物质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与RNA的基本单位相比,两者成分方面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催化形成图2中的磷酸二酯键的酶是___________(供选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DNA解旋酶)。
(3)图3和图4中的氢键用于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DNA耐高温的能力越强,则___________(填“G—C”或“A—T”)碱基对的比例越高。
(4)RNA病毒相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请结合图5和RNA的结构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图甲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图乙所示的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写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B→________→C。
(2)根据图乙实验结果可知,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________,请完成标记T2噬菌体的操作步骤:①配制适合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放射性标记的_______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②在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此细菌培养T2噬菌体。
(3)图乙实验结果表明,经离心处理后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种即可)。
(4)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若图中A为糖类,则A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G是__________。
(2)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__________。
(3)F和H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细胞核中,H与F在数量上有两种比例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若图中A为糖类,在D构成的长链中,与1分子A相连接的有__________分子的B和__________分子的C。
(6)生物的性状传主要通过H上的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下同)传递给后代,实际上是通过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来传递遗传信息的。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环丙沙星能抑制DNA的复制过程,所以会导致细菌基因突变频率降低,故A、C可能出现;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染色体,故B不可能出现;环丙沙星抑制DNA解旋,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故D可能出现。
2.答案:A
解析:某动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N
=4,
其染色体DNA双链均带32P标记,将该细胞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经过七次连续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从其中取出一个子细胞,该子细胞中的四条染色体最多都是一条链含有32P—条链含31
P,不可能存在任何一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标记的,所以再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后
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不可能每个子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目都是2,
A错误;若该子细胞的四条染色体都是一条链含有32P,—条链含31
P,则可能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目分别
为4、0、0、0或0、3、1、0,B、C正确;若该子细胞的四条染色体中有两条是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含31P,还有两条只有31P,则可能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0、0、2、0,
D正确。
3.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峰中细胞DNA相对含量是40,b峰中细胞DNA相对含量是80,即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A正确;联想细胞分裂中的DNA复制,可推知a峰与b峰之间的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中,B正确;b峰中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分裂期,C错误;实验组b峰中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的原因是此抗癌药物有效抑制了癌细胞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使得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明显减少,D正确。
4.答案:A
解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4次形成16个DNA,其中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只含14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4N,含15N的单链占1/16,A正确,C错误;含有100个碱基对,即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则A为40个,因此复制过程中需游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个),B错误;双链DNA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D错误。
5.答案:C
解析:①处化学键断裂需要DNA酶的作用,A错误;由题干可知,该基因含有120个A—T碱基对、180个C—G碱基对,其中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该基因共有氢键120×2+180×3=780(个),B错误;该基因有300个碱基对,其转录形成的mRNA最多含100个密码子(有1个终止密码子),最多能编码合成含有99个氨基酸的多肽,因此该基因表达合成多肽时最多脱去水分子99-1=98(个),C正确;该基因中含有1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因此该基因连续复制了3次,第3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3-1×180=720(个),D错误。
6.答案:D
解析:一段含有100个碱基的RNA分子,其中A占25%,U占15%,则RNA中G+C占60%,逆转录形成DNA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形成的双链DNA中G+C占碱基总数的60%,RNA中含有碱基100个,则对应的双链DNA中含有碱基200个,G+C的个数为200×60%=120(个),由于双链DNA中G=C,所以C有120÷2=60(个),D正确。
7.答案:B
解析:由题干知,A=19%、C=26%、G=32%,推出U=2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逆转录得到的DNA链中,T1=19%,A1=23%,则另一条链中A2=19%,则A=(A1+A2)/2=21%,B正确。
8.答案:C
解析:在一个DNA分子中,有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即A=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A=30%,则C=G=20%。该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则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此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0~40%。所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40%,故选C。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单链DNA分子中,A+T=30%,所以形成的双链DNA分子中,A+T=30%,由于A=T,即各占15%;同理可求出G=C=35%,B正确。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A
解析:A.能表示一个完整脱氧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A正确。
B.DNA中与每个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①磷酸绝大多数是两个,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头端或尾段有一个脱氧核糖只与1个磷酸相连,DNA中有两个游离的磷酸,B错误。
C.A-T碱基对形成两个氢键,G-C碱基对形成三个氢键,故G-C比例高的DNA分子更稳定,C错误。
D.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D错误。
13.答案:B
解析: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因此实验中,①处应为35S,②处应为32P,A正确。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B错误。
C.在B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DNA未注入大肠杆菌,导致上清液放射性较强,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也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较强,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为②,C正确。
D.艾弗里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都设法独立说明DNA的作用,故都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14.答案:D
解析:A、分析题意,CyclinE和CyclinA分别在调控G1/S期转化和S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知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离不开一系列的调控,A正确;
B、分析题意,CyclinE调控G1/S期转化,向细胞注射CyclinE的抗体时,细胞停滞在G1期可以看出,细胞进入S期需要CyclinE的参与,B正确;
C、分析题意,向细胞注射CyclinA的抗体时,DNA复制被抑制,说明CyclinA是S期DNA复制所必需的,C正确;
D、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不仅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还发生在分裂期,D错误。
15.答案:A
解析:A.DNA复制过程可以在体外完成,但在体外复制时模板DNA不能太大,而且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A正确。
B.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
C.子代DNA中,其中一条链中不含放射性的DNA分子为2个,两条链均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n?2)个,C错误;
D.细胞内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
故选:A。
16.答案:C
解析: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一条单链中(A+T)/(G+C)的值等于互补链中(T+A)/(C+G)的值及DNA分子中(A+T)/(G+C)的值,A错误,C正确;一条单链中(A+C)/
(T+G)的值与其互补链中(A+C)/(T+G)的值互为倒数,一条单链中(A+C)/(T+G)=0.5时,互补链中(A+C)/(T+G)=2,B错误;DNA分子中,(A+C)/(T+G)的值始终等于1,
D错误。
17.答案:D
解析:据碱基数量,可搭建7个碱基对,但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14个,只能搭建出一个含4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且只能搭建出14个脱氧核苷酸,A、B错误,D正确;一个4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最多能搭建出44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但本题中各种碱基的数量一定,能搭建的DNA分子模型少于44种,C错误。
18.答案:A
解析: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其实就是有2n-1个DNA分子在复制,每个需要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那么2n-1个DNA分子就需要2n-1×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
,由于两条链中G
+
C的数目是相等的,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所占比例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各减半,其比例是不变的;
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时,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中都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被32P标记,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后,
有一半染色体带有标记,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向两极移动是随机的,所以进人某一个子细胞的染色体不一定有一半带有标记;DNA双链被32P标记后,不管复制多少次,都只有2个DNA带有标记,所以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2/2n。
19.答案:A
解析:
20.答案:D
解析: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I区段为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A
正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Ⅱ2区段,Y染色体上没有,所以在男、女体细胞中与该性状有关的基因数目不同,B正确;如果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Y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所以该基因只能遗传给男性,C正确;位于I区段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基因型为XaXaX×XaYA的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D错误。
21.答案:(1)B、C;4
(2)半保留复制;
(3)2/3;50%(1/2)
解析:(1)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的,故为题图甲中的B、C;题图中A表示含氮碱基,共有4种(A、T、C、G),题图中A、B、C组成的D脱氧核苷酸则应该有4种。
(2)亲代全为重带,Ⅰ为中带,Ⅱ为中带和轻带,可推测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Ⅰ中的DNA分子一条链是14N,一条链是15N,在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分子为14N/15N-DNA和15N/15N-DNA,各占一半,如图:
(3)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条链上的A与另一条链上的T相等,一条链上的G与另一条链上的C相等,因此DNA分子中两条单链上的(A+G)/(T+C)互为倒数,一条单链中(A+G)/(T+C)=1.5,此比例在其互补链中的比值是2/3,不互补的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即子代DNA分子中T+C的含量占50%(1/2)。
22.答案:(1)磷酸;脱氧核糖
(2)腺嘌呤(A);排列顺序
(3)解旋;脱氧核苷酸
(4)半保留复制;相同
解析:(1)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连接形成的。
(2)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及排列顺序不同。
(3)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氢键断裂,DNA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复制时,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
(4)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蕴含的遗传信息相同,只是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双链一条为母链、一条为新合成的子链,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3.答案:(1)物质1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
(2)DNA聚合酶
(3)G—C
(4)DNA的双螺旋结构较RNA的单链结构更稳定
解析:(1)题图1物质是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与RNA的基本单位相比,其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
(2)DNA聚合酶催化的是DNA中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而图2由DNA分子脱水缩合形成,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催化。
(3)DNA中G—C之间有3个氢键,A—T之间有2个氢键,所以G—C碱基对越多,DNA越稳定,越耐高温。
(4)DNA的双螺旋结构较RNA单链结构更稳定,所以RNA病毒相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24.答案:(1)D→A→E
(2)32P;(4种)脱氧核苷酸
(3)①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体内;②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答一种即可)
(4)C
(5)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1)根据题图甲写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B(吸附)→D(注入)→A(合成)→E(组装)→C(释放)。
(2)根据图乙实验结果可知,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是寄生在细菌中的,所以标记T2噬菌体的操作步骤:①配制适合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放射性标记的4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②在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此细菌培养T2噬菌体。
(3)图乙实验结果表明,经离心处理后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可能原因:①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体内;②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4)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噬菌体的DNA作模板,细菌的氨基酸作原料,故选C。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是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5.答案:(1)脱氧核糖;磷酸;蛋白质
(2)D(脱氧核苷酸)
(3)H(染色体)是F(DNA)的主要载体
(4)1︰1;1︰2
(5)1;1或2
(6)F;D(或B)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图中D表示脱氧核苷酸,它由A(脱氧核糖)、B(碱基)和C(磷酸)组成。H表示染色体,它主要由F(DNA)和G(蛋白质)组成。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即图中的D。
(3)H(染色体)是F(DNA)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
(4)在DNA复制之后、着丝粒分裂之前,1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中含有1个DNA分子,故在此时期,染色体和DNA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是1︰2;其余时期中,1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染色体和DNA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是1︰1。
(5)根据DNA的分子结构可知,1分子脱氧核糖只与1分子碱基相连接,但可和1分子或2分子磷酸连接。
(6)生物的性状遗传主要通过染色体上的DNA传递给后代,实际上是通过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来传递遗传信息的。